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容县都峤山,有一个山崖,前人望崖兴叹:“北洞岩穴多在空中,非飞仙莫可踄!”爬上山顶,再沿山背石蹬而下,约与娑婆岩高度相等处有一岩洞,这洞便是千古流传的出米寺。
很古以前,各地名山宝刹都有很多小仙在修道,这些小仙就是些香公、道士、和尚之类的,他们虽修道拜佛,但仍未脱去凡胎肉骨。桂林神仙去考查各地的小仙修道诚心不诚心,心地好不好,他要度那些修炼得好的小仙升入仙界。如何查考呢?这神仙想出了一个巧妙的考验方法。
那时候,梅江上游的地主,常常把剥削来的大批稻谷运往容城去。当时还没公路,只好从梅江上用木船载运。那些载满稻谷的船到了石寨谷涿(河湾名)的时候,神仙就把船弄沉,把谷磨去壳,然后顺流而下至绣江的马风滩,把米洗净,谷壳由猪牙峡流出去,白米就藏在南山出米寺。
当穷人实在无米以炊的时候,出米寺就从西边石壁的出米孔流出米来。寺里的香公从此也靠那些米养活着。说来奇怪,每次流出的米,只能煮粥,不能做饭。煮熟之后,一个人吃了饱,两个人也够吃,更多的人来吃也吃得胀胀的。
起初,寺里那个香公还很虔诚,每天早上煮好了粥,都先烧香,撞响钟后就拜佛,做完佛事后才吃粥,巧得很,每次撞钟之后,都有一个烂脚的游方僧,准时到寺里来。香公开始还客气的邀道:“这儿有粥,请一道吃。”过了十天半月,那烂脚僧仍旧餐餐依时到来吃粥。那香公的脸,板了起来,也不招呼他了。烂脚僧装作没看见,自己拿碗去乘粥吃,吃完了粥,二话不说就走了。
时间长了,那香公可恼火了,一来讨厌那烂脚僧不劳而获,二来讨厌他的烂脚又腥又臭又脏,为了不让他再来,他便动脑筋想呀想,想赶走游僧的好办法。这日,他先把粥吃完,才去敲钟,钟一响,烂脚僧也来了,一看瓦煲,一点粥也没了,烂脚僧一切都明白了,他望着香公点点头,叹了口气,用手指着出米寺,念道:
朝朝钟了粥,今朝粥了钟。
佛往西天去,南山米寺空。
他把手一招,从半天云彩里飞来一只仙鹤,游僧骑鹤驾云,飞腾而去。那香公这才明白这烂脚僧是想来度他成仙的,万分后悔自己不知底里,他跪在地上,连连磕头认错悔过,但是晚了,桂林神仙已飞走,从此以后,出米寺不再出米。
后人游出米寺有诗叹道:
南洞断碑湮旧篆,北堂荒径长新苔。
白云飘渺生风籁,疑有仙人驾鹤回。
世界上最高的女人我们都说姚巨人,但是世界上有一个女人比她还高,虽然不会打篮球,这名“壮汉”的身高竟达到了2.31,成为了世界上最高的女人。印度人艾伦,这名世界公认的最高女性,2...
很多事情我们习以为常,但却不知来源,比如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羊到底是怎么了要替罪?男宠和面首两个词到底有毛关系?犬子的爸爸为什么甘心当犬爹……常见又难解,细思极困惑。1、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中国...
会龙山雷祖庙会(简称雷会)是河湟地区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有着悠久的历史。会龙山龙福观是道教、佛教、藏传佛教为一体的民间信仰多元文化并存的地区(道教殿宇:雷祖殿、斗...
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后来合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
布依戏是盛开在贵州高原的一朵鲜花。它最先是从祭祀仪式跳神活动中孕育出来的。在跳神的基础上,先后创立了布依板凳戏,布依彩绸(即八音坐弹戏)和布依地戏。以后一些民间艺人,再经过改造、融合,使它逐渐成为布依...
壮族人民能歌善唱,右江一带称为“欢”,左江一带称为“诗”,桂北一带称为“比”和“欢”,都是唱山歌的意思。有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歌圩日期各地不同。以农历三月初三为最隆重。大山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
吕蒙正故里位于洛阳城东南10余里偃师市西南佃庄镇(现属伊滨区)相公庄村。北宋名相吕蒙正(944~1011年),洛阳人,幼贫苦读,孜孜好学。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进士及第,为将作监丞,通判昇州,不数年...
“飞山庙”曾经是城步常见的一种庙宇,也是中国中部和南部过去常见的庙宇。可以说,在过去,凡是有杨姓人聚居的地方,就有“飞山庙”。这种庙宇一般都二至三进的单层四合建筑,体积宽大,屋面盖青瓦,挑檐翘角;屋内...
捷克人的饮食以猪肉为主,日常民族饭菜是猪肉排 、甜酸菜和馒头片,捷克人喜饮啤酒,人均消费量160升,据世界首位。到了捷克,可别错过捷克人常吃的Knedliky,也就是面皮包肉馅的洋水饺,但是配上东欧人...
酒与民俗不可分。农事节庆、婚丧嫁娶、奉迎宾客等民俗活动,酒都首当其充成为主角。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离开了酒,民俗活动便无所依托。贵州各民族绚丽多姿的酒礼酒俗,构成了贵州酒文化令人陶醉的千年画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