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漪丰水户山来,湛湛澄波一鉴开。
东注绩归神禹奏,中流化自姬文泽;
鸢飞雨跃呈真脉,云影天光映碧苔。
不至汪洋清不改,濯缨端可去尘埃。
题解
丰水:渭水支流之一,源出终南山北麓丰峪,流经长安、户县,至咸阳市东入渭。碧波:此水冬夏不浑。关中八景,而以丰水最美,清彻碧透,沙石晶莹。往昔为长安游览区之一。
赞曰:游鱼上下,浴鸟飞鸣。红莲白藕,迎流而长;翠柳青蒲,夹岸而生。洗耳听幽之叹,濯缨闻孺子之歌。朝看烟渚沽帆,夜望霜天渔火。触于目,感于心,自不能不形于咏,是为一景。
丰水:丰水即沣水,渭水支流之一,南北走向,源出终南山北麓丰峪,流经长安、户县,至咸阳市铁路大桥东入渭。沣水也是绕长安的八水之一。
碧波:沣水冬夏不浑,清彻碧透,沙石晶莹。
一蓑烟雨渭滨秋,红蓼白萍景物悠。
何处钟声风卷浪,谁家渔笛夜停舟;
忘机鸥鹭随时伴,有用丝纶任意投,
却忆当年熊入梦,钓台千古尚堪游。
赞曰:水平绿绿,岸草青青,鸥鹭无心,天水一色。一蓑烟雨,两鬓风霜。野寺钟声,江村渔火。一时把钓,千古垂芳。诗家情*趣正在于此,是为一景。
鱼台:姜子牙钓鱼的地方。
晚钓:即姜子牙月夜泛舟于此且垂钓的意思。
在今咸阳市秦都区钓台镇钓鱼台村西侧,清光绪年间陕西巡抚曾经立了一块高约2米多,宽约0.6米的石碑。碑上刻着“太公垂钓处” 几个楷书大字。
天为生民溉沃田,源头河水自潺溪,
沟洫有界连千亩,昼夜如斯历万年;
击壤共相忘帝力,临流谁不羡渊泉,
马跑尚尔难凭信,况是明皇出猎还。
赞曰:泉滚滚而流,石磷磷可见。渴而饮泉,泉清冽。宜观息而坐石,石宽而可爱。灌田多白发老翁,桔槔咿喔于林外;浣服来翠裙少妇,砂杵丁东于溪傍。南亩西畴,比别乡则禾苗易长,左园右圃,较他里则蔬菜偏佳。视为金地,名曰宝泉,是为一景。
亲膺阃令出秦关,斩将坑兵楚赵间。
常倍谋猷能致胜,可怜魂梦已归还;
侵阶芳草自春色,满地游人空泪斑,
报国未终身早丧,英名幸得重丘山。
赞曰:蝉噪蛙鸣,似带当年之恨;狐潜兔隐,如喋今日之愁。田翁道涸,原范雎令人凄惨,游客谈诗作,曾助我咏歌。是为一景。
杜邮:指战国时期秦国的杜邮亭,古地名(也称杜邮馆),又名孝里亭。杜邮亭原为秦朝的一个驿站。公元前257年,秦昭王赐大将白起自杀于此。
春草:为白起墓地之草。 相传,古时渭河河道就是从碱滩石家嘴一带流过的。此处面水背原,湿润、温暖,一到春暖花开之际,别处的花草尚未复苏,还是一片枯萎之际,这里的青草早已是一片翠绿的景色。人们以为白起死的太冤枉了,这大概是他的鲜血浇洒的缘故吧!
杜邮亭这个地方曾经是白起的军营和练兵场。练兵场就在今任家嘴村的西南碱滩一带,这里古代曾经是个军事要道,兵家必争之地,方圆四、五百亩地大的练兵场,一天到晚战鼓咚咚,喊声震天的。秦国名将白起的墓地就在杜邮亭旁的北侧,在今咸阳老城东北十华里的任家嘴一带。白起死非其罪,秦人很怜惜他,乡邑地方都祭祀他。墓前曾经有一块高约5尺,宽约2尺的青石碑,碑子上刻着白起将军的名字和简历,也不知道是那个朝代什么人给立的,遗憾的是,解放前就不见,很有可能渭河发大水时,被人砸碎加固河堤了。
古刹龙岩一径奇,森森翠柏更参差,
柴扉寂静僧归处,烟景苍茫鸟宿时;
法鼓诵钟窥色象,澄辉明月照禅师,
等闲欲向空门语,脱却尘埃日夜思。
题解
龙岩:龙岩寺,后称龙华寺,在咸阳市北杜镇龙岩村。翠柏:谓周围苍翠的柏树。寺为大定三年(一一六三年)行倍作建。明时邑之安业里(东北乡)隐士魏浩隐居于此。寺内外广植松柏,周围十顷。苍松翠柏,郁然成景。
赞曰:树森千柏,傲雪欺霜,合义士忠臣之节。笼烟覃月,称逸隐士之心。红禽同白鹤往还,绿树共青山流峙,客坐风前,僧敲月下,可以豁吟怀,可以濯尘想。是为一景。
明、清时期,龙华寺领地很大,足有四、五百亩地。龙华寺四周周原有城墙,高约7米,宽约2.5米,是用来保护寺庙安全,以防土匪打劫。墙内面积有十三亩多,共有大、小十三个殿。主殿“大雄宝殿”为九檩八椽大殿,仅两边墙体厚度便达1.7米,气势较为宏伟。寺里的僧人自已动手就种了140多亩庄稼,秋、夏两料,自给自足。方圆几十里,到处都是遮天蔽日、郁郁葱葱的参天松柏树。令人遗憾的是,清末回民造反那年,即1862年,而毁于战火,给后世人间留下了千古遗恨。解放初只剩十几亩地大了。文化大革命红色风暴过去了,如巨大的热带风暴,龙华寺便荡然无存了。
随着历史的变迁,古时的咸阳八景今可观之处寥寥无几,很多已无处追寻,现在留给我们的只是一些历史遗流下来的印记。生活在当下的我们,对一座古城的魅力与曾经的辉煌只能靠文字的描述与站在遗址上感受和想象了……
孟加拉国人以米饭为主食,也喜欢各种各样的甜食。他们对中餐倍加喜欢。当地人除了在高级饭馆或正式社交场合使用刀叉外,平时一般用右手抓食取饭。男子和妇女通常是分开就餐。家中妇女常在男子吃过饭之后才用餐。在吃...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民间音乐主要包涵在传统的春节社火、木偶戏、锁呐和南北山区山民们哼唱的山歌,目前已濒临失传。传统社火曲传统社火主要有步社火、夜社火等形式。其中主要传唱的社火曲普遍为《渡船曲》,小曲有《十...
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云龙等地服饰的款式略异,但基本构件一致。男痕迹由对襟白衬衫、黑领褂、大筒裤、剪口布鞋等件组成。女装由蓝、白、雅布(淡蓝)等色布制成的右衽大襟衬衫、领褂、围腰(围裙)、飘带、...
竹板书形成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竹板书的表演方式为一个人右手持大板、左手持节子板站唱。竹板书老艺人口头传说:嘉庆年间,皇太后寿终,上谕京师百日之内禁止动用管弦乐器,致使北京许多艺人难以...
秦皇岛,是渤海湾西北岸一片普通而又神奇的土地,一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活剧。秦皇岛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因公元前215...
人有生就有死,谁也逃避不了。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丧葬习俗,从古至今流传了几千年中国文化文明历史,它涵盖了儒、道、佛三教派思想理念。在湖南省郴州市最南边陲的桂东县,淳朴的祖祖辈辈对丧葬习俗历来非常重视,在...
水尾圣娘信仰的形成东郊水尾圣娘庙,位于海南省文昌市东郊镇椰海村委会坡尾村,庙中供奉着南天闪电感应火雷水尾圣娘。但是当地人平时并不直呼水尾圣娘的名号,而是简单亲切地称其为“婆祖”。(“婆祖”最初是海南人...
西盟佤族衣服,多为佤族妇女自己纺织的棉、麻布做成,有衣、裤、裙、毯子、挎包、槟榔袋、包头等,也有从外民族购买的布匹、衣服和棉毯等。装饰品有银、锡制作而成的头箍、手箍项圈、耳环、手镯,还有用竹、藤制作而...
坦桑尼亚信奉基督教的人占44%(其中天主教占28.2%),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占32.5%,信奉传统宗教的人占22.8%,其他占0.7%。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的人忌讳13和星期五;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忌讳谈...
张家界“三分坪,七分山”,老百姓世代与高山相伴,也与背篓结下不解之缘。姑娘出嫁,要织“洗衣背篓”作陪嫁。洗衣背篓 小巧玲珑,蔑丝细腻,图案别致,花纹精妙,是新娘子巧手勤劳的“招牌”;女儿生孩 子,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