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位于陕西省中部,黄土高原南缘,处于关中平原向陕北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是关中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陕西省省辖市。交通便利,是通往人文初祖黄帝陵及革命圣地延安的必经之地,距西安市区68公里、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72公里,西安至黄陵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咸铜、梅七两条支线铁路与陇海大动脉相连。铜川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文化底蕴十分丰富,文化资源独具特色。
宜君农民画是以民间剪纸造型为基础,着以鲜艳的色彩而形成的民间美术作品。它的创作过程通过画、剪、描、染、勾五个步骤完成。宜君农民画是对剪纸、刺绣的延伸,起源于民间,一般用于炕围画、锅台画、箱柜画等。内容有人物、动物、花卉等,以夸张、变形的手法,抒发作者理想和追求。宜君农民画讲究装饰、注重色彩效果、追求强烈的视觉印象,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宜君农民画历史悠久,是在吸收民间剪纸、刺绣等艺术形式和表现技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造型、技巧、色彩以及理代绘画意识掺揉变化的艺术形式。所以,宜君农民画是根植于黄土地上的山菊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地域风格,被国外艺术家誉为“东方毕加索之作”。
1988年,宜君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宜君农民画一经产生就曾经轰动过美术界。上世纪八十年代,曾两次晋京专题展览,《回娘家》等7幅作品远赴美国、瑞典等国展出,并被国外美术机构和学者收藏。2004年以来,先后组织举办培训班6期,培养作者60余人,创作作品1500余幅,参加省以上展览活动10余次,40多幅作品获奖,24幅作品被省级以上专业机构收藏。
宜君剪纸俗称窗花,是一种靠古代口传心授保留下来的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在民间自然形成了家庭沿袭的传授形式。在宜君逢年过节、结婚、乔迁等喜庆之日,各家各户都要贴上窗花,其历史久远,风格独特。目前,绝大部分剪纸能手已将只限于窗花和顶棚花的剪纸发展成为剪纸艺术,有整开、对开、四开的,作者大部分都是农村妇女。
宜君剪纸保留了汉唐艺术雄大的特点。特别是传统剪纸花样,它是研究宜君乃至北方民族文化与民俗的重要史料,有“地上文物”和“活化石”之称。
清末民初,耀州区分东南西北四社,每岁上元,各社均办社火互相竞赛。当时东社常办社火的艺人们为了出奇制胜,纸扎能手胡建青在芯子平台的启发下,设计了以故事人物和与之相配的纸扎彩灯,在晚上演出火亭子。这种独特的社火经过不断改进,遂成为东街每年盛演不衰的社火。建国后,这一传统社火主要由东街精于纸扎、雕塑、绘画的著名老艺人胡升杰先生承办,他继承《药王坐虎诊龙》、《刘海戏金蟾》、《五蝠捧寿》等传统表演节目,在80年代还设计、扮演了《武松打虎》、《猪八戒吃西瓜》等新创作节目。耀州火亭子传统工艺融美术、绘画、造型、纸扎工艺于一体,纯属民间手工技艺,技法独特。表演气势壮观,形象传神,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火亭子装扮的内容多以民间传说故事为题材,有赞扬劳动人民勤劳美德的“刘海打柴”,有解救母亲于危难之中的“劈山救母”,有宣扬文化孙思邈等历史名人的丰功伟绩的“坐虎诊龙”,有表现古代男女爱情故事的“白蛇传”,还有表现当代生活场景的“山村小店”等,题材广泛,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火亭子是从亭子分化出来的,亭子在白天表演,火亭子在夜晚表演。过去以桌为台,现改为拖拉机、三轮车上装扮。火亭子在亭子的基础上,根据每台故事内容的需求,利用竹篾、铁丝或钢筋扎成各种艺术灯具,经裱糊涂染,内点蜡烛,以点缀故事人物,喧染气氛,使每台故事显得亮丽多彩,生动形象。火亭子每台故事,均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戏曲或传说人物为主,因在夜晚表演,除故事人物以真人装扮外,其余景物全由纸扎彩绘成的各种灯具陪衬。它以色彩艳丽、气势宏伟、宣扬正气为主题,深受群众喜爱,在陕西、甚至在全国民间社火艺术范畴内算得上独树一帜。
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它以糯米面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面塑艺术的特点是1、颜色丰富;2、体积教小、便于携带;3、材料便宜,制作成本比较低廉。捏面艺人,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
满月,是人来到世界上的第一个比较隆重的仪式,其时面塑也颇为讲究。外婆要做一个直经尺余的叫“囫囵”的食品,上有精细的十二属相造型,孩子属什么,就在那个属相上点一个红点,谓之“点头脑”。送与孩子,分给来探望庆贺的亲友吃,取免灾之意。
在铜川,社火是芯子、高跷、竹马、旱船、狮子、龙灯等的通称。 是一种靠扮演、造型、技巧取胜的艺术。它通过各种高难度的动作和严密的构思,让演员扮演成历史人物和现代人物,形成故事组合,给人一种高屋建瓴,惊险出奇的艺术感染力。特别是这种艺术和秦腔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来源于古老的黄土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魅力。
每年春节、庙会等时期,各乡各村,群众自发组织,抬芯子、跑竹马、踩高跷、 耍狮子、走村串户,十分热闹。这种喜庆活动,社火中的高跷往往成群结队而行。耍社火颇具古风,几十面三角形狼牙边的大旗,上书各个乡村之名。敲上威风锣鼓,锣鼓手少则数十,多则上百。打锣鼓有一定套数,分老曲、新曲、紧三火等。老曲雄壮浑厚,新曲悠长明朗,紧三火紧张热烈。雄旗猎猎,统炮轰隆。若在街上和其他村的社火队相逢时,讲究礼让。先到者闪到一边。后来者先走,这明是 礼让,暗则挑战和较量。鼓声一时大震,都想以气势压倒对方。各家的社火扮演人物,也以动作、语言、换花样等,使出浑身的解数, 吸引观众。虽然带有竞赛性质,却从不评名次,好坏标准自在群众心里。
陈炉镇民间祭窑活动是陈炉陶工传统的民俗活动,最能体现古镇原始、古朴的民俗风情。传说舜帝是中国陶器的发明者,陈炉人尊其为窑神,古时,陈炉陶场因技术落后衰落之际,陈炉人认为是得罪了窑神,便逐渐兴起了民间祭祀窑神的活动,以保佑陈炉瓷业兴旺不衰。
在中国,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祖师爷。曲艺行里敬唐明皇,木匠行里拜鲁班,读书人祭孔子。手艺人吃饭穿衣、开工都不会忘记赐给他们饭碗的创始者。陈炉的人也祭着他们的窑神。有意思的是,陈炉的窑神不只一个,而有三位。据康熙五十七年《重修窑神庙记》:“窑神庙肇自明崇祯”,庙中祭祀的窑神分别“曰炎帝,曰老君,曰雷公”。
至于为什么会有三个窑神,没几人能说出门道来。据当地老陶工说,陈炉人对神的崇拜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只要能保佑其窑场兴旺发达,烧出好瓷器,来者不拒,陈炉人都给以应有的顶礼膜拜。陈炉人在对神明的崇拜,实际上就是众神崇拜。这就是为什么陈炉在历史上曾是古刹林立,庙宇众多了。
据说陈炉原来有座窑神庙,里面供着舜帝爷。因为舜帝爷曾教人制陶,给了陶工一个吃饭的行当,所以当地人将舜帝爷奉为窑神。与全国其他地方不同的是,陈炉人称为“爷”的这位神,竟被本地人用铁链拴了起来。据说是这位舜帝爷脾气不好,陈炉人怕爷跑了。而且舜帝爷是帝王,拴住了他,也就拴住了诸神,他们会鼎力相助,以保窑场兴旺。
陈炉的民间传说,正月二十是窑神的生日。届时,为了取悦窑神以及众位神灵,各社都会杀猪宰羊,置办丰盛的祭品,让这些“爷们儿”吃饱喝足,稳下心来,保佑窑场的兴旺。此外,陈炉的东三社、西八社等各社,还在大街小道举办丰富多样的社火表演,娱乐众神仙,让窑神高高兴兴地过生日。这一天是陈炉的重大节日,陶场内,鞭炮齐鸣,鼓乐齐奏,震耳欲聋,香火、美酒、三牲供奉,主祭人、窑场代表、民间代表纷纷祭祀,陶场神秘的点火仪式,再现了古时陶工祈求神灵保佑“炉炉火候到,窑窑出精品”的真实场景,各社准备的旱船、芯子、秧歌等节目红红火火,既娱了神又乐了人。
生活中拥有许多潜在的危险,有可能随时会出现,尤其是无法阻挡的那种灾害,不仅仅是人类的死亡,还会给整个大自然带来难以磨灭的损伤。今天排行榜123小编就来为大家列出世界十大灾难,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什么是天才,天才就是在智慧上超乎常人的人,他们的事迹和成就都可以说能让人惊叹的,那么到底有哪几位天才是公认的呢?下面本站就整理了世界十大天才,一起来看看吧!一、牛顿在世界十大天才中牛顿是英国人,被评价...
迢迢牵牛星两汉 佚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燕歌行二首·其一魏 曹丕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
根据美国CNN的研究,认为七种最让阿根廷人喜欢的食物如下:1、烤肉 Asado虽然这道菜在其他国家不过被称为“烧烤”,不过阿根廷的烧烤却是具有相当学问的,对于阿根廷人来说,没有什么比家庭烧烤或与朋友在...
春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节日,俗称“过年”。农历正月初一,即大年初一,也称“元日”或“元旦”。“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元是首的意思,“三元”就是一年的开始、四季的开始、12个月的开...
中国古代阅兵有数千年的历史,第一部编年史《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指国家的公祭仪式,“戎”是国家的军事行动或战争。阅兵仪式,既是“祀”,也是“戎”,是当之无愧的国家大事。孟津观兵伐纣...
在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广场的绿树鲜花中,一座标志性建筑巍然矗立,这就是苏联红军烈士纪念塔。这座为纪念对日作战中英勇牺牲的23名苏联红军贝加尔湖方面军飞行员而修建的纪念塔,是当时苏军在东北各地所建纪念塔建筑...
“百鸟衣” 是苗家人不老的传说。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就流传着“百鸟衣节”这个古老的节日。在杆洞乡,苗家每年都会欢度这个盛会。苗家人无论男女老少,个个身穿节日盛装,精神饱满,围在村中的平地上。苗哥们兴高采...
“青砖碧瓦古民房,翘角雕檐图画廊。”好一幅炊烟袅袅、生活安详的民居图景,这就是广西灌阳县月岭村今天的写照。被称为桂北民居“神秘的大观园”的月岭村,以规划得体,施工精巧的古民居建筑而成名,现在是广西重点...
沈万三故居,位于周庄镇东垞。是周庄富贵园根据历史资料和历史原貌,在原址精心设计、精心修建、精心布置的仿明式建筑。故居参照沈万三致富的各种传说、经商的坎坷历史、一生的传奇经历和沈家生活起居的场景,通过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