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塔,古称兴隆寺宝塔,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东北隅兖州博物馆内,因该地原有古刹兴隆寺而得名,现在古寺已毁,独存此塔。
据《滋阳县志》记载,塔建于仁寿二年,即公元602年,是隋代第二批被派送舍利的53塔之一,《续高僧传》有兖州僧法性于仁寿初年诏送佛舍利到普乐寺的记载。滋阳县就是今天的兖州,普乐寺即后来的兴隆寺。20世纪30年代,著名古建专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到兖州考察此塔,并录入《中国建筑史》,认为“塔之建造年代为宋嘉祐八年”。
兴隆塔初为木塔,北宋年间改建为砖塔,此后各代都曾有过修葺,现存塔身为清康熙年间重建。
兴隆塔为砖木结构,共13层,高54米,为八角楼阁式空芯砖塔,砖叠涩檐,有简单斗拱。底7层塔体粗大,层与层设台阶踏步,层间设回廊,游人可拾阶而上。上6层骤缩细小,形成2米宽的阳台,台周设有石雕栏杆,扶栏远眺,兖州风貌尽入眼底。
上6层空心,设有楼板木梯,可直至塔顶(现已拆除)。琉璃瓦制成的莲台宝相式塔刹耸立在塔的顶部。塔内六层有公元1688年(宋嘉佑八年)题名碑记l块。1688年(清康熙二十七年)大地震,塔上截被震倒,塔体裂缝多处。后经20余年重新修复建成。二、三层有1692~1712年熙三十一年至五十一年)重修兴隆塔题名碑记6块,为了解兴隆塔维修情况提供了依据。
旧时每年正月十六此处有庙会。文人和商贾云集,多登塔揽胜,题诗赋文。由此可见,兴隆塔完全符合中国传统的阁楼式塔的建筑特点。这座古塔造型奇异之处表现在全塔有13层之高,上6层急剧缩小,形成“塔上塔”的风格特色,在全国绝无仅有,可谓佛塔建筑史上的奇迹。
在古塔周围,堆积了很多古建石刻,其中发现一块侵华日军将领木村兵太郎书写的石刻,时间是昭和十四年(1939年)七月,木村兵太郎是1948年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绞刑的七名日本甲级战犯之一,担任过近卫内阁、东条内阁的陆军省次长,缅甸日本派遣军总司令。1939年3月木村兵太郎晋升为陆军中将,任第三十二师团的师团长,编入第十二军。驻兵兖州,同年4月开始对鲁南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这块石刻应当是其在兖州时写的,现在已经成了日军侵华的见证。
1979—1985年,国家先后拨款13.5万元,对兴隆塔进行了大型修葺。整修了多处塌落的塔檐和百余道裂缝,修补台阶、回廊,填补第八层的两处被炮弹炸的痕迹。墙内用钢筋水泥作圈梁层层加固,外层砌砖,保持了原貌,并增建护塔台基。维修公程1985年12月竣工。1986年春节正式向游人开放。
1977年公布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达斡尔族是一个民族特点非常鲜明的少数民族。特别是达斡尔族长期以来的饮食文化方面表现出的爱吃“库木勒”,即柳蒿芽,后又成功地创办了“库木勒”节,把这种饮食文化现象转化为社会文化现象之举,就颇有自己的独到...
情人山头对唱歌(一)男:山歌没人起头我起头林光唱到西街头街上看看无限好 好比温州和杭州女:山歌很早妹起头天亮唱到没日头东边唱到水南户西边唱到张山沟男:唱起山歌没因由想妹和我同个枕头女:杜鹃开花红辣辣好...
来到杭州,除了欣赏西湖美景外,还有一个地方是必去的,那就是清河坊。清河坊自南宋以来,这里就是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是杭州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之地。据说,清河坊的得名,与南宋的太师张俊有关,...
香港的殡仪历史记载始于1930年代后期,当时香港的殡仪服务主要由义庄包办,但由于使用者的家境普通,所以义庄提供的殡仪服务通常只为灵柩暂存、大殓、出殡及下葬。而家境较富裕的,通常会光顾长生店的上门式殡仪...
死者、丧事礼称竹溪县对死者、丧事称谓,一直沿袭传统礼称,忌称“死”、“丧”。自己亲人死亡,称“走”。幼年死亡称“丢了”或“夭折”。病亡称“病故”。老年人死亡,加称“老”、“去世”、“过世”、“仙逝”、...
武当武术的发源地在湖北武当山,其创始人是元末明初的武当道人张三丰。张三丰将《易经》和《道德经》的精髓与武术巧妙融为一体,创造了具有重要养生健身价值,以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为主体的武当武术。武当武术具...
人类和所有生物都需要空气生存,受过污染的空气对人体是有害的,好的空气质量能带给人更高的生活质量,大多人都在追求健康的生活。大家知道世界十大空气质量最好的国家吗,现在一起和小编来了解一下吧。世界十大空气...
丹凤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因县城襟带丹江、背依凤冠山而得名,属商洛市管辖。地势西北较高,东南偏低,河谷相间,呈“掌”状地貌,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 的土石山区县。全县森林覆盖率70%,是...
“关老爷,骑红马,不见金钱只管打”----山东莱州民歌。现在很多朋友的家里,或者公司店铺都供奉着财神,财神真的可以招财吗?民间相信是可以的,但是自己连供的财神是谁,如何供奉都不明白,怎么为自己招财呢?...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