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作为十三朝古都,西安不仅拥有太多享誉世界的名胜古建,还有不少温婉精美的古民宅。北院门处在西安城的中心地带,清代时,又正对着陕西巡抚衙门,曾居住着许多有声望的大户。解放前,回坊里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高家的墙,马家的房,米家的金子拿斗量”。
现在北院门144号民居,就是这句顺口溜里所说的高家大院。高家是汉族,世代为官。家族中最有名气的,要数同治年间的榜眼高岳崧。高岳崧祖籍江苏镇江,在清同治十年(1872年)参加科举考试,被皇帝钦点为榜眼,御赐“榜眼及第”牌匾。史载,他做官廉俭节约,恪尽职守。据说,高家大院的砖墙又高又厚,而且是用糯米汁搅拌石灰、黏土、细砂而成,坚固异常,所以有“高家的墙”之说。
此院属三院四进式、砖木结构四合院,其主体是明崇祯年间建筑,距今已有近400年历史,房屋86间。高家大院是西安城内一个官宦人家的宅院,满载着跨越400年时空的动人故事,是西安“家”文化的一个缩影。游客们走进宅院时,可以产生跨时空、到几百年前的邻家去串门的亲切感。这里曾经拍摄过《大红灯笼高高挂》《西安事变》《家族》《聊斋》等知名影片。高家大院门口的石狮可以追溯到西汉年间,它的摆放也很有讲究,一般是左雄右雌,也就是北上南下。同时用马头上的麒麟与狮子图案砖雕彰显富贵,表达麒麟送子、四狮(时)如意,门厅内主要用松、竹来表达主人“松鹤延年”、高风亮节的愿望与品行,狮子滚绣球则表示平安如意。
马家老宅在北院门路西中段,高家大院南侧。据说,马家老宅临街的房是用水磨砖砌到顶的高墙。解放前,马家大门上挂着“大夫第”的匾额。马家的深宅大院里,房屋极其华美,故有“马家的房”一说。这里所说的“马家”,指马百龄、马平甫家。马平甫的祖父(一说曾祖父)马百龄在清朝咸丰年间为官,又曾经商,很富有,因而,马家的房舍富丽堂皇,有官宦气魄。马平甫是西安著名回族绅士。解放前担任过中国回教救国协会陕西分会理事长、清真大寺“总社头”等职。
至于“米家”,《西安老街巷》载,米家的房产在北院门路西、马家大院南段,临街有九大间门面房。传说米家与朝廷内的大官(一说皇帝)有交情,对于家族发财致富起了重大作用,开有若干商号,置了许多房产,很有钱,并以乐善好施著称,故有“米家的金银拿斗量”的夸大传说。
“回坊”又是怎么回事呢?唐朝时期的街巷是四四方方棋盘状,每一“小方块”就是“坊”。安史之乱后期,唐朝曾借用阿拉伯及西域的士兵帮助平乱。事后,朝廷允诺他们可以留住京城,并娶中国女子为妻。于是,这些官兵就住在了长安皇城的西北部,有捍卫京师之意,此后逐渐形成了西安所谓的“回坊”。这些信仰伊斯兰教的人,在长安居住生活期间,学习唐朝的法令、制度和文化礼仪,北院门至今保留有“学习巷”。回回人善于营商,“依坊而商”,形成了北院门的商业氛围。
回族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他们的居住区都是以清真寺为中心,“环寺而居”。著名的化觉巷真大寺(即西安清真大寺)是明朝皇帝敕建的。
化觉巷是回族先民的聚居区,取感化、感悟之意。其巷史可上溯至唐代,大清真寺在便此巷中。
化觉巷是一条古老的小巷子,其巷史可上溯至唐代,至北宋末年,这里已基本形成回族先民的聚居区,相继被称为“道慈巷”和“子午巷”。它东起北院门,巷西段南侧有著名的清真大寺,又称“东大寺”。该寺位于鼓楼西北侧,是中国伊斯兰教建寺较早、规模较大、保存较好的寺院之一。
明洪武年间,朱元璋为奖励替他打下江山的回族兄弟,在此重修清真大寺。清康熙年间,有朝廷官员用“觉省化育之恩,虔朝真主之人”评论该地区回民,从此以后便取“化觉”二字作为巷名,并沿用至今。
清真大寺建筑是将伊斯兰文化和中华文化结合的典范。寺呈东西向,长方形,墙垣砖砌,四进院落,有木质牌楼、石质牌楼、敕修殿、月碑、省心楼、凤凰亭、望月台等建筑。自建寺以来,经历代的多次重修和扩建,逐步形成现在建筑宏伟、气势壮观、布局疏密得宜、殿堂楼宇巍峨、古树名木繁荫的一处寺院园林。
清真大寺影壁对面为化觉巷232号,这是一座精致静雅的古民居,它藏在琳琅满目的摊位后,在游人如织的小巷深处。这就是安家百年老宅。当年,安家老宅从来自15个国家的46个项目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保护遗产奖。安家老宅建于乾隆年间,安家的人在这个院落里已经生活了200多个春秋,当化觉巷里绝大多数房子在时光的更迭中纷纷被拆除或重修,安家的四合院越发显得珍贵和厚重。老宅坐东向西,临街是两间房,北边一间为门面房,南边是传统老宅的黑红漆大门。它的门面房与著名的清真大寺东界墙影壁相对。
历史的风云飘来荡去,成为过眼云烟。如今的北院门已变成回坊文化风情街,是西安市乃至全国闻名遐迩的回民餐饮商业步行街。人们都说:“到西安,不到北院门回民街,等于未到过西安。”在这里,人们可以体验伊斯兰风情,品味明清古建筑,品尝西安特色小吃。在北院门,每一家店铺的门口都有自己的招牌,每一家都有自己的绝活,招牌就是它们的特色和代表。在熙熙攘攘的氤氲中,北院门也显得热气腾腾。虽然少了一份精致,却多了一份西北独有的的厚重与粗犷。
西羊市在北院门中段西侧。元朝时这一带即已形成以羊只和羊肉交易为主的集市,因此街巷最早得名羊市。民国时期为了与东大街的羊市相区别,遂改称西羊市。西羊市以小吃摊点和炒货为主。
改革开放以来,北院门经过改造之后,又恢复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仿照清建筑的楼阁门面配衬着高大雄伟的鼓楼,使这条街给人们精神上一种古朴典雅的感受。更为显著的是市政府广场前的石牌坊,南北两面镌刻着的中国传统书法:南面正额是"人文荟萃",这是当代书法家陈少默的手迹,北面的楹联"八百里秦川物华天宝,五千年历史人杰地灵",是当今书法家卫俊秀的墨宝,中间的大篆为刘自椟先生所书。
“关老爷,骑红马,不见金钱只管打”----山东莱州民歌。现在很多朋友的家里,或者公司店铺都供奉着财神,财神真的可以招财吗?民间相信是可以的,但是自己连供的财神是谁,如何供奉都不明白,怎么为自己招财呢?...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
茶,是回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传统饮料,是回族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回族饮茶的历史悠久,相传回族先民在唐朝贞观年间就开始饮茶。“惟回教初传,曾有一部来自海路,盖居苏杭,产茶之区,回民或此时染有嗜好,...
在陇东,差不多每个民间节日都要做面花。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迎请灶神,就要敬供枣山面塑。有的在除夕夜就要用未发酵的荞麦面做成12盏或8盏不等的面灯,12盏面灯代表12个月和十二生肖。到了正月二十三晚上,送...
古代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对外出旅行充满畏惧。不管是帝王,还是平民百姓,外出旅行之前一定要占卜,挑选吉日出行。天子即位、帝王出行、军队出征这样的国家大事,也会事先占卜,以测吉凶。比如汉文帝在即位之前犹豫...
需要防弹专座的人,非富即贵,一般都是有名的富豪或是国家领导人。大权在握或是富可敌国,都需要时刻提防遭人毒手,暗中不知道有多少枪口正对准着他们。十大世界上最贵的防弹车基本都是在原版豪车的基础上进行改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语言大师。是新中国第一个获得“人民艺术家”的作家。曾任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老舍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四世同堂》、《骆驼...
伊拉克节日伊拉克的新年就是回历(伊斯兰教历)的新年,09年的新年是12月18日,回历的1月1日。国庆日:7月17日阿拉伯椰枣节:9月15日...
喀麦隆全称喀麦隆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Cameroun,法语:La République du Cameroun)。国土面积47.54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西部,西南濒几内亚湾...
1940年代初期,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开展了新秧歌运动,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学习秧歌、腰鼓,掌握了基本的动律特征和典型的舞姿动态后,升华为规范的、新农民形象的舞蹈动作,形成新型的秧歌和腰鼓,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