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丧舞是布依族民间传统丧葬的大型集体舞蹈,是祭奠活动之一。吊丧舞与其他舞蹈有较大区别,主要特点是舞台设计,演员年龄性别、人数、演出时长等都没有严格规定,效果讲究的是舞会气氛的和谐与融入。吊丧舞的创作与发展有其漫长而曲折的历程。
据史料记载,早在宋代时期布依先人就已定居荔波,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世居民族之一。在漫长岁月中形成了独特的布依文化。布依族丧葬实行棺木土葬。当老人去逝后要举行隆重的丧葬仪式,即办"白事"。按习俗主要程序是送终报丧、停尸、入殓、祭奠、安葬、复山、除服、立碑等,其中最隆重且饶有风趣的是祭奠活动的吊丧舞。
吊丧舞是布依族祖先在千年以前根据《董永卖身葬父》的悲壮典故编导出来的,该集体舞是布依鼻祖自创自作的吊丧舞蹈艺术珍品,也是古代劳动人民平凡生活中最大的乐趣。此习俗世代传承,至今仍受广大布依族人喜爱。
吊丧舞通常在老人去逝的第二天晚间举行。布依族人把此活动看得很重,说是超度亡灵的“通行证”。活动具体时间是由“傩公”根据死者去世时间,结合死者生辰八字,再套上阴阳八褂算出。布依语叫“哀丧岳笼”。
舞场一般布置在丧家堂屋正中“哪香火”(布依语)。如人数较多可用耳房和客房等“空地”作为副场。会场布置也很奇特:“哪香火”正中悬挂一匹面积约一平方丈的布依土布帷幔,帷幔上绘制有路神仙画像,众神像有的面目和善,有的凶神恶煞,表情栩栩如生。大门外一侧矗立着高出屋檐带叶的青竹杆一根,竹杆脚设有两尺高的三角竹架,架上摆着斋粑三块,小豆腐三分,点燃的香烛三根,清水三碗,作“哀丧”时请神备用。香烟袅袅阴气沉沉。青杆接近顶端部分挂着一条白色土布并伸到“哪香火”下,作引魂幡。
吊丧舞“哀丧”前,从四面八方来的亲朋好友孝子孝孙早已挤满屋内。参加舞会的青年男女人数不限,人数最多时超过百人,也有人称为“百人竹杆舞”。舞场内人人头戴孝帕,选好位置后双手紧握七尺来长竹杆一根,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各找舞伴严阵以待。伴奏乐队也极为简单,只有铜鼓和木鼓舞各一面,傩戏面具数张,也摆好架势。场内布置和人员准备就绪后,就等待“傩公”发号开幕令了。
肃立于神幡下的傩公看看时辰将至,随即哀启祭文。祭文的内容是超度亡灵和简述死者生平事迹,哀哀祭文回肠荡气,全场内外沉侵在一片悲伤之中。“傩公”陈述礼毕立即发令,宣布吊丧舞正式开始。与此同时,在门外的炮手连续点燃三枚铁炮,三柱火光直冲云宵,照亮了布依山村远景近物。震耳欲聋的炮声响毕,铜鼓和木鼓同时奏起,铿锵激昂的节奏刚过一小节,整个舞场竹杆挥舞,喊声阵阵,一片欢腾。
再说三声铁炮响毕,围在棺木四周的孝家子女(多为女性)抱住棺木哭成一片,悲痛欲绝。布依族称“哭棺”。“哭棺”时每位孝子极力追忆自己与死者生前的难忘的生活片段,想得越多,倾诉得越细,哭得越伤心,人们就说该孝子最有孝心。有的孝子因过度悲伤而昏倒在棺木上,由远房亲戚劝慰扶其退场,围观的亲朋好友看到如此悲伤的场面都黯然泪下。
吊丧舞的伴奏有一个基本的节奏:即每小节四分之四拍。据说创编吊丧舞之初对打动作很简单,竹杆上下各打两次,队形也一直不变。后来人们通过长期的演变,摸仿耕作、狩猎、织布、武斗等动作技巧,提炼成了现在多姿多彩的民间曲艺节目。主要节目有:单调棍、打果棍、梅花棍、十二游棍、纺线舞、织布舞,簸米舞、猴子击鼓等花样繁多,动作灵活多变,真是精采无限。
孟加拉国人以米饭为主食,也喜欢各种各样的甜食。他们对中餐倍加喜欢。当地人除了在高级饭馆或正式社交场合使用刀叉外,平时一般用右手抓食取饭。男子和妇女通常是分开就餐。家中妇女常在男子吃过饭之后才用餐。在吃...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民间音乐主要包涵在传统的春节社火、木偶戏、锁呐和南北山区山民们哼唱的山歌,目前已濒临失传。传统社火曲传统社火主要有步社火、夜社火等形式。其中主要传唱的社火曲普遍为《渡船曲》,小曲有《十...
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云龙等地服饰的款式略异,但基本构件一致。男痕迹由对襟白衬衫、黑领褂、大筒裤、剪口布鞋等件组成。女装由蓝、白、雅布(淡蓝)等色布制成的右衽大襟衬衫、领褂、围腰(围裙)、飘带、...
竹板书形成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竹板书的表演方式为一个人右手持大板、左手持节子板站唱。竹板书老艺人口头传说:嘉庆年间,皇太后寿终,上谕京师百日之内禁止动用管弦乐器,致使北京许多艺人难以...
秦皇岛,是渤海湾西北岸一片普通而又神奇的土地,一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活剧。秦皇岛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因公元前215...
人有生就有死,谁也逃避不了。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丧葬习俗,从古至今流传了几千年中国文化文明历史,它涵盖了儒、道、佛三教派思想理念。在湖南省郴州市最南边陲的桂东县,淳朴的祖祖辈辈对丧葬习俗历来非常重视,在...
水尾圣娘信仰的形成东郊水尾圣娘庙,位于海南省文昌市东郊镇椰海村委会坡尾村,庙中供奉着南天闪电感应火雷水尾圣娘。但是当地人平时并不直呼水尾圣娘的名号,而是简单亲切地称其为“婆祖”。(“婆祖”最初是海南人...
西盟佤族衣服,多为佤族妇女自己纺织的棉、麻布做成,有衣、裤、裙、毯子、挎包、槟榔袋、包头等,也有从外民族购买的布匹、衣服和棉毯等。装饰品有银、锡制作而成的头箍、手箍项圈、耳环、手镯,还有用竹、藤制作而...
坦桑尼亚信奉基督教的人占44%(其中天主教占28.2%),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占32.5%,信奉传统宗教的人占22.8%,其他占0.7%。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的人忌讳13和星期五;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忌讳谈...
张家界“三分坪,七分山”,老百姓世代与高山相伴,也与背篓结下不解之缘。姑娘出嫁,要织“洗衣背篓”作陪嫁。洗衣背篓 小巧玲珑,蔑丝细腻,图案别致,花纹精妙,是新娘子巧手勤劳的“招牌”;女儿生孩 子,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