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乡族热情好客,以鸡待客是东乡人的传统礼节。东乡人在宴席上吃鸡十分讲究,通常把鸡的各个部位分成13个等级,按辈分吃相应等级的部位。在13个部位中,鸡尖(鸡尾部)最为尊贵,一般只有席间主客和年长者才有资格享用。
东乡族待客吃鸡时有一种独特的习俗称礼让鸡尖。“鸡尖”是指鸡的尾巴骨。 一只鸡炖熟后要剁成11块,即两个大腿、两块勺勺肉、四块翅脖,两块胸部岔子肉、 一个鸡尖。“鸡尖”只能敬奉给席面上最尊贵的一位客人受用。得到主人所敬“鸡 尖”的那位客人,不能立即吃掉,而是要待大家吃到最后时,再夹起“鸡尖”礼让给自己认为有威望的人或同辈人。一般席间客人互相礼让“鸡尖”是常规客套程序, 谁也不能随便接受。要是哪一位客人吃了“鸡尖”,象征他代表大家吃了席上的 鸡,说明他是主客,今天的鸡是专为他的光临而宰的,会感到十分荣幸、自豪。
“端全羊”是东乡人招待贵客的隆重礼节。东乡人的“端全羊”,并不是将煮熟的全羊端在席上,而是按全羊的部位,脖子、肋条、前腿、后腿、尾巴渐次用碟子送上,较讲究的人家待客,有时还先把肺肝炒熟上菜,民间称为“客巴布”。“前头的客巴布比后头的肉香”,这是东乡族民间流传的俗话。另外,雪天农闲时节,十几个情投意合的小伙子聚集一起,宰羊炖肉,吃“平伙”。大家边吃边聊。海阔天空,其乐融融。据说,这是东乡族先民们早期狩猎时的一种吃肉习俗,流传至今,相沿成俗。
东乡族制作“栈羊”肉独具特色,一般都是清水下全羊,锅上蒸“发子”,屠宰栈羊吃发子是他们改善生活的一种形式,当地有句谚语说,先来的发子比后来的肉香”。他们还善于把栈羊肉制成清汤羊肉,美味可口、滋补营养、老少皆宜。
东乡族人喜欢喝紫阳茶和细毛尖茶,一般每餐离不开茶,多数用盖碗泡茶,也 有用小茶壶的。盖碗由茶盖、茶碗和底盘座组成。
每逢节庆,他们都要摆“古隆伊杰”筵,意为“吃面食”。主要面食品有油香、麻 贴(一种笼屉里蒸的油花小馒头)、酥馓(油炸的大麻花)、馓子等。其中大部分都 属油炸面食。东乡族善于制作油炸食品,所做的油炸食品不仅在节日宴请客人时 必备,而且常作为礼品相互馈赠。在开斋节或平时请阿訇诵经也要制作油炸食品; 妇女坐月子,娘家人去看望除要带一种名为仲布拉的面食外,也要带一些油炸 食品。
东乡族忌食猪肉、狗肉、马肉、骡肉、驴肉和自死动物及动物血。
八月月圆节是拉祜族的传统节日。农历八月十五这天晚上,要把自己的瓜果和谷等选最好的拿来献月亮,因为月亮为人们分明耕种的节令。当月亮升起的时候,各家把选来的南瓜、黄瓜、包谷、谷穗、水果等(其中梨是不可缺少...
梅山文化,点点滴滴的汇聚,集成古代文明的瑰宝,其中那些独特的地名传说,更是古老长河中迸出的浪花。地处新化县桑梓镇石窖村北面的前程村,俗名叫玉米冲,讲起这一地名原由,是一段沧桑久远而讽渝深刻的故事。康熙...
传说畲族的祖先是狗头王,人身狗头。为什么人身狗头呢?古时候,高辛帝宫中有个左耳奇大的大耳婆。一天,高辛帝请医生替大耳婆治耳朵。医生却在耳朵里扣出一颗蛋来,群臣把蛋拿到宫中的一个楼上。天上的凤凰领着地上...
孟轲之母因为“孟母三迁”和“断机教子”等故事成为天下母仪的典范。但是孔子母亲颜征在的教子故事,却鲜为人知。其实,孔母在孔子的成长中同样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孔子家族先祖微仲,是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王的弟弟...
车村,一个很奇怪的名字。车村每年年初六都要从姚夫人庙里请出姚娘娘到村里巡游,保各家各户平安,各家各户都会在姚娘娘到来之前准备好祭品和香火祭拜娘娘。当天是车村一年中最热闹的一天。对于乡间的神仙,我见得很...
山西民间普遍信奉财神爷,希冀发财致富,商人更甚,商号店铺大都供奉财神爷。民间一般把赵公明视为财神,大约来源于《封神演义》,因他助商纣王抗周,被姜子牙治死。姜子牙封他为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统帅招宝天尊萧升...
世界上最高的女人我们都说姚巨人,但是世界上有一个女人比她还高,虽然不会打篮球,这名“壮汉”的身高竟达到了2.31,成为了世界上最高的女人。印度人艾伦,这名世界公认的最高女性,2...
很多事情我们习以为常,但却不知来源,比如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羊到底是怎么了要替罪?男宠和面首两个词到底有毛关系?犬子的爸爸为什么甘心当犬爹……常见又难解,细思极困惑。1、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中国...
会龙山雷祖庙会(简称雷会)是河湟地区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有着悠久的历史。会龙山龙福观是道教、佛教、藏传佛教为一体的民间信仰多元文化并存的地区(道教殿宇:雷祖殿、斗...
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后来合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