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直欲占秋光,叶底深藏粟蕊黄。
共道幽香闻十里,绝知芳誉亘千乡。
——宋·洪适《次韵蔡瞻明木犀八绝句》
桂花被人们称为“十里香”。古人云:“凡花之香者,或清雅或浓郁,二者不可得兼。”而唯独桂花之香既清芬飘逸又浓郁致远。
丹桂迎风蓓蕾开,摘来斜插竟相偎。
清香不与群芳并,仙种原从月里来。
——宋·楚娘《桂花》
桂花翠叶常青,亭亭玉立,不与百花争春,却香冠群芳,因而被人们赋予了许多崇高美好的意象。
昨夜西池凉露满,桂花吹断月中香。
——唐·李商隐《昨夜》
清凉池边,寒露凝结,桂花香味扑鼻而来,更显幽香。
露香消渴桂花芳,天气偏饶八月凉。
不是窅窳分得种,人间那得许清得。
——宋·程公许《桂花》
桂花,静淋山间的雨,不涉世态炎凉,不惹红尘妒火,它更像雅人隐士。
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
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
——宋·朱熹《咏岩桂》
在庭中、在山间,在岩缝中,桂花都兀自开放,独自芳香。密叶、黄花,怡人愉情,桂花就是这么坚强。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
——宋·李清照《摊破浣溪沙》
那黄金揉破后化成的米粒状的万点耀眼金花,那碧玉剪出重重叠叠的千层翠叶,若非清香流溢追魂十里的月中丹桂,更无别花可堪比拟。
无法比拟的不只是桂花的风姿,还有桂花贵而不俗、月朗风清的精神气质。
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
——宋·朱淑真《木犀》
折一枝桂花,放在书窗下,淡雅香飘。坐在书窗前,花也香,人心也香。
玉阶桂影秋绰约,天空为卷浮云幕。
——宋·毛滂《对岩桂一首寄曹使君》
桂花树风姿绰约,如一个美妙的女子,天空也成为了它的点缀。
重露湿香幽径晓,斜阳烘蕊小窗妍。
——宋·陆游《嘉阳绝无木犀偶得一枝戏作》
秋风渐冷,香园小径,丹桂飘香,愿与君共赏人间时节桂花香。
疑是蕊宫仙子,新妆就、娇额涂黄。
——宋·向子諲《满庭芳》
有人说,桂花是从月中来的,桂花与明月、嫦娥的关系如此密切,自然也就沾上仙气了。
拭挼金蕊泛金瓯。比似菊英胜否。
——宋·郭应祥《西江月》
桂花淡雅香,以之配酒,比菊花更好!
疏疏密密未开时。装点最繁枝。
——宋·韩元吉《诉衷情》
桂花还未开放时,团团围在枝头,将枝头装点得繁盛锦簇,一看,就让人欢喜。
风流直欲占秋光,叶底深藏粟蕊黄。
——洪迈《桂花》
秋天里,桂花是开得最繁盛的。秋日,不如去赏这盛开的桂花,品古人的诗意情趣。
桂花留晚色,帘影淡秋光。
靡靡风还落,菲菲夜未央。
——元· 倪瓒《桂花》
秋日,桂花映着帘影,像一个美妙的女子。它随风飘落,装点了这深沉的夜晚。
雨过西风作晚凉,连云老翠入新黄。
清风一日来天阙,世上龙涎不敢香。
——宋·邓肃《木犀》
桂花香味独特,香飘十里,纵绝百花。即使是极为珍贵的龙涎香,与桂花一比,也相形见绌了。
寂静秋日,金桂盛放;露重秋夜,丹桂送香,这个秋日,注定是属于桂花的。
秋色很美,桂花静放,闲暇无事时,坐在桂花树下,体会古人诗中的情趣与风味。这个秋日,有桂花相伴,有美景相随,就是最美的隽永。
“关老爷,骑红马,不见金钱只管打”----山东莱州民歌。现在很多朋友的家里,或者公司店铺都供奉着财神,财神真的可以招财吗?民间相信是可以的,但是自己连供的财神是谁,如何供奉都不明白,怎么为自己招财呢?...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
茶,是回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传统饮料,是回族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回族饮茶的历史悠久,相传回族先民在唐朝贞观年间就开始饮茶。“惟回教初传,曾有一部来自海路,盖居苏杭,产茶之区,回民或此时染有嗜好,...
在陇东,差不多每个民间节日都要做面花。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迎请灶神,就要敬供枣山面塑。有的在除夕夜就要用未发酵的荞麦面做成12盏或8盏不等的面灯,12盏面灯代表12个月和十二生肖。到了正月二十三晚上,送...
古代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对外出旅行充满畏惧。不管是帝王,还是平民百姓,外出旅行之前一定要占卜,挑选吉日出行。天子即位、帝王出行、军队出征这样的国家大事,也会事先占卜,以测吉凶。比如汉文帝在即位之前犹豫...
需要防弹专座的人,非富即贵,一般都是有名的富豪或是国家领导人。大权在握或是富可敌国,都需要时刻提防遭人毒手,暗中不知道有多少枪口正对准着他们。十大世界上最贵的防弹车基本都是在原版豪车的基础上进行改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语言大师。是新中国第一个获得“人民艺术家”的作家。曾任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老舍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四世同堂》、《骆驼...
伊拉克节日伊拉克的新年就是回历(伊斯兰教历)的新年,09年的新年是12月18日,回历的1月1日。国庆日:7月17日阿拉伯椰枣节:9月15日...
喀麦隆全称喀麦隆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Cameroun,法语:La République du Cameroun)。国土面积47.54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西部,西南濒几内亚湾...
1940年代初期,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开展了新秧歌运动,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学习秧歌、腰鼓,掌握了基本的动律特征和典型的舞姿动态后,升华为规范的、新农民形象的舞蹈动作,形成新型的秧歌和腰鼓,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