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福建莆田人生礼俗(2)

酒笙清栀2023-05-08

拜师礼,重师恩

按照古例,莆田民间曾流行拜师礼,此俗至今在武术界、演艺界、工艺界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拜师礼的仪式有以下几点:请长者(介绍人)入席;请徒弟入席;徒弟向先师(祖师爷)行礼;请师傅或师长入席;徒弟向师长呈送拜师帖;徒弟向众人宣读拜师帖;由徒弟向老师献“束修”之礼;徒弟向师长行大礼,一跪三叩首。

其中徒弟向众人宣读拜师帖的内容大约为:“今有愚生某某某,幸遇名师,愿入门下,受业养身,修道正道。自后虽分师徒,谊同父子,对于师门,当知恭敬,身受训诲,没齿难忘。情出本心,绝无反悔。”

这里再说一下“束修”之礼,其源于孔子,孔子收徒,就有收“束修”的记载。“束修”包括六礼,即芹菜、莲子、红豆、红枣、桂圆、瘦肉。其中,芹菜代表弟子勤学;莲子心苦,代表为师者“苦心教诲”;红豆代表“鸿运高照”;枣子代表“学业早成”;桂圆代表“功德圆满”;瘦肉代表学徒不怕吃苦,哪怕瘦了几斤肉也要学好手艺。

莆田民间的拜师礼体现了对师道的崇敬。莆田是着名的戏剧之乡,在莆仙戏班中还有一种尊师的习俗,就是戏班弟子每年大年三十都要在壶公山凌云殿谢恩师,为师傅解忧排难。

乞巧礼,女孩专属之礼

农历七月初七晚上,莆田民间女孩要聚在一起举行乞巧礼,这个习俗起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古时,女孩在出嫁前要学会针线活,叫“女工”,所以在这天晚上要向织女乞巧赐艺。唐代诗人汪伦有诗为证:“绣闼瑶扉取次开,花为屏障玉为台。青溪小女蓝桥妹,有约会宵乞巧来。”乞巧礼的内容主要有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投针验巧等。穿针乞巧是一种穿针竞赛,女孩每人手持一枚五孔针,一束五色线,看谁穿得快;喜蛛应巧是比赛毛线编织;投针验巧是让每个女孩把针投入水盆之中,针能浮在水面者为优胜。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再也不要在针线活上花什么心思了,但这种习俗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仍然存在。前几年的七夕之夜,莆田有关部门曾组织了一次乞巧礼活动,观者如云。

动听美丽的成年礼:“出花园”

莆田民间的成年礼有个动听的充满诗意的名字,叫“出花园”,意思是男孩子满十五岁时,应该走出家庭这个温馨的花园,到人生的大海中去迎风博浪,去奋斗,去创业。这是一种独立精神的教育和培养,比西方的成年礼更有文化含义。

成年礼一般在男孩15岁生日那天傍晚举行,父母要准备好一盘鲜花,一桶热水,让男孩洗个鲜花浴。之后,由上辈人领男孩去拜祖先灵位,祈求保佑。晚餐时,父母要为男孩备好红蛋2个,公鸡汤一碗,为之庆贺,这大概有让男孩好好享用,积蓄力量,准备以后到外面世界拼搏的含义。

过了成年礼,男孩子的身上就少了些嫩气、孩子气,所以莆田的男孩比较早懂事,比较早成熟,创业的起点也比较早。

目前,这种习俗在城市里已经消亡,但在山区和沿海,特别是湄洲岛上,依然保留着这种具有教育启示意义的人生礼俗。

订聘礼,不单单是定亲

订聘,民间俗称定亲,是人生婚嫁的一种重要礼俗。其主要内容包括六礼,即六种礼节: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纳彩,指男方家向女方家提亲;问名,指男方家问女方名字、生辰;纳吉,指男方将女方的名字、八字取回后,按五行、生肖推论是否合配,民间在古时对男女婚配的生肖、八字很讲究,如“蛇不同穴,马不同槽”、“虎公虎母没处讨”、“龙与兔,无相顾”等,皆有其说法;纳征,是男方核定聘礼送给女方家;请期,是男方择定吉日为结婚佳期,备礼告知女方家,俗称“定日”;迎亲是指男方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六礼是创立于西周时期而后为历朝沿袭的传统婚俗,详载于《礼记·婚礼》上篇。在传统礼仪中,其仪式是很讲究的,如纳征礼,男女双方都用红色描金书帖,也叫“龙凤帖”,帖上写的都是很高雅的吉利文辞,如男方帖上写道:“素养壶范,久钦四德,千金一诺,光生蓬荜”,女方回帖则写:“一枝幸附,三生契合,七襄愧极,九如庆贺”等等。

随着社会进步,六礼之俗渐渐消失,但经简化后的订聘礼在莆田民间依然存在。

人生一大礼:结婚礼

结婚是人生礼仪中的大礼,莆田传统婚礼沿袭中原汉代婚俗,包括拜堂、闹房、合酒等仪式。

拜堂先是新郎新娘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高堂,最后是夫妻交拜。拜堂显示出新人对天地、祖先、长辈、夫妻之间的尊敬。

闹房又称闹洞房,有雅俗之分。莆田民间的闹洞房形式以喊赞句、做仪文为主,十分文雅。经全市普查搜集整理,莆田民间的结婚做仪文流传下来的几十种,有汉赋体的,有民歌体的,有古诗体的,还有宋词体的,这从另一个角度表现了莆田婚俗文化的丰富性。

合酒又叫合欢酒,是新婚夫妇共饮一杯酒或饮交杯酒的一种形式,表示从今以后夫妇同心,互敬互爱。在婚礼举行前,新郎新娘还要完成一项“结发”的仪式,以表示夫妻今后的命运联结在一起了,所以有“结发夫妻”之称。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