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在清流县嵩溪镇的客家人,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一和八月初一,都要举行祭厉坛活动。
所谓厉坛,其实就是建造一座坟墓,但墓穴里埋的不是哪个具体亡故者的骸骨或骨灰,而是埋一写有字的银牌,泛指所属该造墓方的所有孤魂外鬼,墓碑的正中镂空雕上“厉坛”两个大字,左上方一行小字是建造年月,右下角是建造方所属县名或地域名。
县外来嵩溪的客家人较多,一般是一个县和某一地域建造一座,现嵩溪就有连城厉坛、长汀厉坛、江西厉坛、四堡厉坛和武(平)永(定)杭(上杭)厉坛等。厉坛的选址也颇有讲究,都要请风水先生用罗盘来较对,选定那些地形具有某些形似的风水吉地,以寄望于属本厉坛的客家人及其后人能有出息和有所作为。如某方厉坛,早先(约清嘉庆年间)就在篙溪的某处造一厉坛,地势形似田螺,就是希望从该县外出来到嵩溪的众家子弟要像田螺样诚实善良、勤俭持家,同时也寄望众人能像田螺那样多子多孙、福寿延绵。
若干年后,可能考虑到仅此愿望还不够尽意,于是民国初年,又请风水先生在另一处觅一吉穴建造一座新的厉坛,形似翠鸟叼鱼,寄生众人能奋发有为、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嵩溪的厉坛祭俗大约始于清朝中叶,那时外县到嵩溪经商务工及从事其它行业的人员多,同乡之间为了便于联络和沟通,而嵩溪是个山区小镇,不可能像大的城市那样建立会馆,于是通过祭厉坛这种方式把在嵩溪的同乡联系在一起,这种自发的群众组织也确实起到了如同会馆的一些作用。
解放前每个厉坛都有祭田和一些资产,平时祭田租赁出去,以收取的租谷和租金作为厉坛祭祀时的费用,解放后祭田被分,祭厉坛时只能靠参加者凑份子了。
祭厉坛时,由做东者操办一切祭祀活动。一般视各厉坛参与者的多少来确定做东者,参与者较少的厉坛,做东者比较固定;参与者较多的,则轮流做东(或划片做东)。
祭厉坛的那天,清晨由做东者提着活鸡到厉坛去割血,早饭后才担着香烛和三牲等祭品领着部分参与者到厉坛举行祭祀活动。为鼓励更多的参与者(大人和小孩)到厉坛参加祭祀活动,使祭祀场面更为隆重,做东者都会多带些糖饼或核把到厉坛去分给众人。中午所有参与者一起会餐。祭厉坛的一切开销,包括祭品和会餐的费用,经当场结算后大家均摊,这与平时的“打平伙”有些相似,但内涵和意义却大不相同。按旧时约定,厉坛的参加者凡在前一次祭厉坛至此次期间,有结婚、生子、做寿或升迁及其他重大喜事者,都应自觉自愿在此次祭厉坛时奉献20斤米的核耙、或120个糖饼、或120个红蛋,以供所有参与者分享,如果遇上多家有喜事,分得的喜果还真不少哩。
祭厉坛既是一种民间祭祀活动,更是一次重要的社交活动。祭厉坛时,每年都有一些新参加者加人,既有老的成员,又有新的加人者,通过祭厉坛这种活动,新老成员相互了解、互通信息、加深友谊、增进感情,有些平时人与人之间难以解决的误会和成见,在众人的劝说和帮助下,得以体谅和理解。
祭厉坛以一种特有的方式,团结和联络了客居嵩溪的各阶层的同乡,激励他们奋发上进、取得较大作为。因此,祭厉坛是外来同乡增进了解、沟通信息的桥梁,是联络乡情、加深友谊的纽带,同时也是化解矛盾、弥合感情的粘合剂。
“厉坛”这种自发的近似同乡会的纯群众组织,如能加以正确引导,对稳定社会秩序,发展和繁荣当地的经济及各项事业,都能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来到杭州,除了欣赏西湖美景外,还有一个地方是必去的,那就是清河坊。清河坊自南宋以来,这里就是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是杭州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之地。据说,清河坊的得名,与南宋的太师张俊有关,...
香港的殡仪历史记载始于1930年代后期,当时香港的殡仪服务主要由义庄包办,但由于使用者的家境普通,所以义庄提供的殡仪服务通常只为灵柩暂存、大殓、出殡及下葬。而家境较富裕的,通常会光顾长生店的上门式殡仪...
死者、丧事礼称竹溪县对死者、丧事称谓,一直沿袭传统礼称,忌称“死”、“丧”。自己亲人死亡,称“走”。幼年死亡称“丢了”或“夭折”。病亡称“病故”。老年人死亡,加称“老”、“去世”、“过世”、“仙逝”、...
武当武术的发源地在湖北武当山,其创始人是元末明初的武当道人张三丰。张三丰将《易经》和《道德经》的精髓与武术巧妙融为一体,创造了具有重要养生健身价值,以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为主体的武当武术。武当武术具...
人类和所有生物都需要空气生存,受过污染的空气对人体是有害的,好的空气质量能带给人更高的生活质量,大多人都在追求健康的生活。大家知道世界十大空气质量最好的国家吗,现在一起和小编来了解一下吧。世界十大空气...
丹凤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因县城襟带丹江、背依凤冠山而得名,属商洛市管辖。地势西北较高,东南偏低,河谷相间,呈“掌”状地貌,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 的土石山区县。全县森林覆盖率70%,是...
“关老爷,骑红马,不见金钱只管打”----山东莱州民歌。现在很多朋友的家里,或者公司店铺都供奉着财神,财神真的可以招财吗?民间相信是可以的,但是自己连供的财神是谁,如何供奉都不明白,怎么为自己招财呢?...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
茶,是回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传统饮料,是回族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回族饮茶的历史悠久,相传回族先民在唐朝贞观年间就开始饮茶。“惟回教初传,曾有一部来自海路,盖居苏杭,产茶之区,回民或此时染有嗜好,...
在陇东,差不多每个民间节日都要做面花。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迎请灶神,就要敬供枣山面塑。有的在除夕夜就要用未发酵的荞麦面做成12盏或8盏不等的面灯,12盏面灯代表12个月和十二生肖。到了正月二十三晚上,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