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坡上的李家山村,是明清时期晋商的第二故乡,画坛巨匠吴冠中形容这里有“汉墓般苍凉的明清古建筑群”;实际上,李家山窑洞村也是我国“最后的穴居人”的聚集地,那些最原始的生活状态至今仍在此得以完整留存……
李家山村位于山西省临县南部的黄河岸边,距离碛口古镇仅5公里。这座有着550年历史的窑洞村矗立在黄土高坡上,古色古香韵味十足,特殊的土窑洞式古建筑,造就了当地村民别具特色的“穴居”式生活,令人大开眼界。
除此之外,这里还曾是李氏晋商为保障财产安全而安置家眷的第二故乡,明清石窑建筑群形似凤凰,再现出晋商们昔日的富庶与辉煌。
宁静俊秀的李家山得以声名鹊起,仰仗于画家吴冠中。李家山是画坛巨匠吴冠中一生中的三大发现之一,他的杰作令名不见经传的李家山走进了大众的视野。1989年10月,吴冠中背起画板登上黄土高坡采风,途经李家村时,立刻被眼前的壮观景象震慑住了:从外部看,这成片的建筑造型好像是神秘的汉墓群,进入其间,竟然是多人聚居的古老窑洞,如同金庸小说中的“活死人墓”。虽与世隔绝,但他们的生活却井然有序。“这样的房子,这样的景色,全世界难找!”
后来,吴冠中将千沟万壑黄土中的李家山绘入了经典之作《群虎图》,如今这幅画的拍卖价高达500万。
李家山原名叫陈家湾,因为李氏晋商迁入并逐渐兴盛而改为此名。据《李氏宗谱簿》记载,在明朝年间,一位名叫李瑞的人携家眷从临县上西坡村迁往此地,而后山东、河南的逃荒人士也相继来此定居,李氏家族到清中叶成为大户。如今,这里以张、齐、何、李姓人家居多。
李家村还有这样一段往事:由于山村坡陡、耕地少,农业难获发展。不过,当时的碛口古镇是黄金码头,商阜异常繁荣,李氏先辈就利用这一条件,专门养骆驼跑旱路运输,最终发了大财。据历史资料佐证,当时的李家山有东西两大财主,东财主李登祥,人称“祥财主”,在碛口开的“德合店”、“万盛永”;西财主李德峰,开的“三和厚”店,在山西名噪一时。
遵照晋商行规,外出经商时家眷只能留在原籍。为了安置家属,财主们请来风水先生,准备在李家山村的坡地上大兴土木。李家山村形似凤凰,左右两侧为凤翼,风水上称为“凤凰展翅”,再加上四面环山的地势,风水先生看后啧啧称赞。于是,东财主的家在凤身上修建,西财主的的家则在凤右翼上修建,而凤的左翼,保留着旧村。
现今,东西两家财主的建筑成为了整个村庄的精华部分。东财主院的两层窑院是建造于1866年,其大门是李家山村建造水平最高、装饰最豪华的。而西财主的窑院比东财主的规模更大,其中的新窑院又称为子寿楼,据说是西财主出资帮助侄子修建的,院内地窖采用阶梯状下挖,不同于一般窑院垂直状下挖,高超的建筑质量让各路建筑专家称赞不已。
目前,李家山村的400多孔窑洞里居住着760多口人。村里的清代建筑群虽有些破破烂烂,但保存基本完好,整个建筑依黄土山坡而建,毗邻黄河,全部以水磨砖对缝砌筑,木刻、砖雕、石雕以及精美匾额古朴典雅,栩栩如生,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
和独特建筑群交相辉映的还有一处绝境:李家山的麒麟滩。相传在清代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一位村民家的母牛产下一头怪胎,适逢其妻难产,以为是怪胎作祟,遂将怪胎打死。不久其子夭亡,黄河暴涨,冲出一片滩地。村中老人断言,母牛产下的是麒麟,村民害怕打死祥瑞被官府怪罪,遂举家逃往陕西。为纪念此事,当地人便将这块滩地命名为麒麟滩。现今,人们依旧能看到那滩上遍布奇形怪异的黄河石,异常壮观。
远眺李家山村,村落依山势而建,民居以窑洞为主,多数为四合院,沿着坡壁呈阶梯状分布,一层窑洞是上一层窑洞的前庭,有的窑洞甚至直接建在下层窑洞的窑顶,尽管数量众多,但却并不拥挤。看似随意的布局,却完美地结合了山势的坡度与走向,展示出一种智慧之美,这里也因此被媒体称为“中国最后的穴居生活地”。
窑院的大门多位于左前方,院内挖有地窖,用于贮藏土豆、萝卜、红薯等作物。窑院内有的还有碾和磨,当地民谚称“左青龙、右白虎,碾就是龙,磨就是虎”——所以碾和磨分别在院的左侧和右侧。
窑院的正房多用于住人,厢房可住人也可存放粮食,倒座房(中国传统建筑中与正房相对的,坐南朝北的房子,因此又称南房)一般用作牲口棚和柴草房。因为厦檐出挑距离较短,檐下无法容纳灶台,灶台便安置在正房末端与厢房之间的空地上,再支个顶,就成为了夏天使用的厨房。
村里经常是几孔窑洞围成一个院落,可晾晒农作物、堆放劳动工具和石碾子等,也是邻居串门的最佳场所。不管隔得有多远,这边坡上院子拣枣子的村民,只要愿意,照样能和对面坡家门前端着碗吃饭的村民打招呼、拉家常。由于当地人说话语速快、调门高,乍一听,还以为他们在对山歌。
特别为人称道的是,据说有深受“下水道灾难”的北京人来到村里后,对这个小山村拥有的完善道路网络和排水系统深感敬佩:村落的中心区域路面全由青石板铺就,石板按照“两平一竖”的原则依次排列,条石砌棱,块石铺面,连接着户户庭院;山坡上,砖石护坡更是修得整齐,沿着护坡蜿蜒而上的小路从沟底一直升到山上,因黄土高原土层结构是垂直肌理,易崩塌,所以村中为防止水土流失而修的排水沟随处可见,有些排水沟高达十几米甚至几十米,几乎与地面垂直。如今,虽然这些排水系统看上去破败不堪,但依旧发挥着不小的作用,村里从未出现所谓的“排水人祸”,让人由衷佩服李氏先辈们的聪明与智慧。
整个李家山除了风景如画外,还保留着众多原始习俗。
村里唯一的宗教祭祀场所位于“凤嘴”上,也就是山村最南端的天官庙。天官与地官、水官并称为道教“三官大帝”,每年的正月十五,李家山村民都要庆贺天官诞辰,以祈求天官赐福。天官庙是座规模不大的四合院,主殿座落在近两米高的石台上,中间供奉天官,西侧一间供奉观音。观音像前的供桌上放着签筒,相传若在此求得一支上上签,整年都会好运连连。
用黑炭压红纸,也是当地村民较独特的习俗之一。每年新春时节,当喜庆的氛围洋溢在全村,每家每户不仅会在每副门窗上贴对联,甚至不足一米的鸡舍也是如此。窗台的下面会贴一张红纸条,上面写着“黑汉在此”,按照当地风俗,这张字条也可用一块黑炭压张红纸代替,更有甚者索性就放块黑炭,以达到辟邪去害的作用。另外,村民很少在门上张贴福字,取而代之的却是一张二指宽的红纸条,上面写着“新春年夜吉年夜利”。
关于婚礼的风俗习惯是当地人最为考究的。从迎娶新娘的那一刻起,规矩就已经开始。首先,新郎必须骑着骡马迎娶心爱的新娘,这是因为当年李氏先辈靠骡马贩运货物发迹,作为纪念,这种习惯保存至今;其次,婚礼上的新郎要披着两条崭新的被面,红色代表男方,绿色代表女方,谁压在最上面就代表谁是未来家庭的主导者,所以像这样抢着把自己被面压在最上面的争执在婚礼上很常见;最终,胸前代表男方的红色被面通常压在上面,后背代表女方的绿色被面都会压在下面,表示未来新家庭中男女平等。而在结婚仪式上,亲朋好友会随意给些礼钱,多少视与新郎家人关系亲疏而定,礼钱和赠品则会被主持人大声念出来;另外,新娘的弟弟要捧上火烧给新郎吃,新郎则要送些喜钱给他。
值得一提的,这里竟然还存在着最原始的“以物易物”的风俗。周边的村子中,通常都有一些专门从事以物易物交易的人,他们延续着早期的生活习惯,把自家多余的粮食换成柴米油盐等生活必需品,这种生活方式多是由于经济发展滞后、交通不便、物产不丰富等因素造成的。
生活中拥有许多潜在的危险,有可能随时会出现,尤其是无法阻挡的那种灾害,不仅仅是人类的死亡,还会给整个大自然带来难以磨灭的损伤。今天排行榜123小编就来为大家列出世界十大灾难,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什么是天才,天才就是在智慧上超乎常人的人,他们的事迹和成就都可以说能让人惊叹的,那么到底有哪几位天才是公认的呢?下面本站就整理了世界十大天才,一起来看看吧!一、牛顿在世界十大天才中牛顿是英国人,被评价...
迢迢牵牛星两汉 佚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燕歌行二首·其一魏 曹丕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
根据美国CNN的研究,认为七种最让阿根廷人喜欢的食物如下:1、烤肉 Asado虽然这道菜在其他国家不过被称为“烧烤”,不过阿根廷的烧烤却是具有相当学问的,对于阿根廷人来说,没有什么比家庭烧烤或与朋友在...
春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节日,俗称“过年”。农历正月初一,即大年初一,也称“元日”或“元旦”。“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元是首的意思,“三元”就是一年的开始、四季的开始、12个月的开...
中国古代阅兵有数千年的历史,第一部编年史《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指国家的公祭仪式,“戎”是国家的军事行动或战争。阅兵仪式,既是“祀”,也是“戎”,是当之无愧的国家大事。孟津观兵伐纣...
在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广场的绿树鲜花中,一座标志性建筑巍然矗立,这就是苏联红军烈士纪念塔。这座为纪念对日作战中英勇牺牲的23名苏联红军贝加尔湖方面军飞行员而修建的纪念塔,是当时苏军在东北各地所建纪念塔建筑...
“百鸟衣” 是苗家人不老的传说。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就流传着“百鸟衣节”这个古老的节日。在杆洞乡,苗家每年都会欢度这个盛会。苗家人无论男女老少,个个身穿节日盛装,精神饱满,围在村中的平地上。苗哥们兴高采...
“青砖碧瓦古民房,翘角雕檐图画廊。”好一幅炊烟袅袅、生活安详的民居图景,这就是广西灌阳县月岭村今天的写照。被称为桂北民居“神秘的大观园”的月岭村,以规划得体,施工精巧的古民居建筑而成名,现在是广西重点...
沈万三故居,位于周庄镇东垞。是周庄富贵园根据历史资料和历史原貌,在原址精心设计、精心修建、精心布置的仿明式建筑。故居参照沈万三致富的各种传说、经商的坎坷历史、一生的传奇经历和沈家生活起居的场景,通过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