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河南林州四股弦

成立酱2023-11-17

河南林州四股弦

林州四股弦又名四根弦、二夹弦、五调弦、五调腔,因它的主要伴奏乐器“四胡”有四根弦,所以起名为“四股弦”。

河南林州四股弦流行于冀南、豫北和鲁西北广大地区。使用当地语言演唱,其行腔吐字跌宕起伏,高亢激昂,具有非常浓郁的地方特色。其主要剧目有《忠保国》、《打鸾驾》、《拴娃娃》、《贺后骂殿》、《斩姚琪》、《二进宫》、《三上殿》、《汉宫血泪》、《杨八姐游春》、《李广出庆阳》、《杨金花夺印》等。

林州四股弦从诞生到现在已有近200年历史,近年几乎失传。为保护这一稀有剧种,2011年11月,已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股弦形成于清同治九年(1871年),孕育发展于邢台、安阳一带,是在秧歌艺人唱门戏(乞讨)的基础上,吸收当地其他剧种流行腔调,经长期演变,逐渐发展为一个独立的剧种。在1935年至1940年之间,豫北、冀南两地因生活习惯用语和音调不同,形成了两个南北风格各异的四股弦流派。

清光绪三十二年,著名艺人张平新带着四股弦戏班进入安阳,颇受人们欢迎。从此,许多艺人纷纷改学四股弦。1932年至1936年前后,东岗乡杨家寨韩福金、韩福银兄弟二人到安阳县水冶镇王老殿同盛班学习四股弦。出师后,进入城郊乡栗家井高万金落腔戏班,开始演出四股弦剧目,并先后到柳滩、姚村、古城、牛岭山、皇后等村传授四股弦。在传艺中,融入了花鼓丁香、落腔、河北梆子、老调、二夹弦、丝弦等剧种的板式腔调,形成了林州四股弦。1960年,当地专业的四股弦剧团成立。1969年,四股弦与其他团体合并,在当地仅限于农村业余剧团演出。

林州四股弦生、旦、净、末、丑行当齐全,多演出帝王将相、金戈铁马、文武带打的袍带大戏和家长里短、婆媳口角、妯娌矛盾的生活小戏。讲究字正腔轻,咬字要狠,行腔要稳,有“一唱遮百丑”之说。重视用眼睛做戏,有“一身之戏在于脸,一脸之戏在于眼”的说法。表演以刚健质朴、大方细腻为特点,人物生动活泼、粗犷泼辣,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另外,表演中还有“帽翅动”“变脸”“耍牙”等绝活。

四股弦伴奏是四股弦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按其功能和作用可分为文乐伴奏、武乐伴奏两大部分。

文乐伴奏主要用于伴奏唱腔和配合表演动作奏曲牌,武乐伴奏则用于唱腔的各种开头和收头,以及用于配合人物上场、下场、念白、身段和武打等。

四股弦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对研究中原戏曲史的形成具有独特的价值,是中原戏曲文化的活化石,对研究中华戏曲发展史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唱腔优美,通俗易懂,易于传唱,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