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前夕,麻阳苗家在过了三遍犁四遍耙后的秧田,分好秧坝后,选风和日丽的日子,往秧田送粪作底肥,俗称“挑秧粪”。当天,一家老小全体劳作,象征一年阳春正式开始,并煎(红)豆子糍粑、炒腊肉,备刀头牙盘去秧田边、水井旁、土地庙前烧纸烧香,祈祷风调雨顺、莫烂秧脚。
一般在农历四月底或五月初,开始拔秧栽田那天叫“开秧门”。当天清早,主人率先拔出几束秧苗,表示开了秧门。紧接着一家大小和前来帮忙的亲戚朋友一齐动手,或拔秧,或送秧,或施耙要栽的水田,最后一道栽田。这天,吃的是美味佳肴,喝的是家酿米酒,并端牙盘到神龛前、仓库前、牛栏门前等处烧纸烧香,以求秋天丰收。所有田栽完后,又是一番庆贺,叫“倒秧脚”。
农历七月,为使正抽穗扬花的禾苗免受病虫祸害,苗民常举行“打青醮”仪式。由村寨头人联络各家凑集钱米,并请老觋主持。当天杀猪宰羊,备好供品,舞龙灯或草龙,一家一人齐集寨坪,在老觋的带领下到天王庙或南王庙祭祀神灵。祭毕,锣鼓喧天,人们舞龙周游稻田,在田坎上舞龙头在禾苗上反复横扫,表示吃虫子、扫瘟神。往往从上午辰时到下午未时,才能结束。集体晚餐后,余肉均分,每户一份各带回家。打青醮前后,有时也唱禾苗戏。
苗家买回家畜进栏前,要备一叠纸钱、一把茅草,放大门口点燃,人挑或扛着新买家畜跨火堆,并大声祝颂:“过火八百斤!”意思除去瘟气,预祝六畜兴旺。
苗家宰杀或出售家畜,都要“喊归”。宰杀牲畜临死时,养畜人点燃一撮纸钱,并喊:“快回来——去一个回十个,来年再长八百斤”;出售家畜被赶出栏时,一人在后喊:“快回来——”,预示越卖越有。如果出售家畜未卖掉,进栏前要在它们身上喷水,意思带着雾露水回来,以免母畜认生。
苗家爱鸡,但如果出现两种不正常的打鸣鸡,必杀。一是公鸡夜间打鸣,民间以为:“一更强盗二更火。”公鸡一更天、二更天打鸣预示灾祸,不吉利,主人多杀之;二是母鸡变公鸡打鸣,俗语:“母鸡变公鸡叫,不死父母死兄嫂。”如母鸡打鸣,主人即捕杀,表示以死代死,逢凶化吉。
麻阳苗乡狩猎多以自制弓弩、猎枪、套网、叉、棍等工具。平时捕捉野禽、小动物,都是一人行动,多用放套方式获取猎物。猎套有明、暗两种:明套,多为网,布于野兽必经路
上或飞禽栖息树林间,候猎物自投罗网;暗套,在野兽夜间常过的狭路间挖小洞,把铁夹子或绳索脚套放入,虚掩饰物,并用绳索把暗套拴在临近小树上,野兽一旦踩中,越挣扎套得越紧。个人狩猎最具特色的是“打篷鸡”。打篷鸡,即打野鸡,猎人必须先驯养一只母野鸡,再制作一个中间留有枪眼的圆形篷子,篷上插树枝、野草等掩饰。临出门,打篷鸡的猎人,必念“藏身躲影”咒语,以避山神,特别是被称作“游山打猎”的凶神。到山上后,猎人架好篷子,即吹竹哨学野鸡叫,并放驯养母野鸡逗引,招拢山上野鸡,以便就近开枪猎取。
狩猎大野兽,一般多为集体行动。大凡农闲季节,麻阳苗乡多群出赶山。赶山前推举有经验的猎人担任猎首,以统一号令。赶山前猎首召集所有猎手来到猎祖台前,祈祝祷猎祖保佑安全和一举成功。听到猎首三声竹笛,众猎手便引猎狗到村寨外集合点,出发时谁也不多说话。每走过山坳立有土地庙的地方,猎首就结个草标,放在土地庙前,以示敬过山神土地。到达野兽藏居地,分组把守各山关卡。大队分成若干小组,各带猎犬,猎首竹笛一响,各组放出猎犬理臊。猎犬声断断续续,是理到臊路了;猎犬声激烈且在行进中,是发现了野兽;猎犬声停在一处又很激烈,说明野兽已坐了堂。猎人据犬声判断,并及时赶上,逐步形成包围圈,最后向兽射击。猎获归来,每过山坳土地庙,要将猎物在土地庙前摆一下,以示回敬山神。到了寨子,要将猎物放到猎祖台前祭过,然后才能分配,如果是大野物,猪手们还要聚餐庆贺,慰劳猎犬。
苗乡狩猎有平均分配的习俗。猎获野物,特别是大野兽,除头和皮子归主要猎手,表示大家对他的勇敢的肯定和尊重,其余兽肉往往平分,如果路人经过,也能得到一份。
麻阳苗乡人对几种野鸟禁止捕捉:一是鸭鹊(喜鹊),一般都在村寨周围的树上筑巢栖息繁衍,人们认为它是给人传递喜讯的鸟,一直与它和睦相处。每当春耕季节,喜鹊随着梨田人在田间嬉戏,时而站在牛背上,时而跟着犁坯觅食;二是阳雀(杜鹃)和燕子,人们认为阳雀是报春和催春的鸟,呼唤人民勤耕勤种,争取丰收;燕子是来预祝五谷丰登的,一般都在房舍整洁明亮的人家筑窝,因此,不许任何人打它们。此外,苗乡人还喜爱画眉鸟,因为它羽毛美丽,叫声优美,所以苗乡人不但不打画眉,而且还要驯养画眉,作为一种高级玩物。
“关老爷,骑红马,不见金钱只管打”----山东莱州民歌。现在很多朋友的家里,或者公司店铺都供奉着财神,财神真的可以招财吗?民间相信是可以的,但是自己连供的财神是谁,如何供奉都不明白,怎么为自己招财呢?...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
茶,是回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传统饮料,是回族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回族饮茶的历史悠久,相传回族先民在唐朝贞观年间就开始饮茶。“惟回教初传,曾有一部来自海路,盖居苏杭,产茶之区,回民或此时染有嗜好,...
在陇东,差不多每个民间节日都要做面花。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迎请灶神,就要敬供枣山面塑。有的在除夕夜就要用未发酵的荞麦面做成12盏或8盏不等的面灯,12盏面灯代表12个月和十二生肖。到了正月二十三晚上,送...
古代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对外出旅行充满畏惧。不管是帝王,还是平民百姓,外出旅行之前一定要占卜,挑选吉日出行。天子即位、帝王出行、军队出征这样的国家大事,也会事先占卜,以测吉凶。比如汉文帝在即位之前犹豫...
需要防弹专座的人,非富即贵,一般都是有名的富豪或是国家领导人。大权在握或是富可敌国,都需要时刻提防遭人毒手,暗中不知道有多少枪口正对准着他们。十大世界上最贵的防弹车基本都是在原版豪车的基础上进行改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语言大师。是新中国第一个获得“人民艺术家”的作家。曾任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老舍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四世同堂》、《骆驼...
伊拉克节日伊拉克的新年就是回历(伊斯兰教历)的新年,09年的新年是12月18日,回历的1月1日。国庆日:7月17日阿拉伯椰枣节:9月15日...
喀麦隆全称喀麦隆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Cameroun,法语:La République du Cameroun)。国土面积47.54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西部,西南濒几内亚湾...
1940年代初期,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开展了新秧歌运动,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学习秧歌、腰鼓,掌握了基本的动律特征和典型的舞姿动态后,升华为规范的、新农民形象的舞蹈动作,形成新型的秧歌和腰鼓,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