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博物馆的形式上体现了“中而新,苏而新”的设计理念。在继承传统方面,主要通过庭院和建筑的相互关系,用亭台楼阁形成空间序列,造成一种室外庭院空间的感觉,让建筑处在一个陪衬的地位。采用了“不高不大不突出”的和谐适度设计原则,既与中国人传统的含蓄心境相契合,也和周边环境相协调。
成为一座既生动体现了苏州传统庭院式园林建筑风格,又具有现代建筑艺术风格手法的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甚至感到博物馆的建筑比文物更出色。
1、用现代几何造型中的菱形、方形等几何图案体现出错落有致的江南特色。简洁得体却又不失大方气度。入口处大厅厅门由两边半圆造型而成,相当普通的几何图形,比例适当,甚是养眼。
2、用简洁的白与标准灰两色的和谐搭配,素而有华,简而高贵,很大气,符合现代建筑的几何美学特点。
3、用材创新,采用现代材料钢材和玻璃,没有任何传统的砖墙和瓦。建筑做得非常干净,很有时尚感。
4、树与植物弯曲各异,姿态优美,线条柔和,与硬体的建筑刚柔相济,相得益彰。成为一个画面灵活的配合图案。
5、充分借助原景,揉合人造景,从馆内任何角度望出去,都自成一道亮丽风景线。
6、借鉴明代风格的片石造型,水归水、石归石,前景为水、背景为石。而将清代风格的镂空石头摆放于水中央造景。
7、厅里的吊灯仿古庙游灯,但采用现代感极强的不锈钢。
8、富有层次感的墙体设计,灰白色调,毫不张扬,馆内落地窗,蒙上了一层半透明的白色薄纱状窗布,窗外摇曳生姿的细竹,让人错觉仿若置身于日式建筑。
9、房顶独特的分内外两层:外层玻璃材质,金属遮阳片可遮风挡雨;内层由怀旧木条隔开,既可控制和过滤进入展区的太阳光线,又减少了室内的暴晒,也增加了一丝朦胧感,诗一般的意境。
贝聿铭美籍华人,是一位伟大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贝聿铭祖籍苏州,1917年4月26日生于广州,在香港和上海度过少年时代。后赴美国学习建筑专业,在几十年的建筑生涯中主要作品有70多座。有我们所熟知的法国卢浮宫玻璃金字塔、香港的标志性建筑中银大厦、美国华盛顿美术馆东厢设计等等。其中获得各类奖项50多次。是世界公认的一流建筑师。2002年4月30日85岁高龄的贝老担纲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
苏州博物馆新馆位于拙政园西侧,建筑面积19000平方米,总投资339000000元人民币,包括新馆建筑和忠王府建筑面积达到了26500平方米。作为集中展示苏州悠久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建筑成就的苏博新馆,继承和创新的采用了“中而新,苏而新”的设计理念,追求和谐适度的、不高、不大、不突出的原则。
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其亮点为:一是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合;二是空间处理独具匠心;三是建筑材料考究和内部构思的精巧;四是最大限度地把自然光线引入到室内。贝老先生曾经说:“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建设比我在国外搞其它建筑设计要难得多。”
新馆建筑群坐北朝南,分为三大区域:中部为入口、前庭、中央大厅和主庭院;西部为博物馆主展区;东部为辅展区和行政办公区,这种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与忠王府格局相互映衬。为充分尊重所在街区的历史风貌,新馆采用地下一层、地面一层为主,主体建筑檐口高度控制在6米之内,中央大厅和西部展厅设计了局部二层,高度16米,未超出周边古建筑的最高点。
新馆色调以传统的粉墙黛瓦为元素,给江南建筑符号增加了新的诠释内涵。在建筑构造上,屋面形态的设计突破了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在采光方面的束缚,玻璃、开放式钢结构可以让室内借到大片天光。新馆园艺造景设计从古典园林的精髓中提炼而出,由池塘、假山、小桥、亭台、竹林等组成的创意山水园与传统园林有机结合,创造性地集博物馆、古建筑与园林融为一体。
苏州博物馆新馆以意味深长的精准选址、“中而新、苏而新”的设计思想、“不高不大不突出”的设计原则,成为一件传统与现代和谐圆融的“双面绣”艺术作品。它不仅是当今苏州的一个标志性公共建筑,也是中国建筑文化从传统走向未来的一座桥梁,更为苏州博物馆的传承与创新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贝聿铭具有统观全局的创新设计思想和对建筑所在地域文化的深刻体察。新馆设计充分考虑了苏州2500多年来形成的特有历史风貌,吸收传统民居的神韵,借鉴古典园林的风格,神似而非形似,从而使得整个建筑与古城风貌相适应,与苏州的城市肌理相融合。贝聿铭说:建筑要走新路,要有变化,否则建筑就没有发展。怎么做到既有创新又能与传统融合?那就是用现代材料达成与传统的协调,形体的整体性非常重要。苏州博物馆新馆建筑推陈出新,使人于传统中充分感受到苏州的现代,又于现代中细细品味到苏州的底蕴。
建筑景观的高低起伏、错落有致是苏州古城的一大特点,粉墙黛瓦也是极具江南建筑特色的标志性符号。新馆色调以传统的建筑元素为基点,以全新的表达方式来实践。贝聿铭认为:黑灰色花岗岩石材的运用便于养护,又与苏州的建筑风格极为和谐。因此,在高低错落的新馆建筑中,用色泽更为均匀的深灰色石材做屋面和墙体边饰,与白墙相配,清新雅洁,耐人寻味。
喀麦隆全称喀麦隆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Cameroun,法语:La République du Cameroun)。国土面积47.54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西部,西南濒几内亚湾...
1940年代初期,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开展了新秧歌运动,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学习秧歌、腰鼓,掌握了基本的动律特征和典型的舞姿动态后,升华为规范的、新农民形象的舞蹈动作,形成新型的秧歌和腰鼓,领头...
郎德上寨,属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是一个有百户人家的苗族村寨,距凯里市区29公里,距县政府雷山15公里,是贵州省东线民族风情游的重点村寨之一。朗德上寨古建筑群被列为我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
兰亭寺是一座千年古寺,始建于宋代哲宗元祐年(公元1086-1094年),是“院宇弘深的大寺,皇帝赐名为“兰亭禅院”(意为拜佛求学圣地),位于现在宝应县兰亭村内,兰亭村之前原为一座繁华的城镇,后由于发生...
现如今小青年们闪婚的现象非常普遍,当然离婚的现象也是不在少数,当然要离婚也要找一个可以离婚的理由,本站就来为你盘点中国之最中国最奇葩的十大离婚理由。中国最奇葩的十大离婚理由第十位:婚后还要AA制,离婚...
居住民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往往体现出当地人民在长期与自然抗争中产生出的避邪、求吉、审美、实用的复杂心理意象与价值观念。甘肃民居大多也表现了劳动人民普遍的讲实际、重伦理、求功利及尊神灵的传统民俗结构...
哈达,是蒙古族人民用来表示敬意的一种礼品。献哈达,是蒙古族人民最高的礼节。哈达,是一种生丝织巾。颜色很多,一般多用白色、蓝色和黄色。长度通常为1.5米,最长的有4米。宽度不等。两端有穗,约6厘米。哈达...
西马村,是明代雁门关所辖的古堡之一,旧称永和堡,现在该村东堡门上方的明代石雕门额依稀可辨,永和堡等三十九堡军事防御遗迹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村距鹿蹄涧村约5公里,现居人口中百分之七八十为杨姓。...
鱼的价格有高有低,并且鱼也遵从物依稀为贵的市场,越是难以捕捞到的鱼,越是名贵,很多人对于名贵的鱼都非常地向往,或是吃,或是把它们当作宠物养,知道能满足自己地需求就很满足了,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那些名贵地...
图瓦卢传统用餐方式乃保留原始的手抓法,不使用刀餐汤匙等餐具,客人席地而坐,地上铺满林投叶编制而成的手工席子。食物放置于长桌上,取食方式类似西方的buffet,由客人自行取用。土国传统男尊女卑,并重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