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安位于浙江中部,地处天台山、括苍山、仙霞岭、四明山等山脉的发脉处,是浙江古人类较早的居住地之一。从地理位置上看,磐安应属百越中的山越。
山越是汉末三国时期分布于今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等省部分山区古越族后裔的通称。磐安境内大大小小的山峰有5200多座,是山越的重要活动区域。随着长期的民族融合,山越虽已与汉人区别不大,但从磐安的民俗文化中,我们仍可以看出山越族的特色遗风。
山越族人好习武,他们以山险为依托,组成武装集团。《三国志》记载,山越人“其升山赴险,抵突丛棘,若鱼之走渊,猿狖之腾木也”“俗好武习战,高尚气力”。同时在磐安遗留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无不折射出历史长河中的山越风情,最典型的就是“迎大旗”。
“迎大旗”是磐安玉山地区人们每年农历十月十五日以村为单位组织进行的群体性民俗活动,据历史记载起源于宋,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大旗由旗头、旗面、旗杆、拢耸竹、旗索和旗叉等几部分组成。旗头新颖别致,并饰有流苏飘带,极像彩凤点头,华丽壮观。旗杆高耸入云,达30多米。最为人称道的是旗面,不仅面积达600多平方米,制作工艺也十分精细,常绘有“龙虎相斗”,大旗飘在半空迎风飞舞时,远观之,如真有龙虎相争,活灵活现。
迎竖大旗时,每面旗需80至100个壮汉,一个村就是一个旗队组织。迎旗步骤严格,极具技巧性、挑战性与危险性。若大旗倾斜倒下,会造成旗倒人伤的后果。因而迎旗时,人人全神贯注,每个旗手在统一指挥下,各司其职,分工明确,他们似乎成了大旗的一部分,赋予了大旗生命与活力。大旗竞技,一比规模、图案、色彩,看哪个村的大旗最高、最大,图案色彩最美观;二比迎竖技巧,若迎竖中出差错或折断旗杆,必须换上重竖,否则就被认为不吉利。整个迎旗的过程其实就是各旗手力量、智慧、勇气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的过程。待大旗竖起,锣鼓紧催,鞭炮齐放,场面热烈壮观。这些都体现了山越人好聚集、喜组团、尚习武、爱竞技的特点。
除了“迎大旗”,在磐安众多的民俗活动中还有另外“两大”,即“大凉伞”和“大祭马”,主要是说开展民俗活动时所制作的用具个个气势不凡。
“大凉伞”是磐安民间向神灵求雨而制作的用具。相传过去磐安县九和乡每逢旱情出现,村中都会推选一人到茶场庙“真君大帝”许逊的塑像前求雨许愿,如云雨大通,定迎几把凉伞报谢。所谓大凉伞,并非遮阳挡雨的凉伞,而是用木材、竹片、有色纸、棉纸等材料制成的上下两层结构的模型。伞柄高3米,伞面半径1米。下层高2米,为周长3.3米的六棱或八棱体,上层是高0.7米的亭阁模型。上面的亭阁柱子油漆贴金,翘角挂各色彩球。整把凉伞富有特色,引人注目。
“大祭马”是磐安县的优秀民间艺术项目之一。每十年(逢8年份)的八月十三日举行一次,从古历八月十三日开始迎大祭马,历时三天。
据传,大祭马起源于明代,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磐安依山下村四周群山环抱,山上野兽多,经常糟害庄稼及人畜,百姓惶惶不安。大祭马就是为驱兽保平安而兴起的,每10年祭礼一次,寄托了村民祈盼六畜兴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大祭马身高四丈,长二丈八尺,宽五尺,仅制作框架就需毛竹1200斤,马尾需竹丝30斤。现在的大祭马已由钢筋骨架代替竹木骨架。迎大祭马时,观赏、焚香拜祭的人成群结队,络绎不绝,场面壮观,十分热闹。
2006年,“大祭马”被金华市人民政府列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山越人热情、豪放,有自己特有的语言和文字。他们以黑为美,以胖为福,衣着单薄,赤足行走,热爱大自然,终身与火为伴。他们向世人展现的火舞让人叹为观止,赤脚踏火,用火烧身,用舌头舔火棍等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神秘的色彩,也体现出山越人面对困境时,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生活态度。
在磐安,民间有“炼火”的习俗,它起源于先民对火的崇拜,是古代“祓除”习俗的遗存。炼火与先民狩猎归来围着大堆篝火庆祝狂欢的场景极为相似,因赤脚在通红的炭火上表演而得名,展现出磐安人民勇猛奋进的精神。
炼火分“烧火”“踩火”两个阶段。烧火时用木炭数十筐至上百筐不等,堆在画有八卦图案的平地上,烧红后堆成厚20厘米、直径10至20米的火坛。炼火是高难度表演绝技,参炼人数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常有邻村人一起参加)。炼火通常在夜间举行,参炼者皆提前沐浴净身,休息养神,确保精神饱满,精力充沛。
磐安炼火的形式多样,典型的是“踏火山”和“闯火海”两种。踏火山即把烧红了的木炭堆成80厘米高的“火山”,炼火者手执平头刀冲上火山,奋力拨弄,将通红的木炭拨得火星四起,人从火炭中踏过,循环往复,直至把火山踏平,称为“踏火山炼平安火”。闯火海是把烧红的木炭平铺成直径10多米的火坛,厚约20厘米,众多炼火者手执钢叉冲入火坛,在火坛中狂舞。
磐安是山越民间艺术的宝库,磐安的戏剧、曲艺、编织、雕刻、民俗等民间文化都在不同程度上展现了山越的特色,因此,对于磐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仔细保护与保存,以便让子孙后代还可以从中领略到远古的山越遗风。
在陇东,差不多每个民间节日都要做面花。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迎请灶神,就要敬供枣山面塑。有的在除夕夜就要用未发酵的荞麦面做成12盏或8盏不等的面灯,12盏面灯代表12个月和十二生肖。到了正月二十三晚上,送...
古代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对外出旅行充满畏惧。不管是帝王,还是平民百姓,外出旅行之前一定要占卜,挑选吉日出行。天子即位、帝王出行、军队出征这样的国家大事,也会事先占卜,以测吉凶。比如汉文帝在即位之前犹豫...
需要防弹专座的人,非富即贵,一般都是有名的富豪或是国家领导人。大权在握或是富可敌国,都需要时刻提防遭人毒手,暗中不知道有多少枪口正对准着他们。十大世界上最贵的防弹车基本都是在原版豪车的基础上进行改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语言大师。是新中国第一个获得“人民艺术家”的作家。曾任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老舍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四世同堂》、《骆驼...
伊拉克节日伊拉克的新年就是回历(伊斯兰教历)的新年,09年的新年是12月18日,回历的1月1日。国庆日:7月17日阿拉伯椰枣节:9月15日...
喀麦隆全称喀麦隆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Cameroun,法语:La République du Cameroun)。国土面积47.54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西部,西南濒几内亚湾...
1940年代初期,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开展了新秧歌运动,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学习秧歌、腰鼓,掌握了基本的动律特征和典型的舞姿动态后,升华为规范的、新农民形象的舞蹈动作,形成新型的秧歌和腰鼓,领头...
郎德上寨,属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是一个有百户人家的苗族村寨,距凯里市区29公里,距县政府雷山15公里,是贵州省东线民族风情游的重点村寨之一。朗德上寨古建筑群被列为我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
兰亭寺是一座千年古寺,始建于宋代哲宗元祐年(公元1086-1094年),是“院宇弘深的大寺,皇帝赐名为“兰亭禅院”(意为拜佛求学圣地),位于现在宝应县兰亭村内,兰亭村之前原为一座繁华的城镇,后由于发生...
现如今小青年们闪婚的现象非常普遍,当然离婚的现象也是不在少数,当然要离婚也要找一个可以离婚的理由,本站就来为你盘点中国之最中国最奇葩的十大离婚理由。中国最奇葩的十大离婚理由第十位:婚后还要AA制,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