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舞蹈十八蝴蝶又名“彩蝶迎春”,是一种流行于浙江省中部(主要在金华永康一带)的地方传统舞蹈形式,源于宋代方岩胡公庙会的娱神活动。
1946年秋,村民王春山等人从蚌壳舞演员背挂蚌壳道具的张合动作中得到启发,制作出蝴蝶道具并将之用于精心编排的舞蹈队形,由此形成绚丽多姿而又别具一格的十八蝴蝶。一般整套“十八蝴蝶”由二十位年轻女子扮演,两人饰花神,十八位饰蝴蝶。
十八蝴蝶可以在舞台、广场、风景区甚至街头巷尾表演,演出时由18名少女身披竹篾丝绸制作的蝴蝶造型扮演彩蝶,与花仙结伴翩翩起舞,舞蹈过程中队形不断变化,排列成各种优美的图案。十八蝴蝶表演围绕“唤春、恋春、闹春”三个情节展开,“唤春”重点表现彩蝶迎春的意境,“恋春”通过蝶恋花、花盼蝶的深情舞蹈真诚歌颂美好的生活,“闹春”以热烈的舞蹈场面、优美的舞姿、鲜艳的色彩和欢快的节奏将整个舞蹈推向高潮。十八蝴蝶以色彩斑斓的服装道具配合曼妙的舞姿和悠扬的乐曲,传达出灵秀典雅的江南韵味,反映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该舞蝴蝶的基本动作只有“大飞”、“小飞”两种,其共同特点是:手特的摆动与脚步密切配合;飞行动作是强拍向前摆动;动作重心在下。演员双手背叉腰,两臂前后大摆动,带动套在臂中部联结双翅的铁丝圈扇动翅膀,脚走“绞花步”,身体随步伐自然扭动。基本的特点是“缓而不重”,即整个动作缓慢、柔美、慢飞快收,身子沉浮下去,飞得起来,有停顿而不露痕迹。“小飞”动作是摆动的频率快,幅度小,脚步碎步,时而左、右侧腰飞。基本特点是“轻而不浮”,即舞步轻快,肩关节灵活,气稳体端;既不失飞翔感又不失节奏感。花神基本动作是脚走“圆场步”,双手交替向外甩绸带。
《十八蝴蝶》以“三性”闻名省内外:艺术性,它通过服装、道具和音乐舞蹈,以及美丽少女的美妙身段,蕴含着典雅、秀美的韵味。舒展飘逸的舞姿和悠扬婉转的音乐是具有典型江南女子传统民间舞蹈特色的代表性节目;娱乐性,适应于庙会娱神活动的演出,它可以在舞台、广场、风景区,甚至街头巷尾表演,一经演出,就会吸引附近的村民或游人争相观看;参与性,由于动作不难,且形象生动优美,故而永康当地农村甚至附近县城乡,只要有兴趣都可组织演出,村民热情高涨,争相参与。
十八蝴蝶寓意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歌颂真善美,较好地体现了江南文化的秀丽之美,广受群众欢迎,它生动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价值观,以艺术方式充分体现出江南文化的阴柔之美,被誉为“江南文化奇葩”。
由于十八蝴蝶是依附于方岩庙会娱神活动而盛行,随着时代的进步,“胡公保佑”的民间信仰观念渐趋淡薄,参与演出的人群越来越少。再者,其道具制作难度较高,彩绘工艺较为复杂,且较难保存。现今这一优秀的民间舞蹈艺术传承乏人,制作技艺濒临失传,亟待保护。
2008年6月7日,浙江省永康市申报的“十八蝴蝶”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情人山头对唱歌(一)男:山歌没人起头我起头林光唱到西街头街上看看无限好 好比温州和杭州女:山歌很早妹起头天亮唱到没日头东边唱到水南户西边唱到张山沟男:唱起山歌没因由想妹和我同个枕头女:杜鹃开花红辣辣好...
来到杭州,除了欣赏西湖美景外,还有一个地方是必去的,那就是清河坊。清河坊自南宋以来,这里就是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是杭州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之地。据说,清河坊的得名,与南宋的太师张俊有关,...
香港的殡仪历史记载始于1930年代后期,当时香港的殡仪服务主要由义庄包办,但由于使用者的家境普通,所以义庄提供的殡仪服务通常只为灵柩暂存、大殓、出殡及下葬。而家境较富裕的,通常会光顾长生店的上门式殡仪...
死者、丧事礼称竹溪县对死者、丧事称谓,一直沿袭传统礼称,忌称“死”、“丧”。自己亲人死亡,称“走”。幼年死亡称“丢了”或“夭折”。病亡称“病故”。老年人死亡,加称“老”、“去世”、“过世”、“仙逝”、...
武当武术的发源地在湖北武当山,其创始人是元末明初的武当道人张三丰。张三丰将《易经》和《道德经》的精髓与武术巧妙融为一体,创造了具有重要养生健身价值,以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为主体的武当武术。武当武术具...
人类和所有生物都需要空气生存,受过污染的空气对人体是有害的,好的空气质量能带给人更高的生活质量,大多人都在追求健康的生活。大家知道世界十大空气质量最好的国家吗,现在一起和小编来了解一下吧。世界十大空气...
丹凤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因县城襟带丹江、背依凤冠山而得名,属商洛市管辖。地势西北较高,东南偏低,河谷相间,呈“掌”状地貌,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 的土石山区县。全县森林覆盖率70%,是...
“关老爷,骑红马,不见金钱只管打”----山东莱州民歌。现在很多朋友的家里,或者公司店铺都供奉着财神,财神真的可以招财吗?民间相信是可以的,但是自己连供的财神是谁,如何供奉都不明白,怎么为自己招财呢?...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
茶,是回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传统饮料,是回族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回族饮茶的历史悠久,相传回族先民在唐朝贞观年间就开始饮茶。“惟回教初传,曾有一部来自海路,盖居苏杭,产茶之区,回民或此时染有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