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江西兴国山歌与客家民俗

纯黑2024-05-06

江西兴国山歌与客家民俗

山歌与民俗,是地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说来,它们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和制约,这是民族文化构成中的一种普遍现象。然而,与其它地域文化相比较,兴国山歌与客家民俗之间的关系特别地与众不同,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天然的、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在长期的生存发展过程中,相伴相随,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因此,可以说它们是一母所生的孪生兄弟,甚至可以更夸张地说,是一对连体兄弟。因此,我们谈到兴国山歌,就无可回避地要谈到兴国的客家民俗;要研究兴国山歌的传承与发展,也必然要把山歌与民俗的关系作为根基和出发点。换言之,客家民俗,是兴国山歌传承与发展中一道绕不过的“坎”。这是本文立论的基础和题旨所在。

山歌与民俗相互交汇、融合的表现形式

山歌与民俗,都是一种地方文化的历史积淀。用一句粗泛的话来概括,民俗,就是民间传承的传统。而这种传统,既有物质的(比如吃月饼、划龙舟等等),也有非物质的表现形式(如舞蹈、祭祀、唱赞等等)。而非物质表现形式中,语言、音乐,无疑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传承手段。

汉语方言学家袁家骅先生在其《汉语方言概要》一书中说过:“客家先民南迁后,定居在闭塞的山地,一方面保存了他们固有的传统,另一方面又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不容易受外来影响的渗透,而客家人强烈的宗族观念和保守思想,也增强了他们对外来影响的抵抗。客家驻地不但形成了他们自已特殊的社会生活区域,保存了他们固有的文化礼俗,而且在语言上也形成了独立系统。”因此,兴国山歌中出现的民俗歌谣,换言之,民俗中出现的兴国山歌,远比其它非客家聚居地要多得多。它不仅出现在客家人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是贯穿于人生中生老病死重大事项的全过程。

那么,兴国山歌出现在兴国客家民俗的哪些场合中呢?

由于民俗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活动形态不断发生变化,有些已日趋消亡,有些则早已成了历史的记忆。因此,我们只能记述目前仍在兴国客家地域留存的形式。概略说来,有如下几种:

跳觋

跳觋是一种“祈福穰灾、降妖驱鬼”的封建迷信活动(据说,这是“茅山教”的一个分支)。据史书记载,早在周秦时期便在中原一带流行。客家先民南迁时,将这一民俗带到了江南。大约宋朝年间,由福建闽西一带传入江西赣南,在兴国客家聚居地逐渐流行,相沿成习,成为一种与众不同、独具兴国地方特色的迷信活动形式。兴国最常见的“跳觋”,大致有以下几种形式。

其一是“藏禁”;其二曰“破胎”。其三,曰递保状。其四曰“打油火”。五曰“写阴契”。六曰追魂赎魂;七曰包花斩煞;以上几种情形,只要是请了觋公师傅,统称为“跳觋”。

跳觋有一整套繁锁复杂的固定程式,内容也不尽相同。其中最为普遍、影响最大的,当数“藏禁”。在“藏禁”过程中,一般说来,做“法事”时,觋公师傅间杂进行“文坛”和“武坛”表演。武者,展示武功,如上刀山(木竿上插利刀,攀沿而上),下火海(在烧红的木炭上行走),翻筋斗等等;文者,展示歌唱才艺。演唱时,分觋公、觋婆(男扮女装),由二至三人扮演,多时六、七人(和声伴唱)不等,伴以觋锣、画角(一种铜、锡或银制的号角),且歌且舞。而演唱内容大至分为东河山歌(主要是诗书礼赞类)、南河山歌(主要是情歌类),这数者由东家或客人随意选取。由于旧时民间娱乐方式很少,跳觋时,往往通宵达旦。而在跳觋中,真正做法事的时间并不长,于是,深受群众喜爱的山歌演唱,就成了挑大梁的重场戏。

此外,在跳觋过后的第二天早上,客人尚未离去,东家仍要“坐席”,觋公师傅往往还有一道仪程,即“猜花唱彩”。所谓“猜花”,顾名思义,就是除了演唱一些对“花童”祝赞的山歌之外,再演唱一些按农历二十四节气中不同花卉为内容制成的谜语山歌,让座中客人应声抢答,造成一种浓烈的喜庆气氛。另外,主人为了答谢“头人”,往往还要在神坛前单独摆上一张“八仙桌”,请客人“吃汤” 。

“吃汤”时,觋公师傅要“唱彩”。“唱彩”的主要内容,一是替东家答谢他们的帮忙,二是向头人索要“红包”。“头人”们为了自已的脸面、荣耀,往往出手非常之大方,而此时的觋公师傅,却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增加“红包”。他们出口唱道:总要添,总要添,添福添财添寿年,去了一百进一千。唱得头人们满心欢喜,红包便一加再加。红包讨得越多,表明觋公师傅演唱水平越高,本事越大。此时,但见一片欢歌笑语,气氛极为热闹,真可谓高潮迭起。于是,山歌,也就成为了一种营造气氛、又说又唱的说唱艺术。由此也可以看出,山歌在跳觋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

婚嫁

按兴国客家风俗,男子娶亲,有一套十分严格的程序规范。首先,女方花轿到了男方家大门口时,要杀雄鸡一只,同时有一段唱赞,称之为“斩轿煞”。唱赞内容大意是安神灵、除凶煞,祈求吉祥。比如:“天开文运大吉昌,新娘进门正相当;……左脚进门生贵子,右脚进门掌钱粮”。“天煞打它天上去,地煞打它地府藏;年煞月煞归原位,日煞时煞犯空亡”等等。进到男方大厅内,新娘要静坐少许时辰,名曰“坐落性”,然后等待“拜堂”。此时,又有一段“斩轿煞”的唱赞,大致内容为祝赞婚姻美满幸福、家庭兴旺发达。如“食了三杯和合酒,琴箫鼓乐进洞房;早生贵子登科甲,儿孙后代满华堂”等等。拜堂后,夫妻入洞房时,又有一段“祝福添丁”的唱赞。总之,山歌唱赞,几乎贯穿婚礼过程的始终,成为婚礼的一个重要内容和必不可少的环节。

丧事

女主人死亡后,为超度亡灵,大多要请觋公师傅念“血盆经”。经文大致为追悼死者一生的辛劳、德行,尤其是其中的“十月怀胎歌”,更是为人们耳熟能详。“孩儿在身团团转,如同利刀扎心肝;牙齿咬得铁钉断,双脚踏得地皮穿”;“娘亲呼天天不应,娘亲喊地地不灵;阎王面前隔张纸,地狱之间隔扇门”。“一日吃娘三次奶,三日吃娘九合浆;点点吃娘心头血,冇(未)曾年老面皮黄。”歌词情真意切,哀婉凄楚,令人潸然泪下。

添丁

延续祖宗香火,是客家人人生最看重的事项。所以,一旦生了男孩,必然要大宴宾客,“洗三朝”,“做九朝”或请“满月酒”、“过周(岁)酒”。在做酒时,必不可少的内容,就是由“礼生”唱赞。“早产麟儿应祝贺,文曲星下凡显红光;儿女读书占鳌头,个个朝中做栋梁。从今以我祝赞后,根基稳固寿年长。”等等。

祝寿

寿星生日时,尤其花甲以上老人做大生日时,儿孙、女儿、女婿及宗族中的家庭子叔,都要汇聚一堂,为老人祝寿。祝寿中重要的一个仪程,就是用山歌唱赞。内容主要是“赞八仙”(家庭),“十拜寿”(出嫁女儿)等。另外,就招待客人、热闹气氛的娱乐方面而言,有钱人可请戏班唱戏,现今也可放电影。而大部分家则从简便出发,请人唱娱乐山歌。

建房

建房是人生中开基立业的百年大事,每个建房者都慎之又慎,处处都要讲个“吉利”,图个“彩头”。 在山中砍木运回家中时,有“发梁赞”;确定大门方位朝向时,有“安大门赞”;新房主梁安放完毕时,有祈求平安吉祥的“发粮赞”;砌灶时,有“新灶赞”;新房完工时,有“出水赞”;做“圆屋酒”时,有“新居落成赞”;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灯彩

灯彩是一种新年后祈求祥和安乐、国泰民安的民俗事象,全国各地都有。但兴国很多地方在灯彩表演前都要来一段山歌唱赞,如:“天开文运大吉昌,龙灯摇摇到华堂;祝贺东君好运到,五福临门喜洋洋;左舞三转龙显威,左舞三转凤呈祥;前舞三转金银库,后舞三转万石仓;中间舞个团团转,五谷丰登家业旺;今日有我祝赞后,老安少乐永健康。”喜庆吉祥的欢乐气氛感染现场每一观众,也使东家主人喜笑颜开。

庙会

庙会主要是拜神,祈求风调雨顺,一方平安。在庙会中,攘神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兴国地方,旧时的攘神,主要形式就是演戏和唱山歌。主持者往往借此举办规模宏大的山歌大赛,打擂台。各路歌坛高手轮番登台,常常日以继夜,夜以继日,甚至连唱数天而不停歇。早年民间的“兴国山歌歌王”大多在庙会这种场合下产生的,影响很大。

总之,山歌,已和兴国地方民俗融为一体,密不可分,甚至从兴国山歌的分类中,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分列出一个单独的类别:民俗山歌。不过,有必要说明一点:许多民俗事象中的山歌演唱者,不一定是觋公师傅这样的职业、半职业歌手,它们往往是由乐师、吹鼓手、“礼生”这一类非职业歌手来担当的,因人、因时、因地不同而情况不一。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