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福建莆田人生礼俗(4)

酒笙清栀2023-05-08

邀娱礼,“看闹热”

邀娱礼是莆田民间相邀参加村社举办娱乐活动的一种礼仪,民间俗称“看闹热”。如元宵的游灯活动,乡里的社戏演出,一般都要请亲朋参加共享,以增进和谐关系。特别是在莆田沿海一带,邀娱礼较为盛行。每当元宵节活动或平时开演莆仙戏,都会邀约亲朋参加这种娱乐,还设宴款待,共叙友情。所以,邀娱礼是莆田民间联络情谊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莆田人热情好客的一种性格体现。

赐福礼:人神共娱的幸福时光

赐福礼是在元宵期间由当地所崇拜的神灵出游巡安时,神驾短暂驻留在受福人家门口进行赐福仪式的一种礼仪。在莆田民间信仰的87位神中,大约有60多种神灵每年都要举行绕境巡安活动,其中规模较大的是妈祖、吴圣天妃、陈靖姑、杨太师等。

在神灵巡安过程中,巡游队伍往往会事先定下受福人家,在经过其家门口时,作短暂的停留,为其进行民间艺术表演和祝福的祷告,主家则要备好鞭炮、三斋五果等供品,以迎接出游队伍和神灵,同时,主家要率全家人对神灵三跪九叩,以示虔诚。

肃穆且颇有禁忌的送终礼

古语云:“生死为大”。莆田民间对过世的亲人都要行送终礼。此礼一般在逝者出殡之前举行,嫡系子孙要披麻带孝,亲戚故友臂佩黑纱,信基督教徒则手持鲜花一束。

送终礼在灵堂内举行,生者要向死者进行最后的告别,倾诉心中的悲痛之情。有的人家会请民间乐队奏哀乐,但现在大多改为播放哀乐。参加送终礼的客人不能穿艳丽的服饰,宜穿白色或黑色礼服,以示哀思;也不能谈笑或有轻浮之举,以示肃穆。古时,参加送终礼的人还要查看自己的生肖有没有与逝者的生肖相冲相克的情况,若有则宜回避,不要去参加。

按旧例,逝者入葬还要选穴修墓,讲究风水,进葬还要选择吉时,这些都涉及风水学,是极为深奥的,至今尚未有合理的科学诠释,因此有时被简单地判定为迷信。

寄托哀思的“做七”礼

“做七”礼是指亲人逝去七天时举行的悼念仪式。古时莆田完整的“做七”礼要进行七次,每七天做一次。“做七”以头七最为隆重,必须要备办丰盛的祭品,特别是逝者生者喜爱的食物。蜡烛、纸钱也须备好,亲属在逝者遗像前跪拜、哭泣、呼喊,表达无尽的哀思。“做七”时,一般要为逝者设立灵位,古时常把灵位集中在祠堂里排放,为的是让后代记住祖先的名字以及功德贡献。

灵魂可得拯救的超度礼

超度礼是莆田民间对逝去的亲人进行的一种宗教仪式的灵魂拯救,大体有佛教、道教、三一教三种超度形式。佛教超度由和尚主持,以念佛经为主;道教超度由道教主持,简称为道场;三一教超度由三一教人士做三一道场。三一教是由明代莆田人林龙江创立的,其教义是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在莆田拥有众多的信众。三一道场讲究宗教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如其中的《九品莲花灯舞》、《三教道场科仪音乐》,它们都是十分宝贵的民间文化遗产。

纪诞礼的实质是为逝者过生日

纪诞礼是莆田民间为纪念逝去的亲人,在逝者出生之日所举行的一种礼仪,礼仪仅需用到香一束、线面一碗、素蛋一双。然而,当这些简易物品摆在逝者灵位之前时,一个像样的生日氛围就形成了。莆田人讲究“孝”,生前如此,死后犹如。

纪忌礼:深沉的怀念

顾名思义,所谓“纪忌礼”,就是纪念逝去的亲人离开人世的那个日子,古时称为忌日。这种礼仪供的还是比较简单的祭品,仅干饭一碗、菜蔬一碟、水果一盘(奇数3、5、7个)即可,同时焚香拜祭,祈求逝者在天之灵保佑后人平安发达。

起红礼中的三年孝道

明朝,莆田曾饱受倭寇之患,当时不少人被倭寇杀害,为了寄托哀思,家人要贴白联行丧礼,当时刚好碰上春节,所以在贴大红春联时,就留下一截白头,这样就形成了莆仙特有的白额春联习俗。按古代的礼制,家里老人去世,儿子要守孝三年,以尽孝道,所以,头三年是不能在春节时贴红联的,要等三年满后(按逝者忌日满三年计算),举行一种起红礼俗,在逝者灵位前焚香祷告后才贴上红联的。

知恩图报谢恩礼

莆田民间历来崇尚知恩必报,所以,谢恩礼是比较盛行的。其实,这是一种对天、地、神、人的敬畏和答谢。不少家庭中的大愿达成后,如儿女婚姻成功、添子添孙、学业有成、生意兴隆、健康长寿等,都要在春节前夕举行谢恩礼。比较隆重的谢恩礼按周礼规制,用全猪、全羊、五果、六斋作为供品,以酬天地、神灵和祖先。礼毕,这些供品要分别送给亲友分享,称为“吃平安”。这样的感恩分享行为,无疑中起到了很好的教化作用。

拜忏礼,行的还是孝道

拜忏礼是莆田民间对先人追思而行孝道的一种礼仪。一般是后人感到前辈在世时自己孝敬不够而进行忏悔式的补救。如,当一个儿子在他的父母在生时,无力给予物质上的孝敬,心里很失落很遗憾,后来儿子发迹了,会有“子欲孝而亲不在”之憾,于是,就采取了拜忏的形式,以纸扎的物质替代品,如房、车、床等焚化通灵,表达孝悌精神,同时,也会请道士做道场,祈求先人超度成仙,永享安乐。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