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西部和西北部的丛山峻岭间,特别是高寒的山区,在少数民族的村寨里,往往可以见到用原木建筑的井干式民居,这种建筑又称为“木楞房”、“木垛房”、“木垒子”。因为这种房屋一般都是用原木砍成六楞形,两端凿槽以便相互垂直交叉叠架成墙,其形状有如“井干”,故有此名。这也是一种古老的建筑形式,远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云南古代青铜器上也有这类建筑的图像。井干式建筑的屋顶有两种:
(1)歇山式人字形屋顶,这种屋顶有瓦顶、石板顶和用原木劈成长约1米宽约20厘米的薄木片铺成的屋顶——上面压上石块以防风,颇有特色。
(2)平面型屋顶,一般是用细木头和草铺于屋梁上,上面再铺以泥土,形成一个屋顶晒台,既可以抵御风霜雨雪的侵袭,又可以得到冬暖夏凉的效果,还可以晾晒粮食,这也是因地制宜的一种创造。
井干式民居一般有两种形式:(1)平房;(2)二层式的楼房——落地式或干栏式。由于这种房屋所需木料很多(注:中国各民族宗教与神话大辞典编审委员会编《中国各民族宗教与神话大辞典》,学苑出版社1990年版,第517页,“括鲁”条“三玛瓦”条。)因此多建于森林茂密或高寒的林区。它与当地的山岭、森林、溪流等自然环境非常协调。井干式民居一般都用原木本色而不加油漆粉饰,显示了一种原始、质朴不加雕凿粉饰的自然美。
井干式民居在云南的怒族、傈僳族、彝族的民居建筑中都可见到,但以宁蒗县普米族和纳西族的摩梭支系的“木楞房”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普米族在云南约有二万余人,大多居住于滇西北的兰坪、宁蒗两县海拔25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的半山缓坡地带。这里气候寒冷,平均气温9.7—12.7℃,霜期长达131—270天。为了适应这种气候及农业生产定居的需要,普米族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创造了“木楞房”这种建筑。据他们的古歌“创世歌”所说:这是他们的祖先由喜鹊筑巢中学到的。
普米族往往同一氏族结成一个村寨,一般有二、三十户至四、五十户。民居依山就势而建,布局自由灵活,房屋旁建有高大的晾晒粮食的晾架,形成自己的特色。
普米族大多为一夫一妻制的家庭(只有宁蒗县永宁地区有少数母系氏族家庭)。每当儿子达到结婚年龄,父母就为他建盖新房,结婚后分出去居住。这种房屋一般由住房、仓房、灶房、畜厩等部份组成一个院落,房屋之间并不联接。有的有围墙,有的没有。院落的房屋一般呈:[email protected]L型和□型布局。房屋有两种形式:
(1)单层木楞房,这种房子比较简单,毛石墙基,无窗,室内光线很暗。
(2)二层有前廊的木楞房,一般为三开间,有的在底层加厦,廊上加有栏干,变化较多。这些木楞房一般不加彩饰,这与经济条件有关,也和1949年以前,土司不准平民粉墙的限制有关。
由于普米族信奉原始宗教“韩归教”,崇拜“巴丁拉木女神”(即母虎神),也有着浓厚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的习俗,因此在房屋内部的陈设上就有一些独特的反映。如:正房中央有一棵大方柱,称为“三玛娃”(汉语称为“擎天柱”)。这是普米族家神的像征,也是神灵所在的地方,所以普米族少年的成丁礼要在“三玛娃”旁举行。靠正门的右方砌有火塘。床在火塘两侧,分男左女右放置,也有呈L[email protected],称为“锅庄”,这里是家庭炊事和待客的地方,也是举行各种祭祀活动的场所,可以说是家庭活动的中心。正房锅庄的正上方设有一个供奉祖先的神龛,龛中有一块嵌有“海螺”、“珠宝”和“花草”等图形的圆锥形泥塑的牌子,安置于莲花座上。这就是锅庄神的象征,称为“宗巴拉”。因为普米族崇拜祖先,认为祖先有三个魂:
一个在罐罐山(埋骨灰的山),一个在锅庄附近,一个在木里以北的大雪山,所以“锅庄”是普米家庭的主要祭祀对象。每日三餐要由家长进行简单的祭祀,每逢节日、婚、丧等大事就要进行隆重的祭祀,统称为“祭祖”,也叫“祭锅庄”。有的普米族人家,正房火塘的正上方置一条石,称为“括鲁”,又称“锅庄石”,也是普米族家庭主要的祭祀对象,因为传说:在天地初分时,天降女神“吉泽乍玛”住在石洞中,与洞边的石头“窝巴”成亲,以后生育了众多子女,才繁衍出今天的人类,所以“括鲁”就是人类男女始祖的化身或象征,须要供奉在家中最显眼的地方——全家朝夕活动聚会的火塘边,以便随时祭祀。每当家中老人去世、就在“括鲁”上画一符号,以象征死者的归宿。
另一种传说是:古代普米人居住于西北大草原上,因为在受到外族的劫掠时,普米人的祖先受到昆仑山的保护而幸存下来,可是不得不向西南迁徙,为了不忘昆仓山救命之恩,人们检了几片崖石放进装有亲人骨殖的羊皮袋里,离开了世代居住的地方。到了宁蒗以后,骨殖和石片已成一体分不开了,所以把它供在火塘边上(注:《庄子集解》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22页“缮性”。)。除此之外, 普米族认为牛羊头颅能辟邪,膀胱能防水,从前就有把牛羊头颅挂在室外,猪膀胱挂在室内的习俗。这也是一种装饰,也有着财富象征的寓意。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宗教对少数民族建筑和室内陈设布置的影响。
宁蒗县永宁地区的纳西族摩梭支系至今仍残留着母系制遗俗,他们井干式的建筑也有自己的特色。它一般为四合院:由正房、东西厢房和门楼组成。正房称为“一梅”,是家庭集体居住的房屋、也是炊事和议事的场所。西厢房为经楼,称为“喀拉意”,上层住喇嘛,供佛像,下层贮柴草。门楼和厢房也为两层的楼房,称为“尼扎意”,上层是客房,称为“花骨”,供成年妇女和她们的“阿夏”居住,下层为畜厩。这些房屋均为歇山式人字坡屋顶,坡度比较平缓。正房的屋顶上装有辟邪和防火的三齿叉和净水瓶,门楣上挂有三类辟邪物:(1)虎和鹰的画像;(2)弓箭、斧锯、长刀等武器和工具;(3)蜂房、熊爪、鸡蛋壳、羊角等等。正房的平面布局分为五个部份:主室、前廊、上室、下室和后室。
一进正门为一宽阔的前廊,左侧通往隔为内外两间的上室,内间放置家具,外间有火塘取暖,是老年男子的住处,前廊右侧为下室,是饲料加工的地方,置有石磨、碓、锅等等工具。正房后面为后室,也称后仓。主室呈长方形,是家长、老年妇女、未婚少年和孩子公共的住处,也是炊事的地方。主室内有两棵中柱,左侧为男柱,“瓦杜梅”,右侧为女柱“攸杜梅”,柱上刻有槽以作上暗楼的踏脚。主室右侧的墙上供有灶神“詹巴拉”,其下的灶,只有在节日才使用。往里是一个用石砌成的火塘,称为“下火塘”上面放铁三角架或三块石头,这是日常炊事的地方。摩梭人的这种木楞房也是个母系家族的“大房子”,在形式上与基诺族、德昂族等父系家族的大房子是不同的。
生活中拥有许多潜在的危险,有可能随时会出现,尤其是无法阻挡的那种灾害,不仅仅是人类的死亡,还会给整个大自然带来难以磨灭的损伤。今天排行榜123小编就来为大家列出世界十大灾难,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什么是天才,天才就是在智慧上超乎常人的人,他们的事迹和成就都可以说能让人惊叹的,那么到底有哪几位天才是公认的呢?下面本站就整理了世界十大天才,一起来看看吧!一、牛顿在世界十大天才中牛顿是英国人,被评价...
迢迢牵牛星两汉 佚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燕歌行二首·其一魏 曹丕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
根据美国CNN的研究,认为七种最让阿根廷人喜欢的食物如下:1、烤肉 Asado虽然这道菜在其他国家不过被称为“烧烤”,不过阿根廷的烧烤却是具有相当学问的,对于阿根廷人来说,没有什么比家庭烧烤或与朋友在...
春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节日,俗称“过年”。农历正月初一,即大年初一,也称“元日”或“元旦”。“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元是首的意思,“三元”就是一年的开始、四季的开始、12个月的开...
中国古代阅兵有数千年的历史,第一部编年史《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指国家的公祭仪式,“戎”是国家的军事行动或战争。阅兵仪式,既是“祀”,也是“戎”,是当之无愧的国家大事。孟津观兵伐纣...
在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广场的绿树鲜花中,一座标志性建筑巍然矗立,这就是苏联红军烈士纪念塔。这座为纪念对日作战中英勇牺牲的23名苏联红军贝加尔湖方面军飞行员而修建的纪念塔,是当时苏军在东北各地所建纪念塔建筑...
“百鸟衣” 是苗家人不老的传说。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就流传着“百鸟衣节”这个古老的节日。在杆洞乡,苗家每年都会欢度这个盛会。苗家人无论男女老少,个个身穿节日盛装,精神饱满,围在村中的平地上。苗哥们兴高采...
“青砖碧瓦古民房,翘角雕檐图画廊。”好一幅炊烟袅袅、生活安详的民居图景,这就是广西灌阳县月岭村今天的写照。被称为桂北民居“神秘的大观园”的月岭村,以规划得体,施工精巧的古民居建筑而成名,现在是广西重点...
沈万三故居,位于周庄镇东垞。是周庄富贵园根据历史资料和历史原貌,在原址精心设计、精心修建、精心布置的仿明式建筑。故居参照沈万三致富的各种传说、经商的坎坷历史、一生的传奇经历和沈家生活起居的场景,通过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