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画、唐卡和酥油花是藏传佛教文化艺术殿堂里的三颗明珠,其制作精美,喻意高深,为世人所瞩目。
藏传佛教壁画多数集中在寺院,所表现的均为佛教内容,有名目繁多的佛像、菩萨像、金刚护法神像及传教祖师像,有各种说法图、庙宇图、神山圣地图、佛经故事图及民间神话传说图等等。这些壁画的绘制有严格的艺术规范,在大小尺度、构图方式、描线深浅及颜料色彩等方面,都要求与佛经的内容相吻合。
壁画在表现手法上一般有两种类型,即对显宗内容和密宗内容的描述有各自的特点。显宗的绘画显得较为祥和、仁慈及悲怜,如端坐于莲花座上的释迦牟尼佛、弥勒佛、菩萨等主体形象皆庄严而光灿,花边、花环和五彩瑞云怀绕四周,给人以慈祥庄严之感。密宗图案体现的则是善静而威武,营造的是神密而浪漫的氛围,如大白伞盖度母、大威德金刚、双身金刚萨、时轮金刚和胜乐金刚等等。还有一类是对诸护法神及怖畏金刚的描绘,其大多面相狰狞忿怒,身饰各式法器,极具威慑力,能产生一种莫测的恐怖气氛,如马头金刚、吉祥天母等。与其他佛教壁画不同的是,藏传佛教各派的祖师及高僧大德,如宁玛教祖莲花生、萨迦法王八巴思、噶举祖师米拉日巴、格鲁创始宗喀巴等大师的肖像也占了壁画一席之地。
藏族民居的壁画,也以佛教内容为主,但一般仅只绘一些简单的图案,其中以宝瓶、宝伞、胜利幢、吉祥结、法论、妙莲、金鱼和右旋海螺组成的八瑞相图最为常见。这些壁画,既保持了藏传佛教绘画的传统技法,画风简朴,色彩单纯而厚重,笔法遒劲而简练,显出无比之庄重;同时又注意吸收内地绘画的精长之处,线条挺秀流畅,色彩和谐,造型精当,更显栩栩如生,可谓是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作品,广受世人赞誉。
唐卡为卷轴画的藏语音译,是藏传佛教寺院及藏民家庭经堂必备的宗教用品。唐卡以各种质地的布帛为底板,四周镶上华丽的锦缎为边,上端装有“天杆”以便挂取,下部装上两端装饰考究的木轴,一般悬挂于寺院大殿的列柱上和佛像前,也有的挂在家庭经堂的柱子或墙壁上。画面内容十分广泛,有众佛、神、菩萨、教祖的画像,有佛经故事和历史事件,还有天文图像、各种教义喻意物品和符号等等。画面的制作一般分为绘画和刺绣两类,做工精细异常,技法各有千秋。画面尺寸规格大小各异,小型的唐卡仅只几寸,大型的则有丈余之长。由于特殊的工艺和装饰,唐卡画面形象逼真、色彩艳丽,显得十分华贵,是藏族绘画艺术的传统珍品。
酥油花是藏传佛教寺院特有的供品。其来历有传说,一是黄教宗喀巴祖师举行纪念释迦佛祖的祈愿大法会,其间他梦见杂草变成鲜花,于是让人用酥油制作花卉供奉在佛像前;二是唐初文成公主进藏携带一尊释迦佛像,藏民们为佛像奉献供品,因冬季没有鲜花,只好用酥油塑成花来代替。无论何说,藏传佛教寺院制作酥油花的历史是很悠久的。
制作酥油花,首先用草束麻绳扎成所需形象的骨架,在经过处理的酥油里加进草木灰反复捶打,与骨架合成有韧性的初坯,用白色酥油揉进各色矿物颜料,制成形状、色彩各异的样式,敷塑在初坯上,再对一些特别部位作描金饰银、点缀晕染,成为各种形象的个体,最后按构图要求一一装盘到位,保持适度倾斜,工艺始告完成。酥油花所塑造的形象很多,如各种人物禽兽,众多花鸟鱼虫,它们无不神形兼备,焕发出盎然生机。历史以来,藏区一代又一代的寺院僧侣艺人,在继承和发扬藏族传统制作技艺的同时,吸取了其他民族优秀的绘塑艺术,使酥油花的工艺水平日臻完美,达到了现今堪称绝伦超群的境界,成为了藏民族文化艺术中的一朵齐葩。
八瑞相图是藏区民居和寺院随处可见的藏传佛教壁画,由绘制精美的八种象征吉祥清净、圆满幸福的图案组成,它们是:吉祥结、妙莲、白螺、宝伞、宝瓶、金轮、金幢和金鱼。八瑞相图又有吉祥八清净、藏八宝等别称,既是藏民族传统的吉祥图符,在藏传佛教里又有了更为高深精妙的喻意。吉祥结起源于藏区牧民腰间装饰用的绳结,逐渐成为藏族服装、建筑物及宗教法器等方面的装饰图案。图案表现为没有起始的线绳回绕盘曲状,象征着祥和团结。藏传佛教则用它来表示佛智圆满,以及教法回环贯彻、求无障碍、一切通明。
妙莲是莲花的演义,其图案与实际有一些差别。因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的喻义,在佛教中,它表示了生于凡尘却不为世俗所染的高洁,同时也是温和雅致、善于传法的象征。藏传佛教更视妙莲为至圣的吉祥宝物之一。
白螺即白色的海螺,特指螺纹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右旋螺,据说自然界中比较少见。相传佛祖首次在鹿野苑(今印度的一个地方)说法时,受帝释天(佛教护法神之一)等敬献白螺,象征着吉祥圆满,此后,白螺为佛教所采纳。还有一种佛经传说,释迦佛祖传法时声音宏亮,就如同海螺声响彻四方,故而用白螺来代表法音。藏传佛教中的白螺既有彩绘的图案,也有实物。白螺实物一般置于青稞上供奉在正殿,也作为佛像和佛塔的腹藏;有的则经过装饰后作为法器,用于法事仪式时吹奏。宝伞也称华盖,形状近似伞,装饰鲜艳华丽。其源于古印度,起初是尊贵与权力的标志。传说释祖成道后为徒弟们讲经说法,弟子梵天(后为佛教护法神)献上一把饰有绸缎和珠宝的金柄白伞,为佛祖遮阳。此后宝伞不仅成为佛教殿堂内的法物、活佛高僧出行的仪仗,而且被赋予了遮蔽魔障、守护佛法以及消除众生五毒的宗教含义。
宝瓶即净水瓶,象征佛教教义含聚千万甘露、包罗善业智慧、满足众生愿望,还代表着清净及福智圆满,具空无漏。此外,寺庙里供奉着宝瓶,装有清水,插有孔雀翎或如意树。宝瓶也是一种法器,用于密宗修法的灌顶仪式。
金轮又称法轮。其寓喻为佛法轮转,万世不息;说法即为转法轮,法轮能消除众生的烦恼邪恶。金轮除常与另七种宝组成图案外,还和麟鹿相配成为“祥兽法轮”标志。这种标志常安装在寺院正殿屋顶中央,法轮多为铜制鎏金,左右各一只引颈伏卧的麟或鹿,象征着释迦佛祖在鹿野苑首次说法,法轮初转。
金幢别称有胜利幢、尊胜幢、宝幢等,呈长筒状,有顶盖。起源于古代印度军队取胜的标志旗“幢”。佛教兴起后胜利幢被采纳,所指佛法战胜邪恶及烦恼,是“戒”、“定”、“慧”的代表。在寺院里,绘画中有金幢的图案,也用金幢实物作法器。佛堂内设置的金幢用彩色锦缎等布帛缝制,一般以蓝、白、红、绿、黄按一定的顺序构成九个色层,色彩鲜艳;竖立于殿宇平顶四角的是铜金幢,外表浮饰各种图案,有的鎏金,阳光下灿烂耀眼。
金鱼一般画成双鱼图案,唇有胡须,圆眼放光。佛教取鱼在水中自在无束之态,示意摒弃“无明”(愚昧、妄惑无知),获得解脱和智慧。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云龙等地服饰的款式略异,但基本构件一致。男痕迹由对襟白衬衫、黑领褂、大筒裤、剪口布鞋等件组成。女装由蓝、白、雅布(淡蓝)等色布制成的右衽大襟衬衫、领褂、围腰(围裙)、飘带、...
竹板书形成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竹板书的表演方式为一个人右手持大板、左手持节子板站唱。竹板书老艺人口头传说:嘉庆年间,皇太后寿终,上谕京师百日之内禁止动用管弦乐器,致使北京许多艺人难以...
秦皇岛,是渤海湾西北岸一片普通而又神奇的土地,一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活剧。秦皇岛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因公元前215...
人有生就有死,谁也逃避不了。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丧葬习俗,从古至今流传了几千年中国文化文明历史,它涵盖了儒、道、佛三教派思想理念。在湖南省郴州市最南边陲的桂东县,淳朴的祖祖辈辈对丧葬习俗历来非常重视,在...
水尾圣娘信仰的形成东郊水尾圣娘庙,位于海南省文昌市东郊镇椰海村委会坡尾村,庙中供奉着南天闪电感应火雷水尾圣娘。但是当地人平时并不直呼水尾圣娘的名号,而是简单亲切地称其为“婆祖”。(“婆祖”最初是海南人...
西盟佤族衣服,多为佤族妇女自己纺织的棉、麻布做成,有衣、裤、裙、毯子、挎包、槟榔袋、包头等,也有从外民族购买的布匹、衣服和棉毯等。装饰品有银、锡制作而成的头箍、手箍项圈、耳环、手镯,还有用竹、藤制作而...
坦桑尼亚信奉基督教的人占44%(其中天主教占28.2%),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占32.5%,信奉传统宗教的人占22.8%,其他占0.7%。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的人忌讳13和星期五;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忌讳谈...
张家界“三分坪,七分山”,老百姓世代与高山相伴,也与背篓结下不解之缘。姑娘出嫁,要织“洗衣背篓”作陪嫁。洗衣背篓 小巧玲珑,蔑丝细腻,图案别致,花纹精妙,是新娘子巧手勤劳的“招牌”;女儿生孩 子,娘家...
驱车从塞浦路斯首都尼科西亚向西行驶,快到旅游胜地帕福斯时,眼前出现了一片宁静的海域。海水的颜色淡淡的,格外温柔,不像在其他地方看到的地中海那样蓝得深不可测。人到了这里,只觉得心化了,除了温柔地凝视着海...
玉环是中国文旦之乡,文旦种植有上百年历史,该果营养丰富、清甜爽口、清肺润肠。玉环位于浙江东南沿海黄金海岸线中段,属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温和湿润。玉环县是国家级文旦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