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特,清代称沙图阿满台,位于昭苏西南部的汗腾格里山下,是伊犁至阿克苏的交通驿站。夏特古道北起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昭苏县的夏特牧场,南至阿克苏地区温宿县的破城子,它沟通天山南北,全长120公里,乃是伊犁通南疆的捷径,是丝绸之路上最为险峻的一条著名古隘道。由于古道地质条件复杂,众多的高山垭口、激流、冰川使得修通贯穿古道的公路成为一代人的梦想。
夏特古道是聚考古和探险为一体的高危的徒步探险线路,穿越途中,支离破碎的木扎特的冰川,冰缝、冰河,以及汹涌的南木扎尔特河都会给探险者构成极大的威胁。加上马匹无法通过木扎尔特冰川,探险者只有靠自己背负所有的装备食品,在高海拔山区行军对体力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夏特古道夏特,清代称沙图阿满台,位于昭苏西南部的汗腾格里山下,是伊犁至阿克苏的交通驿站。夏特古道北起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昭苏县的夏特牧场,南至阿克苏地区温宿县的破城子,它沟通天山南北,全长120公里,乃是伊犁通南疆的捷径,是丝绸之路上最为险峻的一条著名古隘道。随着新疆南北疆公路的贯通,这条古道早已经无人问津,人们从南疆的温宿县到北疆的昭苏县要走近2000公里漫长的交通线。
夏特古道是聚考古和探险为一体的高危的徒步探险线路,穿越途中,支离破碎的木扎特的冰川,冰缝、冰河,以及汹涌的南木扎尔特河都会给探险者构成极大的威胁。
太白山古道地处秦岭山脉主峰太白山北麓,其入山口位于太白县鹦鸽镇柴胡山村,该村距太白县城45公里,与西安相距140公里。
李白、杜甫、韩愈、苏轼、于右任等历代名人曾多次由此古道登临太白山,其足迹遍及太白山的山山岭岭,留下了大量赞美太白山景色的绝妙诗篇。
从太白山古道登山口进入,沿途每隔十里一座庙宇,自下至上分别还留有下白云、上白云、大殿、骆驼树、斗母宫、平安寺、明星寺、放羊寺、小文公、大文公等庙宇或遗址,至海拔3767米的太白山顶则为拔仙台神庙。这条古道,步移景换,植被分带鲜明,第四季冰川遗迹比比皆是,松林、石海、石河、冰斗湖等景观令人叹为观止,”古风古路仍依旧,今景今韵邀君登”。
阴平古道自古以来就是险要崎岖之路,历代除了当地农民行走之外,就只有必要的战争需要才用此道。
明代将领付友德曾带兵走过此道,红军长征时,李先念曾副食红军走过此路,后来人民解放军青川时曾走过此道。
阴平道上最险要的去处是摩天岭。其岭北西坡度较缓,南面则是峭壁悬崖,无路可行,当年邓艾就是从这里裹毡而下,度守摩天岭直插江油关而灭蜀的。如今岭南已开辟了曲折小道,当地人叫”九倒拐”。
剑门蜀道,四川有”四绝”——九寨之奇、峨眉之秀、青城之幽、剑门之险。前三者已成旅游胜地,惟独剑门雄关,却像被人遗忘的角落。但是,它一直是日本以及东南亚游客的心仪之地,也曾是凤凰卫视“千禧之旅”寻访文明之旅的一个驿站。
古代川北三条蜀道:金牛道、阴平道和米仓道,最重要的金牛道就是剑门蜀道。
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大剑山(剑门山)中段,依崖砌石为门,故名剑门关,并在大小剑山之间架筑飞梁阁道,剑阁也因此得名。剑门关峭壁如城墙,独路如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成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古蜀道的咽喉。前些年在古剑门关的遗址上重新修建了一座城关,成为它身后千年古道的一个崭新标志。
云台古道(修陵官道)是一条早已被废弃的古代商道,位于目5A级景区云台山风景区。据说这条古道修建于公元908年的宋代,是当时山西通往汴梁都城最近的一条大道。
可以想象,当时这条古道有多么繁华,在没有大型工具、机械设备的时候要想挖开这样一条山缝,铺设这样一条道路要耗费多大的力量。
盘山秀岭约开辟于宋朝,是京都临安通往福建、广东一带的“国道”的一段,北起台州黄岩温岭地界,南至温州乐清雁荡山。长约260里,宽平均约七尺,石块砌铺,至今路况基本如旧。
甲桑古道是公元5世纪末,第32代赞普朗日松赞从雅砻部落出发,迁移到甲玛沟时所经之路,它是连接前后藏唯一的、重要的战略大通道,也是古代朝圣雅砻必走的一条道路。
甲桑古道是青藏高原上一条真正的天路:它的徒步线路的起点为松赞干布出生地拉萨墨竹工卡县甲玛乡,终点是山南地区扎囊县的桑耶寺。线路长度近100千米,起始海拔3865米,需要翻越海拔5300米的垭口。
旌德古道位于安徽省旌德县,古时供传车、驿马通行的旌泾、旌绩、旌宁、旌太四条县际驿道,旧时均为石板路。因地扼宣、徽咽喉,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大部分路段已改建成公路,少数废置未用。
古时候,勤劳智慧的商人在巍峨的秦岭间开辟出一条蜿蜒险峻、连接东南和西北的重要贸易通道,史称之为商於古道。
商於古道是指战国时期商邑与於邑之间的水陆通道,泛称“商於之地六百里”。其西起古商州蓝桥,东至河南省内乡县柒於镇,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称作“武关道”、“商於道”,唐代又称为“商山道”或“商州路”。自春秋战国时起商於古道便是重要的军事和商贸通道,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而今,我市“一体两翼”宏伟的经济蓝图描绘,商於古道被拂去厚重的历史灰尘,新的时代里重新焕发其经济文化势不可挡的光彩和魅力。
历史上,商於古道是先秦时期华夏、苗蛮、东夷三大族团交错过渡地带,是楚族、楚国、楚文化的发祥地,是夏、商、周三代经略南国的战略通道,是战国时期秦、楚反复争夺的战略要地,是秦国扭转乾坤,一统天下的战略支点,是初唐、盛唐时期大唐帝国的第二条“国道”。
古羊肠坂在豫西北与晋东南接壤的南太行山中,东经112°54′,北纬35°10′。南口怀州(今河南沁阳市),北口泽州(今山西晋城)。从沁阳西万、山王庄呈人字形入山,到常平汇交呈之字形北上,古称“羊肠坂八百盘”。羊肠坂是古代太行五陉之一的太行陉,又名太行道。它盘旋在海拔200至940米之间,长45公里。峰峦叠嶂,沟谷纵横,悬峭屏连。在古代,这条坂道是古柏参天,虎豹拦路,阴森恐惧。
沁阳市常平村北至山西新碗城一段长2.5公里,在海拔450至850米之间的碗子城山间,被称为羊肠坂上的咽喉要道。这里东越幽谷是天池岭,西跨龙门河是班鸠岭,向南一览众山脚下小,向北高山屏翠一线天,正是一夫把关,万夫莫开。在这段坂道上,历史遗迹星罗棋布,刀光剑影犹在眼前。主要有古代坂道1500多米,哨卡、城寨、题刻等10多处。
羊肠古道是太行陉的最险要路段,辖古京洛要道之咽喉,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据有关史料记载,公元前497年,孔子游说赵国,曾过羊肠坡。公元前262年,秦将白起伐韩之野王,在野王屯兵期间,曾使人经羊肠坡至赵施“离间计”;公元206年,曹操北征叛将高干,路过羊肠坡适逢大雪,面对军旅生活的艰辛感慨万千,写下著名诗篇《苦寒行》,羊肠坡也由此更名为羊肠坂。
历史虽然已经过去了很久,但是这些道路为我们带来的利益是不该被忘记的,因为它不仅仅是一条道路,更是一段文化,一场文明。
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云龙等地服饰的款式略异,但基本构件一致。男痕迹由对襟白衬衫、黑领褂、大筒裤、剪口布鞋等件组成。女装由蓝、白、雅布(淡蓝)等色布制成的右衽大襟衬衫、领褂、围腰(围裙)、飘带、...
竹板书形成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竹板书的表演方式为一个人右手持大板、左手持节子板站唱。竹板书老艺人口头传说:嘉庆年间,皇太后寿终,上谕京师百日之内禁止动用管弦乐器,致使北京许多艺人难以...
秦皇岛,是渤海湾西北岸一片普通而又神奇的土地,一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活剧。秦皇岛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因公元前215...
人有生就有死,谁也逃避不了。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丧葬习俗,从古至今流传了几千年中国文化文明历史,它涵盖了儒、道、佛三教派思想理念。在湖南省郴州市最南边陲的桂东县,淳朴的祖祖辈辈对丧葬习俗历来非常重视,在...
水尾圣娘信仰的形成东郊水尾圣娘庙,位于海南省文昌市东郊镇椰海村委会坡尾村,庙中供奉着南天闪电感应火雷水尾圣娘。但是当地人平时并不直呼水尾圣娘的名号,而是简单亲切地称其为“婆祖”。(“婆祖”最初是海南人...
西盟佤族衣服,多为佤族妇女自己纺织的棉、麻布做成,有衣、裤、裙、毯子、挎包、槟榔袋、包头等,也有从外民族购买的布匹、衣服和棉毯等。装饰品有银、锡制作而成的头箍、手箍项圈、耳环、手镯,还有用竹、藤制作而...
坦桑尼亚信奉基督教的人占44%(其中天主教占28.2%),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占32.5%,信奉传统宗教的人占22.8%,其他占0.7%。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的人忌讳13和星期五;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忌讳谈...
张家界“三分坪,七分山”,老百姓世代与高山相伴,也与背篓结下不解之缘。姑娘出嫁,要织“洗衣背篓”作陪嫁。洗衣背篓 小巧玲珑,蔑丝细腻,图案别致,花纹精妙,是新娘子巧手勤劳的“招牌”;女儿生孩 子,娘家...
驱车从塞浦路斯首都尼科西亚向西行驶,快到旅游胜地帕福斯时,眼前出现了一片宁静的海域。海水的颜色淡淡的,格外温柔,不像在其他地方看到的地中海那样蓝得深不可测。人到了这里,只觉得心化了,除了温柔地凝视着海...
玉环是中国文旦之乡,文旦种植有上百年历史,该果营养丰富、清甜爽口、清肺润肠。玉环位于浙江东南沿海黄金海岸线中段,属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温和湿润。玉环县是国家级文旦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