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位于陕西中部地区,历史悠久、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北连人文始祖黄帝陵,南邻世界名胜古迹兵马俑;铜川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文化底蕴十分丰富,文化资源独具特色,文物浩瀚。秦、汉、隋、唐时,隶内史地、京兆府,受京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发展和影响,境内文化星罗棋布、遗存丰富。在历史长河中,铜川曾涌现过许许多多的著名人物。其中,有的饮誉当世,蜚声中外。他们或以文治、气节著称,或以技艺、著述闻名,或以身报国,为人民的利益献身而永垂不朽。
孙思邈(公元541---682)新旧《唐书》载他是京兆华原人,即今铜川市耀州区孙原村,那里现在还有其父母及他的坟茔和祠堂。
孙思邈中年以后曾隐居在终南山、太白山、五台山一带,除把大好河山作为他研究医药药圃外,还经常在乡亲邻友间看病行医,为其后来在医学上有很高造诣,奠定了良好基础。他虚心向当时的名医学习,精心钻研前人的医药经验,写成了《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医药宝书,内容极其丰富,不仅对脉学、针炙、食滞、伤寒、杂病、小儿病、妇人病、营养不良等病症详加论述,而且还收载了一些外来名方和民间单方。一千多年来,他和他的《千金方》一直受国内外医药学家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敬仰和重视,起到了古为今用的作用。
孙思邈一生不为利惑,不为禄诱,先后三次拒绝北周皇帝、唐太宗、唐高宗等帝王的征诏封官,深入民间,普救苍生,为患者治病,有高度的责任感。因他医德高尚,医术精明,以医济人,不为名利,人民群众尊为“药王”,给他树碑立庙,他隐居过的耀州区五台山也就逐渐被称为药王山了。
柳公权(778—865),字诚悬,号松雪道人,今铜川市耀州区阿子乡柳家原人,柳公绰之弟。唐代大书法家。
柳公权少时尊敬父母,服从兄长。其兄公绰很喜欢他,常教他读书、作文、练字、绘画。12岁能为诗赋,成年后博览经书,知晓音律。24岁考中进士。历任左拾遗、司封员外郎、中书舍人、翰林侍书学士、工部侍郎、右散骑常侍等职。封河东郡公,赠太子太师。他为人刚正廉洁,敢于直言,为当时同僚和世人所景仰。
他进京不久,上朝奏事,荒唐放纵的唐穆宗问他写字用笔的方法,他即直言回答:“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乃可法矣!”众大臣闻言大惊,穆宗亦有愧色。这就是中国书法史上千古盛传的“笔谏”佳话。有一次,唐文宗在便殿向六学士表白自己同汉文帝一样俭朴,并举起自己的衣袖说:“我这件衣服已经洗过三次了。”众人纷纷称赞文宗的美德,并表示要仿效他,唯独柳公权一言不发,文宗问他何故。他说:“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诤谏,明赏罚。至于穿着洗过了的衣服,乃是小节,对于治国有益不大。”文宗十分钦佩柳公权的诤臣风度,第二天,便授予他谏议大夫之职。从此,文宗对他非常赏识,两人常常谈至夜深人静。
柳公权酷爱书法,初学王羲之,主学欧阳询、颜真卿,经过长期刻苦磨练,创出独具一格的“柳体”,与欧阳询、颜真卿等诸家齐名。据《唐书·柳公权列传》记载,有一年夏季,唐文宗诏公权等6位学士在便殿对诗。文宗说:“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公权对道:“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文宗夸赞公权说:“辞清意足,不可多得。”并命他将诗句书写在殿壁上。柳公权提笔蘸墨,一挥而就,字方圆五寸,劲媚无比。文宗随即称赞道:“好极了!就是钟繇、王羲之在世,你也和他们不相上下呀!”
一次,唐宣宗诏柳公权到御座前写字,命军容使西门季玄捧砚,命枢密使崔巨源过笔,柳公权展纸挥毫急书,很快以真、行、草三体写完三张,墨色饱满,苍劲秀媚。宣宗十分赏识,遂赐给他一批彩锦及瓶、盘等物,当时,公卿大臣为祖先树碑,非柳字,人以为不孝。就连一些外国使臣来到大唐,也必用重金购得柳书带回。柳公权的字,笔力清劲峻拔,结构严谨,以风骨见称,被世人誉为“颜筋柳骨”,对后世影响极大。直到近现代,“柳体”仍为人们所钟爱。
柳公权书写的碑刻,保存至今的有西安碑林的《玄秘塔碑》、《冯宿神道碑》,永寿县的《刘沔碑》,高陵县的《李晟神道碑》,还有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图书馆收藏的《神策军碑》等。其中以《玄秘塔碑》、《金刚经》、《蒙诏帖》最为著名,被誉为柳体书法的代表作品
傅玄(217—278),字休奕,今铜川市耀州区稠桑乡傅家原村人,西晋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
傅玄少时孤贫,州举秀才,曾任弘农郡太守、散骑常侍、司隶校尉,封鹑觚子。在哲学上,傅玄认为自然界是按照“气”的自然之理而运动的,把自然和人类历史都看作是一种纯粹的自然过程,批判了有神论。他学识渊博,精通音律,擅长“乐府”诗。武帝时,曾多次上书陈述农事得失及水利兴废,以及安边御外、革除弊政等事宜。他在主张“唯农是务”,限制士、工、商人数的同时,主张选用“知水者”负责水利工作,加强水利建设与管理。对农业生产,他强调“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提倡精耕细作,增强地力,提高产量。
他性格刚直,嫉恶如仇。每当他向皇帝奏劾一个贪官污吏的时候,总要坚持等待出一个结果来。所以,高官豪族们都非常怕他。对安邦治国之道,他提出礼法并用、德威相济。对人才的选用,一是主张选才者的心必须出于至公,二是主张选才要广,用才要专,强调天下不乏贤才,关键在于“求与不求耳”。此外,他还提出封建赋税应遵守“至平”、“积俭”和“有常”三原则,极力反对奢靡之风。着有《傅子》,评论诸家学说及“三史”故事,可惜原集已佚。明朝人辑有《傅鹑觚集》5卷,又有清人方浚师集校本,较为完备。
令狐德棻(583—666),字素馨,今铜川市耀州区人。唐初史学家。
令狐德棻出生于书香门第,祖先为敦煌士族。祖父令狐整,北周为官。父令狐熙,隋朝为官。他自幼受到家庭的熏陶,广泛涉猎文史典籍,才智过人。武德元年(618),唐高祖李渊即位后,出任起居舍人。他经历高祖、太宗、高宗三朝,曾任礼部侍郎、国子监祭酒、弘文馆学士、金紫光禄大夫等职。唐初,奏请购求散佚的书籍,并安排专人加以补录,保存了大量典籍。一生热衷撰著,“暮年尤勤于著述。国家凡有修撰,无不参与”,对史书的编修与史学的发展做出杰出的贡献,除主编《周书》、《太宗实录》、《高宗实录》外,先后参与编撰梁、陈、齐、隋诸史及《艺文类聚》、《大唐仪礼》、《氏族志》、《武德贞观两朝史》等10多种。
孟加拉国人以米饭为主食,也喜欢各种各样的甜食。他们对中餐倍加喜欢。当地人除了在高级饭馆或正式社交场合使用刀叉外,平时一般用右手抓食取饭。男子和妇女通常是分开就餐。家中妇女常在男子吃过饭之后才用餐。在吃...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民间音乐主要包涵在传统的春节社火、木偶戏、锁呐和南北山区山民们哼唱的山歌,目前已濒临失传。传统社火曲传统社火主要有步社火、夜社火等形式。其中主要传唱的社火曲普遍为《渡船曲》,小曲有《十...
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云龙等地服饰的款式略异,但基本构件一致。男痕迹由对襟白衬衫、黑领褂、大筒裤、剪口布鞋等件组成。女装由蓝、白、雅布(淡蓝)等色布制成的右衽大襟衬衫、领褂、围腰(围裙)、飘带、...
竹板书形成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竹板书的表演方式为一个人右手持大板、左手持节子板站唱。竹板书老艺人口头传说:嘉庆年间,皇太后寿终,上谕京师百日之内禁止动用管弦乐器,致使北京许多艺人难以...
秦皇岛,是渤海湾西北岸一片普通而又神奇的土地,一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活剧。秦皇岛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因公元前215...
人有生就有死,谁也逃避不了。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丧葬习俗,从古至今流传了几千年中国文化文明历史,它涵盖了儒、道、佛三教派思想理念。在湖南省郴州市最南边陲的桂东县,淳朴的祖祖辈辈对丧葬习俗历来非常重视,在...
水尾圣娘信仰的形成东郊水尾圣娘庙,位于海南省文昌市东郊镇椰海村委会坡尾村,庙中供奉着南天闪电感应火雷水尾圣娘。但是当地人平时并不直呼水尾圣娘的名号,而是简单亲切地称其为“婆祖”。(“婆祖”最初是海南人...
西盟佤族衣服,多为佤族妇女自己纺织的棉、麻布做成,有衣、裤、裙、毯子、挎包、槟榔袋、包头等,也有从外民族购买的布匹、衣服和棉毯等。装饰品有银、锡制作而成的头箍、手箍项圈、耳环、手镯,还有用竹、藤制作而...
坦桑尼亚信奉基督教的人占44%(其中天主教占28.2%),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占32.5%,信奉传统宗教的人占22.8%,其他占0.7%。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的人忌讳13和星期五;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忌讳谈...
张家界“三分坪,七分山”,老百姓世代与高山相伴,也与背篓结下不解之缘。姑娘出嫁,要织“洗衣背篓”作陪嫁。洗衣背篓 小巧玲珑,蔑丝细腻,图案别致,花纹精妙,是新娘子巧手勤劳的“招牌”;女儿生孩 子,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