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广东兴宁罗岗镇柿子坪村 袁氏遗风与客家古风

汀兰酱2023-06-22

广东兴宁罗岗镇柿子坪村 袁氏遗风与客家古风

四面环山的“小盆地”罗岗镇,以155.95平方公里的面积成为兴宁市第二大镇。在这个兴宁市北部重要的商贸集散地,隐藏着一座方圆仅三里的小村落——柿子坪村。2013年9月,柿子坪村以众多特色民居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而“国字号”的光芒,也让隐匿在“盆地”之中的柿子坪村走进人们的视野。日前,记者探访了这座精巧的古村落。

从罗岗圩镇往北驱车1.5公里,未进村子,一座宏伟的四角楼便吸引了记者的眼球。从高处望去,层层包围的黑瓦在青山绿野间格外壮阔。随行的罗岗镇干部介绍说,这座四角楼便是柿子坪村的代表性建筑——善述围。这座竣工于1897年的古民居穿越了百年时光,虽然历经沧桑却依旧“硬朗”,在周围星棋罗布的新建筑中焕发着森森威严。

穿过田间公路,走进善述围,只见精美的内部结构尽管历经百年风雨,昔日的奢华依旧展露无遗,美轮美奂的木雕工艺让人眼界大开:抬梁斗拱间,或花、或鸟、或兽,各种木雕层层叠叠,繁而不乱,生动流畅;花的娇艳、鸟的雀跃、兽的威武,无不传神地跃然在木头方寸之间,生动而逼真。屋内还有不少描金木雕屏风,旧时工匠在木雕上精雕细琢出来的花卉图案,百年之后依旧透着金灿灿的光芒。

除了壮阔的外观、精致的内里,善述围最被外人所称道的是“忠、孝、廉、节”的袁氏家风。房屋的建造者和设计者袁述初经营当铺起家,并广结善缘,布施善事,成为在兴宁北部最有影响的开明乡绅之一。为了警诫后人,袁述初或将古人遗训、或将对联,刻于石柱,雕于墙壁,大厅小院一应俱全。记者发现,从斗门到大门,再到斗兜门,不仅大小门两旁,就是屋内石柱都刻满了楹联,成为袁氏家风最重要的传承方式。

今年90多岁的黄惠明老人在这座老宅子里住了一辈子。她说,宅子以前更漂亮,现在不少构件都已经遗失或遭窃。“我们这一共有354个房间,人多的时候有几百人在这里居住。”老人的儿媳妇何美兰在离老宅子几十米外的地方新建了一幢两层小楼,但他们一家并没有急着搬进新居,依旧居住在祖辈留下的房子里。她告诉记者,现在每逢春节,外出的亲人都会回来祭奠祖先,人多时有300多人。100多年来,从善述围走出去的后人已达上千人,遍布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

“柿子坪村共有袁、刘、钟、巫、罗等五个姓氏的人口1500多人,其中袁氏村民最多,约占总人口的70%。”罗岗镇相关负责介绍说,除了善述围,柿子坪袁氏家族所建的房屋还有俊贤楼、松茂围、育秀围、和乐围等二十多个。如今,这些经历上百年、甚至几百年沧桑的古老建筑依旧焕发着神彩,成为柿子坪村传统文化的源泉。除了古民居,村里还有古井、古榕树、古石桥,这些祖辈的智慧结晶,依旧孕育和方便着后人。

如果说袁氏家族是柿子坪村传统文化的核心,那么柿子坪与罗岗的历史变迁也有着紧密联系。“罗岗袁氏最早是四世祖落居于罗岗圩下,并建造了‘鱼形屋’。”该镇相关负责人说,因房屋依地形建成如鱼状,成为兴宁客家民居建筑的一大特色。与此同时,柿子坪村毗邻圩镇,汇聚了周边客家居民的普遍习俗,成为罗岗客家文化的聚集地。

编者按:罗岗袁氏太始祖袁常侍郎,字冠带,系出吉州,乃袁滋之十六世孙,官任福建宁化,后迁回江西于都竹坝背暂居,复迁江西信丰全下堡繁衍生息。传至志君,字泽民,官任广东粮道督查使,五载后定居广东东莞温塘。

志君之子清隐,字辉鹦,号寿山,行庆十二郎,人称“白眉公”,迁居惠州府龙川县青龙约小灰村,娶三妣,生十八子:谷旦、谷升、谷顺、谷良、谷政、谷财、谷宝、谷昌、谷德、谷存、谷清、谷明、谷徵、谷敏、谷有、谷梅、谷松、谷启(称袁氏十八谷)。时值战乱,五子谷政公避难迁至广东嘉应州兴宁罗浮十三都。次子宗甫,应钟姓好友之邀,迁到了罗岗十三都罗中村,建屋一所名“鱼形”。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