重阳节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祈求长寿的节日。呼朋引伴,登高望远,赏花饮酒,吟词作赋——佳节又重阳,感谢宋人,在小词里面坦诚记录下自己的重阳节,让我们得以重温天水一朝的诗意生活与重阳味道。
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
——苏轼《定风波·重阳》
元丰四年(1081)的重阳节,苏轼身在黄州(今湖北黄冈),虽仍任团练副使之职,算是官身,然不过是虚衔,并不理事,且“本州安置”,受地方官员监视。苏轼因此自嘲云:“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初到黄州》)
这一年,苏轼客居黄州已整整两载,流放之罪官,常有衣食之忧。他在一首诗序里记录到:“余至黄州二年,日以困匮。故人马正卿哀余乏食,为于郡中请故营地数十亩,使得躬耕其中。”一位故人在黄州东门之外为其谋得数十亩“茨棘瓦砾”的荒地,苏轼亲自开垦,种粮自食,命之为“东坡”。
从此,“东坡居士”成为苏轼的别号,“苏轼”也正式蝶变为“苏东坡”。
也正是在这一年的重阳节,苏东坡在简陋的酒席上,举觞对客,填词一阕:
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
酩酊但酬佳节了,云峤,登临不用怨斜晖。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
虽是宋词,却有唐人风味,为何?因为这是东坡从唐诗随手改来的。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此诗是晚唐诗人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写于大唐会昌五年(845)的重阳节。那一天,杜牧尚在池州刺史任上,诗人张祜来拜访,二人是同病相怜——都是党争牵连、怀才不遇的迁客。杜牧曾是牛僧孺掌书记,一度擢升监察御史,后却屡屡外放;张祜也是失意之人,其三百首诗作曾获皇帝御览,却不得一官,只好以处士自况,流落淮南。杜牧对其一见如故,曾写诗赠他:“何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两个流落他乡的诗人,在重阳节相聚,在江边痛饮,登高望远,菊花满头,相逢一笑——从诗意来看,这笑容应是借酒浇愁的苦笑吧?
宋朝士大夫普遍喜欢在宴会上戴花,欧阳修“戴花持酒祝东风”(《鹤冲天》),黄庭坚“醉里簪花倒着冠”(《鹧鸪天》),辛弃疾“插花走马醉千钟”(《定风波·暮春漫兴》),都是宋朝士大夫头戴鲜花、手持酒杯的写照。
这种活动不同于唐朝官员“宫廷赐花”的朝堂礼制,而是士大夫私生活的约定俗成。如果这般现象出现在礼法森严的明清二朝,是一定会被视为伤风败俗之举的。
待到重阳佳节,宋人更是簪菊成风,如范成大“看了十分秋月,重阳更插黄花”(《朝中措》)。周密在《武林旧事》中回忆南宋宫中在重阳节的前一天,就要提前准备一万株菊花,以备重阳簪花之用,“禁中例于八日作重九排当,于庆端殿分列万菊,灿然眩眼,且点菊灯,略如元夕。”临安的重阳节,百姓们也会头戴菊花,畅饮新酿美酒。
苏词中值得一提的还有“牛山沾衣”的典故。《韩诗外传》记曰:“齐景公游于牛山之上,而北望齐,曰:‘美哉国乎!郁郁泰山。使古无死者,则寡人将去此而何之?’俯而泣沾襟。”
古代君王很少暴露自己内心软弱的一面,但齐景公作为大国之君,在登高望远时能够坦白自己对死亡的恐惧,的确难能可贵。虽然后世也有嘲笑他的,如李白“景公一何愚?牛山泪相续。物苦不知足,得陇又望蜀”(《古风》)。但大多数人对此流露出尊重和同情,毕竟在死神面前,人类都是同样脆弱如芦苇。
杜牧写下这首重阳诗的时候,想起了在牛山沾衣的齐景公早已化为黄土,帝王将相尚且如此,何况是自己与张公子这样的失路之人?
相比而言,苏东坡把它随意涂抹,填作宋词,却有了几分戏谑的旷达味道。比起唐诗的一本正经,宋词的字节更为灵动,似乎消解了生死话题的严肃与无解。
特别是最后一句,苏东坡不动声色地把“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改成“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似乎把那种对人生易老、生命有时的无奈,化成了看透世事却又乐观待之的清澈洞明。
重阳节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祈求长寿的节日。魏晋人所作《西京杂记》中记载西汉民俗“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虽《西京杂记》所记未必是汉人风俗,然可印证最迟在魏晋时代,九月九日即为一个与长寿有关的日子了。
魏晋时代人们对于生命长短的体悟开始深切,一方面追求生命的长度,即使是嵇康这样的高士,也“又闻道士遗言,饵术黄精,令人久寿,意甚信之”(《与山巨源绝交书》);另一方面又恐惧于生命的无常,如石崇在《金谷诗序》中所悲叹:“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嵇、石二人虽人生道路迥然不同,其命运却皆未得善终。
相比而言,出身贵公子的曹丕曾在重阳节送给书法家钟繇几束菊花,并写下《九日与钟繇书》,开头便解释了重阳寓意:“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从中可知,由于“九”与“久”的谐音,九月九日被视为一个“宜于长久”的吉利日子,在这一天饮用菊花酒可以延年益寿。即使是曹丕也未能免俗,赠友菊花作重阳下酒之用,“谨奉一束,以助彭祖之术”。
所谓菊花酒,并非简单拿菊花泡酒,据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所载“以九月九日日未出前,收水九斗,浸曲九斗”可知,在重阳节黎明时分,人们便采摘含苞待放的菊花,掺杂在黍米中浸曲酿制,直到次年重阳“瓮满好熟,然后押出,香美势力,倍胜常酒”,才能酿成真正的重阳菊花酒。一年的春夏秋冬、悲欢离合都浓缩在菊花酒中。
花开花落,酒醉酒醒。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语言大师。是新中国第一个获得“人民艺术家”的作家。曾任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老舍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四世同堂》、《骆驼...
伊拉克节日伊拉克的新年就是回历(伊斯兰教历)的新年,09年的新年是12月18日,回历的1月1日。国庆日:7月17日阿拉伯椰枣节:9月15日...
喀麦隆全称喀麦隆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Cameroun,法语:La République du Cameroun)。国土面积47.54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西部,西南濒几内亚湾...
1940年代初期,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开展了新秧歌运动,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学习秧歌、腰鼓,掌握了基本的动律特征和典型的舞姿动态后,升华为规范的、新农民形象的舞蹈动作,形成新型的秧歌和腰鼓,领头...
郎德上寨,属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是一个有百户人家的苗族村寨,距凯里市区29公里,距县政府雷山15公里,是贵州省东线民族风情游的重点村寨之一。朗德上寨古建筑群被列为我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
兰亭寺是一座千年古寺,始建于宋代哲宗元祐年(公元1086-1094年),是“院宇弘深的大寺,皇帝赐名为“兰亭禅院”(意为拜佛求学圣地),位于现在宝应县兰亭村内,兰亭村之前原为一座繁华的城镇,后由于发生...
现如今小青年们闪婚的现象非常普遍,当然离婚的现象也是不在少数,当然要离婚也要找一个可以离婚的理由,本站就来为你盘点中国之最中国最奇葩的十大离婚理由。中国最奇葩的十大离婚理由第十位:婚后还要AA制,离婚...
居住民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往往体现出当地人民在长期与自然抗争中产生出的避邪、求吉、审美、实用的复杂心理意象与价值观念。甘肃民居大多也表现了劳动人民普遍的讲实际、重伦理、求功利及尊神灵的传统民俗结构...
哈达,是蒙古族人民用来表示敬意的一种礼品。献哈达,是蒙古族人民最高的礼节。哈达,是一种生丝织巾。颜色很多,一般多用白色、蓝色和黄色。长度通常为1.5米,最长的有4米。宽度不等。两端有穗,约6厘米。哈达...
西马村,是明代雁门关所辖的古堡之一,旧称永和堡,现在该村东堡门上方的明代石雕门额依稀可辨,永和堡等三十九堡军事防御遗迹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村距鹿蹄涧村约5公里,现居人口中百分之七八十为杨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