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博物馆位于隋唐里坊区西北隅,北临洛浦公园,南接植物园,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是洛阳市的文化地标。洛阳博物馆占地300亩,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其中地上面积4.2万平方米,地下2万平方米,总投资3.5亿元。
洛阳博物馆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河南省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一座集文物收藏、科学研究、陈列展览、社会教育与文化交流诸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建筑外形如方鼎屹立,寓意“定鼎洛邑”、“鼎立天下”。
洛阳博物馆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也是中国地方性的综合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40多万余件,展出文物1.1万余件馆藏量处于全国博物馆前列。
时代:夏代
饮酒器,“华夏第一爵”。1975年出土于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这件乳钉纹铜爵形体古拙,虽貌不惊人,却是夏代铜爵中的出类拔萃者,堪称国之瑰宝。乳钉纹是青铜器上最早最简单的纹饰。爵是贵族举行宴饮时的酒具,前有“流”,后有“尾”,流口上有一对伞形短柱,束腰平底,下有三足,一侧有称为鋬的把手。铜爵整体造型舒展空灵,简练朴素。
爵的基本形制是前有流(倒酒的流槽),后有尖状尾,中为杯,一侧有柄,下有三足。夏代乳钉纹铜爵高22.5厘米,流、尾长31.3厘米,壁厚0.1厘米,窄 长流、尖长尾,针状双柱矮小,细腰、瘦腹,扁带状扳,三棱锥状足。腰腹正面装饰一排乳钉,共5颗,夹在两道凸弦纹之间。乳钉纹是青铜器上最简单的纹饰。这件乳钉纹铜爵,前有长流,后有尖尾,宛若一名轻盈舒展、迎风而立的窈窕淑女,周身散发着俊巧清逸的气息。
1977年洛阳北窑庞家沟西周墓出土。双立耳,方腹,四柱足是西周早期极难得的上乘之作。该件方鼎可称为西周方鼎中的第三大方鼎。且铸作精工,造型俊美。是商周青铜礼器具有典型意义的代表作。
母鼓方罍(léi),1963年,出土于洛阳北窑。整件器型外形稳重大气,器身纹饰华丽,在商代晚期流行一时,是商晚期青铜酒器中的精品。
1947年秋,在洛阳市郊小李村出土。叔牝方彝呈长方体,是一种典型的西周早期盛酒器,盖、身、座饰以云雷纹为地的三层半浮雕花纹,其盖、腹主体花纹为饕餮纹,唯口沿下、圈足及盖顶上饰一周凤鸟纹,纹样繁密工细,铸造精工。这件器物即为王室重器,是西周时期青铜礼器的典型之作。国内仅此一件,弥足珍贵。
白玉杯是曹魏时期的饮酒器,1956年洛阳出土,选用和田白玉雕琢而成。白玉杯高11.7厘米,口径5.2厘米、底径4厘米,背身呈直口筒状,底部是圆盘状矮足,大小类似于我们现在使用的小酒杯。整个玉杯光滑平整、线条流畅,没有任何纹饰,但雕工精美,口沿、筒身、底部转角处,无一不圆润明晰。
经过汉末大动乱及群雄混战,社会经济凋敝,统治集团无力花费巨资经营丧事。另外,是怕陵墓被盗,自古至今,国家兴衰交替,亡国之后,陵墓往往被盗挖,墓里放的财宝越多,越容易被盗,所以不如薄葬。没有任何花纹与雕刻的白玉杯,就是曹魏时期推行薄葬的有力见证。
玉璋1975年出土于偃师二里头,该玉璋长48.5厘米,呈扁平长方体状,前端薄而宽,两面扁平,刃口略凹呈弧形;后端两侧有齿饰,与两面齿饰对应处留有平行阴线;长方柄,柄前正中有穿孔。
2002年春,在清理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宫殿南院出土,长约65厘米,由2000余片形状各异、又细又小的绿松石片粘嵌而成,其中,最小的绿松石片直径仅0.2厘米,厚度约0.1厘米。龙身略弯曲,中部脊线向两侧下斜,全身布满菱形鳞纹,尾尖内蜷。在龙形器尾端不远处,还有一个绿松石条形饰,与“龙体”近乎垂直。这件绿松石龙形器宛若一条游龙,在早期龙形器中十分罕见,是当之无愧的“超级国宝”,被命名为“中国龙”。
1992年12月,孟津县会盟镇汉光武帝陵出土。高1.9米、长2.9米,重达8吨。迄今为止,在国内出土文物中,体形这么大、艺术手法如此精湛的石辟邪仅此一尊。
此辟邪为光武帝原陵神道一侧的石刻,用完整的一块青石雕成,身若虎豹,头类狮子,嘴大牙锐,身长双翼,昂首怒目,长尾拖地,双角直竖,造型非常奇特,似有正欲起飞之感。
汉代无名工匠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和简洁明快的艺术手法,着力刻画辟邪头部和矫健的身躯,使它在整体上形成了一个曲线变化分明的S形,呈现出跳跃式的动态,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专家介绍,这尊石辟邪运用圆雕、平雕、线刻等多种技艺,雕刻技法炉火纯青,堪称同类石刻中的经典代表,真正体现了“惟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的境界。
辟邪是依据我国传说中的翼兽发展来的,在西汉就出现记载辟邪的文献,但直到东汉时期,辟邪才正式进入神道,成为镇墓兽的“主角”。
三彩灯于1987年在洛阳吉利区出土。是唐代使用照明用具。由座、柄、盘、盏四部分组成,造型优美,釉色鲜艳,是洛阳考古发现中首次发现,更是三彩中极为罕见的艺术瑰宝。
这匹“四蹄踏雪”的“龙种神驹”1981年出土于洛阳安菩夫妇墓。
唐人爱马赞马,也以各种艺术形式描摹表现马,在深受人们喜爱的唐三彩中,就有许多精彩的马造型器物。黑釉马膘肥雄浑,骨骼健壮,造型有力。全身施以黑釉,而面部、鬃毛、背、尾、四蹄雪白。黑釉马形神兼备,雍容华贵,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唐三彩是一种低温多彩釉陶器,唐三彩中的“三”并非实指,事实上其釉色很丰富,但黑色三彩极为罕见。
清代金丝楠木塔是1973年从故宫调拨至洛阳的2000多件文物中的一件,此塔原藏北京故宫慈宁宫大佛堂。我国民间素有“纵有珠宝一箱,不如乌木一方”的说法。在明代,凡宫殿及重要建筑,其栋梁必用楠木,到了清代楠木已成为皇室专用之材。
这座三层金丝楠木塔,周身深棕色,高约6米,重约4吨,八面三级重檐,周身有304个佛龛,每个龛中供奉一尊鎏金菩萨。整座佛塔雕刻手法多样,全部采用榫卯工艺,不用1颗铁钉,堪称佛教艺术中的珍品。
“青砖碧瓦古民房,翘角雕檐图画廊。”好一幅炊烟袅袅、生活安详的民居图景,这就是广西灌阳县月岭村今天的写照。被称为桂北民居“神秘的大观园”的月岭村,以规划得体,施工精巧的古民居建筑而成名,现在是广西重点...
沈万三故居,位于周庄镇东垞。是周庄富贵园根据历史资料和历史原貌,在原址精心设计、精心修建、精心布置的仿明式建筑。故居参照沈万三致富的各种传说、经商的坎坷历史、一生的传奇经历和沈家生活起居的场景,通过铜...
宁阳朱氏唢呐,系家庭传承,发源于山东省宁阳县茅庄乡,已有100余年历史,由朱序河一家人一代代传承下来。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数代传承人不断总结、吸收本地优秀的戏曲文化及一些民间小调,形成了自己固定的形式...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张家界市境内。1982年9月25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将原来的张家界林场正式命名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也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1992年12月,因奇...
宿迁民间有这样一个习俗,逢年过节或走亲戚,做妈妈或奶奶的,总会用红胭脂在小孩白皙额头上的眉间涂个红圆点。据说,小孩眉宇上的红圆点名曰“吉祥点”,是印度民间习俗随佛教一起传入我国的,至今已有一千多年。“...
很多人都误以为元宵与汤圆是一样的,只是叫法不同,其实不然。元宵、汤圆是两回事,可以说是北方、南方之不同渊源所致。据介绍,元宵和汤圆的制作工艺不同。简单来说,汤圆是“包”出来的,元宵是“滚”出来的。汤圆...
壮族的丧事礼仪,其秩序大致是:报丧壮家有人死后,家人立即燃放大炮竹三响,以示家里有了死人,向村人、亲朋们报丧。同时主家派人到外家及至亲者报丧,请道公来做道场,着手办理丧事。洗礼死者主家报丧后,族内的男...
大悟丧葬风俗,相沿至今,无论死者家庭贫富与否,其丧礼一样繁缛,只以装殓的丰俭、斋醮时间的长短相区别。主要丧葬礼仪有临终、入殓、斋醮、殡葬、复土、报七、馨香、除灵,其习俗内容颇带封建迷信色彩,但为了保留...
生活中我们时常也会看到一些画家的作品,他们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内容和世界的黑暗,如戈雅、他画的撒旦食子、女王的安息日等。当我们知道这幅画背后的故事的时候会有些毛骨悚然,今天本站小编就给你介绍世界十...
说到奇怪的人,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性格和行为比较的怪异,但是除此之外,有些人在精神甚至和身体上,与普通人相比也是非常奇怪的。今天排行榜123小编就来为大家盘点出世界十大奇怪的人,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