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布依族文化“八宝”(7)

宏壮2023-10-28

七、布依戈榜(布依傩仪)

傩,由“人”与“难”组成,为人遇难之意,是古人对灾难的勇敢挑战。傩,源于原始社会的逐疫,甲骨文中即有室内驱赶疫鬼的卜辞。《论语·乡党》已有“乡人傩”的记载。到了汉代,宫廷每年举行“大傩”仪式,除了戴面具摹仿十二种神兽,舞蹈驱除鬼魅外,还有手执鼗鼓合唱礼神的歌曲。从现存的仪式舞蹈、戏剧和音乐以及民俗活动各方面考究,傩是长期文化积淀的产物。它既有着原始的自然崇拜的内涵,也受到儒、道、佛教文化的影响。

古今学者对傩的内涵有各种各样的诠释。最简单的说法,“傩,是古代驱鬼逐疫的仪式。”的确,有这方面的内容,但这只是表象。作为一种复杂奇特的原始文化现象,它在三千多年文化心理轨迹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极其丰富的文化积淀,隐含着深厚的文化意蕴,有着文化人类学、民族学、宗教学、民俗学和艺术学等的巨大学术研究价值。远在三千年前的周代,傩便以带有神秘色彩的雄浑、凛冽风貌,在国家规定的傩事典礼中,同自然灾害和瘟疫进行较量。当时在民间举行的“乡人傩”,也照此办理,火爆得很。古人通过傩礼使一年四季阴阳二气调和,祈求风调雨顺,寒暑相宜,人寿年丰,从而达到国富民强、天下太平的最终目的。傩是古人对灾难的勇敢挑战,或者说,傩是古人通过巫术方法去征服自然,从而寻求人类同自然的平衡与和谐。随着历史时代的前进,傩也在不断地衍变和发展。东汉时期的“大傩”,方相氏增加了十二个神兽助手,驱殴的对象。除了周代就有的疫(鬼),还增加了“魅”、“恶梦”、“不祥”和最毒害人的“盅”。

宋代的“三教合一”,为傩注入了新的内涵,特别是与民俗活动、农村社火活动的融合,扩大了傩的家族。傩戏、傩俗、傩艺等都有较大发展。

以傩礼、傩仪为中心,以傩戏、傩舞、傩俗、傩艺为主要标志的傩文化,在经历了三千多年的历史发展,已经成为融合多元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和艺术文化的复合体。它以原始文化为基础,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先导,以法术、巫术为手段,并且融入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神鬼崇拜、祖先崇拜等内容,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里形成多姿多彩、奇异瑰丽的风采。作为我国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亦即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具有巨大的学术研究价值,为文化人类学、民俗学、戏剧发生学等学科提供了丰富、珍贵的资料,而且目前仍然活跃在各民族、各地区的傩戏、傩舞、傩俗等,大都具有奇异、神秘的色彩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贵州傩源远流长,古代贵州在殷周时期,人称瘴疠之地,傩活动相当盛行,分布在各地的汉傩、苗傩、侗傩、土家傩、仡佬傩、彝傩、布依傩,组成了富有贵州地域和民族特色的傩文化。

布依傩的发展演变也遵循了傩文化的一般规律,但也有自己的特殊之处,清嘉庆二年,布依族王囊仙起义,人称其为“仙姑”,她与韦朝元便是以傩作为号召,自称代表了上天神灵。起义失败后,朝庭对布依傩采取了严厉禁止的态度,于是布依傩在后来的岁月中便远没有其它地方和民族的傩那样普遍和普及,但也没有完全禁绝。

民间傩仪表演,面具最早曾用笋壳涂彩,后才逐渐发展而趋于正规。

册亨县拟将其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