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江西赣州南康木匠文化

璇娟子2024-08-11

江西赣州南康木匠文化

人文南康,是颇为神奇的地方。神奇在哪里呢?木之奇,奇冠天下。

客家南康,是颇为精绝的地方。精绝在哪里呢?匠之绝,绝于尘寰。

南康的文明,与树木结下不解之缘;南康的文化进程,偕木匠同行。

南康,一个千年客家古县,自“三国”立南安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始名南康,至今有1700多年历史。漫漫千年,日积月累,形成了深厚而独特的文化——木匠文化。南康客家人头脑灵活,双手灵巧,而且朴实勤快,能吃苦劳,具备了手艺人的特质。经过千年的打磨,千年的积淀和发展,南康人成就了木匠佳话。新一代南康人,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赋予一技之长以独特含义和作用,“无中生有,有中生特,特在其人,人联四方”,奋斗创业,由一门传统的手艺演变成了一个新兴的产业,家具工厂、公司达到近6000家,400多亿的一个产业,使南康成为了中国中部家具产业基地,中国实木家具基地。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而这个奇迹的创造,靠的是深厚的文化基垫,靠的是千年木匠文化的积淀,靠的是木匠文化精神。

有学者认为,人类文明进程中的石器时代,其本质实际就是木器时代。“木客”是人类木器文明最优秀、最顽强的传承者和守望者。当人类进入青铜文明甚至铁器时代后,木客先民仍以伐木、作器作为本民族的主要经济方式和生活方式,直至唐宋时期,木客才开始渐渐成为一个农耕稻作为主的山地民族。

赣南的“木客”,被认为是最早的客家先民。“木客”来于何地?来此干啥?又到哪里去了呢?

秦代赣南十万大山,大多是原始森林,以上洛山为代表,原始森林里铺天盖地,长满了樟树、杉树、枋树、柚树、梓树和櫌树等珍贵树种,樟树、杉树、梓树是建房的好材料,櫌树是做床的佳材。秦始皇要建造阿房宫,急南非征调大量的木材为其所用,于是就派了几十万人到赣南来砍木头。这些原始“梓人”,许多就留了下来,在赣南生活和繁衍。因此有人说,早期的客家,是木匠的血统。

赣南最早的一个学者叫邓德明。这个人是南朝刘宋时期(420—477)南康郡人。旧历代所修《赣州府志》都把他列为首位,称他是赣南全境第一个学者,称赞他的《南康记》是“此邦文献之冠”,也就是最为杰出的文献。邓德明在他的《南康记》中,多处提到赣南的“木客”,南康五山的石桃树,南康瞢水极源这个地方的樟树和櫌树。还特别记载了汉代南野县(即今南康市)有一个监匠(木匠的管理者)陈邻,通灵化仙的传奇故事,栩栩如生。还特别记述了南野有汉陈蕃(汉朝名相,以“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而闻名)墓,有两棵大杉树,巍巍然屹立于岭头,浓密的树冠覆盖山谷。

唐宋时期,木客与居住平地的土著的交易逐渐频繁,交易的商品不再局限于杉木、木枋、木榜等木材,更多的还是木客所制作的木器。因此,木客人的日常生活主要体现为“伐木”和“作器”,也就是木匠。顾野王《舆地记》载赣南上洛山木客“与人交市,以木易人刀斧”,可见木客的称谓与他们的营生技艺有关。

唐代,南康出了一个钦崎磊落的诗人。这个人是唐代江西最有名气的诗,大诗人王维等极为推崇。这个人父祖辈世代为木匠,却是个“木匠诗人”,这个人叫綦(qí)毋潜。

綦毋潜家居南康唐江,父亲是一个造船的木匠。可以说,綦毋潜是嘭嘭啪啪的斧凿声和上犹江上咿咿呀呀的摇橹声中长大的。因此,綦毋潜对树木有着特殊的感情,观其传世的二十多首诗,有一半以上都描绘了树木:

綦毋潜的代表作是《春泛若耶溪》云: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诗中不仅有“林”,而且有“舟”。

綦毋潜还有其他诗如《冬夜寓居寄储太祝》、《题鹤林寺》等,频频再现“林”、“松”、“杏林”、“乔木”、“材”、“道林”、“水木”、“双树”、“木砧”、“竹”等描绘。诗人气质,木匠本色,就这德性。

宋代,一代文豪苏东坡被贬岭南,沿南北官道,经赣南,听到了“木客”故事,感到好奇,写下了“谁向空山弄明月?山中木客解吟诗”。

宋代是南康木匠发挥技艺的黄金时期。

宋时代以广州为市舶开放口岸,洪州(南昌)聚居了不少腰缠万贯的胡商(西亚、中亚商人),他们多半还是沿赣江溯水而南,先抵达虔州(赣州)。虔州既为黄金水道,“粤海丝路”的重要节点,又有砍不完用不尽的原始森林,因此,虔州就成为了全国最大的造船厂,“日成一舟,率以为常”,“赣江源头,籍舟楫之利,北扼中州,南抚百粤,东接八闽,西连三湘。”——经由南康的大庾岭通道是一条名副其实的国际商旅交通线。

有宋一代,广州、泉州、赣州、漳州、潮州等更成为中国宋代海洋文明的核心地区。赣州虽然不是直接的出海港口或“番舶”到达目的地,但赣州造船业的发达直接为广州、泉州等地官、民商贾提供了大量的所需船只。木质造船业是古代工匠文明的结晶,其制作技巧标志着木制器物的顶峰。虔州造船场,在当时全国十一个造船军州中名列第一,造船数量最多。如宋真宗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全国造漕运船2916艘,虔州605艘,占五分之一。当时,虔州漕运发达,“金银、香茶、犀象、百货亦同之,惟岭表陆运至虔州而后水运”。

而造船的工匠,绝大多数是南康的能工巧匠。

元设总管府于赣州路,至元十五年(1278年)驻行中书省事,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驻行枢密院事,曾称赣州行省,管辖福建、广东、江西广大地区,是江西行省疆域最大的一个时期。至元十六年(1279年)元世祖“以征日本,敕扬州、湖南、赣州、泉州四省造战船六百艘。”说明赣州“地重而物富,邑之雄也。”

明代,南康木匠有一大杰作就是,修建明故宫。据载,明故宫是兴国人三僚人看的风水,南康木匠参与了修建。这是南康木匠的骄傲。

明季南康木匠还有一件值得一书的事就是创建崇义县城。

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都御史王阳明镇压谢志山农民起义后,奏割上犹、南康、大庾三县地成立县,及茶寮、铅厂、长龙等三个巡检司。县治设横水,并以崇义里里名为县名,隶属南安府。王阳明上书朝庭曰:“以往为贼所据,今幸则平,必建立县治,以示控制”。

王阳明委任南康县丞舒富筹划建县的具体工作。舒富奉王阳明之命,去横水筹建县治立县之初,其时县城设有四座城门:东为朝阳,南为太平,西为永安,北为迎恩。城中央建县衙和配属建筑。共占地2340平方丈。至民国时除扩修了几条街道外,仍基本保持旧貌。

建县初的街道有:仁厚街、南北利达街、泮芹街、闻弦街、宝广街、丰豫街等。

崇义县城依山傍水,城内低平。明正德十三年(1518)建城垣,周长500丈,高1.7丈,面阔7.5尺。正德十五年(1520)城垣被大雨淋塌,补筑后周长541丈,厚1.3丈,高2.6丈,脚墙5尺。

城中央建县衙和配属建筑,并筑有围墙,成长形,宽39丈,深60丈,占地2340平方丈夫。是当时最雄伟的建筑聚群。在这一条中轴建筑线上,有若干建筑——左边有施善亭、土地祠、医学房、道会司、礼房、户房、吏房、幕厅、典史廨(办公室)、仪仗房;右边有申明亭、牢狱、阴阳学、僧会司、工房、刑房、兵房、库房、知县廨、架阁库。衙东为儒学署、岭北道;衙西为上宪。三个大建筑群总面积1497.7平方丈。

这是一个庞大的建筑,也是南康木匠的杰作。

赣南现存的客家围屋,也是南康人的杰作。

客家围屋是建筑艺术的至臻。以龙南关西新围为例,围屋里面的通道贯穿各排建筑,一百多间房屋布局科学、穿插合理,结构严谨。围内的通风、采光、排污等功能都考虑得十分周到。围屋不仅具有安全防卫、防风防雨防地震等自然灾害,还有调节阴阳的功能,冬暖夏凉。主体建筑五组排列,前后三进,十四个天井,对称分置十八厅。以中轴线往左右延伸的结构又使正厅成为整座围屋的核心,体现着一种极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屋内以廊、墙、甬道相连,交通复杂,但序列分明,空间、院落组织非常丰富。关西围不仅处处体现着巧妙构思的建筑美,而且颇富绘画美和装馆美。厅堂偏院以及厢房都镶嵌有许多龙、虎、凤凰等动物木雕,栩栩如生,颇具艺术匠心和雕刻技艺。这座围屋充分体现了客家人“九幢十八厅”宫廷式民居建筑特点。

另外,赣南各地的亭台楼阁、祠堂庙宇、廊桥土屋,以及赣南朴素精美、精巧实用的家具制作,都体现了南康木匠的匠心独运,技艺冠绝。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