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殿左侧为监斋爷斋堂。据传,监斋爷生前是三平祖师的厨师。祖师临终时,监斋爷十分悲恸,声言欲随祖师西去。祖师公不肯,说:“你是俗家人,荤腥不禁,岂能随我西行。”监斋爷分辩道:“我自侍祖师后,一直守戒持素,腥荤半点不沾,祖师若不信,我可当众自剖,请祖师验看我的血是红是白,若流白血即说明我五脏六腑中无半点荤腥。”说着,挥斧自剖,果然流出白血。祖师见此,十分感慨,嘱咐众僧纪念这位监斋爷,便在斋堂立像供奉,让其监察供品。就这样,伙夫亦成为寺中神。
三平寺第三进塔殿是三平祖师藏骨的所在地。殿基比祖殿高出两米有余,两侧各有台阶,可以从边门通往殿堂。殿为正方形,面积200平方米。殿正中屋顶为八卦斗拱相连,围成一藻井,结构十分精巧,称“蜘蛛结网”。殿中间有一座石龛,三平祖师的法相,高大如人,僧帽袈裟,结跏跌坐龛内,两目低垂,端庄慈祥。两旁侍立蛇、虎二侍者。据传,石龛下有一井,井上摆一大缸,三平祖师的肉身即镇坐在中间。塔殿后墙正中,供奉着唐宣宗敕封义中为“广济祖师”的圣旨牌。
塔殿的香火很旺,香客非进不可。殿中有卜事签供香客抽签问卜。三平寺卜事签跟药签一样,都是七十五首。
塔殿供奉的神祗还有石巩慧藏禅师、潘荣尚书、颜颐仲尚书。
一般禅宗寺院的祖殿供奉禅宗初祖达摩禅师及禅宗六祖慧能禅师,而三平寺却是在塔殿左右角供奉石巩慧藏禅师。石巩雕像是后人请入的。石巩禅师是三平祖师的师父,据《五灯会元》记载,当年,祖师到抚州拜谒石巩时,一见面,石巩张弓搭箭,对祖师大喝一声:“看箭!”祖师见此,毫无惧色,用双手擘开衣襟,挺胸挡箭,说道:“此是杀人箭、活人箭?又作么生?”石巩用手弹弓弦三下,叹道:“三十年张弓搭箭,只射得半个圣人。”这也就是三平祖师被称为“半个圣人”的由来。
潘颜二尚书的塑像供在塔殿右后角,左为颜颐仲、右为潘荣。
潘荣,宋代漳州人,仕官尚书、驻琉球国大使;颜颐仲,也是宋代漳州人,官居兵部、吏部尚书。两人都是为三平寺树过重大功德的人,因而被尊为塔殿的“座上宾”。
塔殿东壁上,镶嵌一块石碑,称“王讽碑”,是三平寺最重要的文物之一。为什么这块石碑叫做王讽碑呢?因为碑文是王讽写的。
王讽,唐代大中、咸通年间朝官。咸通十三年(公元872年),他自吏部侍郎谪守漳州,到任第二天,便专程上三平寺,拜访祖师。二人“谈禅论易,深相印可”,结下一段情谊。是年十一月初六日,三平祖师圆寂,王讽为其撰写碑文,即王讽碑。现存王讽碑有二,一是《漳州三平大师碑铭并序》,载《唐文粹》卷六四;一是保存三平寺中的《三平山广济大师行录》,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块石碑。三平寺中的王讽碑原为木刻,到了明朝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吏部侍郎王志道(漳州漳浦人)到三平寺进香,回家后,他妻子便有了身孕,不久生下男孩。这件事促使王志道“慕述立石”,于是,他发起修王讽碑,将木碑改为石碑。
王讽碑“字迹清秀,婉如颗颗珍珠”,堪称墨林珍宝。原来,它是由明代著名书法家李宓书写的。李宓也是漳州人,《漳州府志》说他“工诸体书,琳宫碑额,挥洒最多”,连当时名倾天下的书法家董其昌都“自叹不如”。
塔殿后面围墙上有一块石刻佛像,俗谓“石公”,传闻是三平祖师真容。刻工淳朴古拙,有龙门石窟风。这是三平寺保存的唐代文物。
塔殿的楹联最多,计有七对。这些楹联或追溯三平祖师建寺的历史,歌颂他的禅学造诣与法大无边,或记亭、庙形势,山川景色,言简意赅,饶有趣味。这七对楹联是:
法大无边龙虎伏;道高有象鬼神惊。
二箭当襟降魔崇而伏蛇虎;三平摄足显唐宗以赫明清。
见性明心无忌张弓挂箭;飞锡移盖直至伏虎降蛇。
草堂清隐输神力;宝盖长悬卫圣身。
秉烛夜谈经时有玄猿来献果;梵香晨耕法闲看白鹿为衔花。
一尘不染千年塔;万丈难磨半圣身。
祖法无边五天魅化慈悲塔;师容如在千载灵传子孙灯。
游览三平寺之后,也许细心的游客会发现,三平寺有这样三个特点,三平寺三殿之间中轴线不是笔直,而是如蛇游动之状,有动态感。原来,三平寺是“蛇穴宝地”。
第二,古往今来,佛门都是清静地,而三平寺却是日夜佛灯长明,香烟萦饶,烟花炮竹响连天,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色。这在全国寺院中也是罕见。
第三,三平寺佛、神、人一起供奉,连“伙夫”、“侍者”也成为寺中神,真的体现了佛教“众生平等”的教义。
游览了三平寺之后,可到寺后的虎林憩息片刻,喝一口虎爬泉水,一洗旅途风尘。
三平寺后是一条山岗,宛如巨蟒逶迤蜿蜒,名叫蛇山。据传,三平寺地处“蛇穴”,面朝龟山,“龟蛇际会风云日”,是块风水宝地。这蛇山上,古木参天,修竹摇翠,藤蔓丛生,树密如箍,偶而一两声鸟叫,更增添这密林的静寂气氛。进入林间,一片绿荫,凉风习习,昔日义中禅师带领众僧练武之处,而今成了游客夏日消暑憩息的好地方。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民间音乐主要包涵在传统的春节社火、木偶戏、锁呐和南北山区山民们哼唱的山歌,目前已濒临失传。传统社火曲传统社火主要有步社火、夜社火等形式。其中主要传唱的社火曲普遍为《渡船曲》,小曲有《十...
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云龙等地服饰的款式略异,但基本构件一致。男痕迹由对襟白衬衫、黑领褂、大筒裤、剪口布鞋等件组成。女装由蓝、白、雅布(淡蓝)等色布制成的右衽大襟衬衫、领褂、围腰(围裙)、飘带、...
竹板书形成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竹板书的表演方式为一个人右手持大板、左手持节子板站唱。竹板书老艺人口头传说:嘉庆年间,皇太后寿终,上谕京师百日之内禁止动用管弦乐器,致使北京许多艺人难以...
秦皇岛,是渤海湾西北岸一片普通而又神奇的土地,一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活剧。秦皇岛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因公元前215...
人有生就有死,谁也逃避不了。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丧葬习俗,从古至今流传了几千年中国文化文明历史,它涵盖了儒、道、佛三教派思想理念。在湖南省郴州市最南边陲的桂东县,淳朴的祖祖辈辈对丧葬习俗历来非常重视,在...
水尾圣娘信仰的形成东郊水尾圣娘庙,位于海南省文昌市东郊镇椰海村委会坡尾村,庙中供奉着南天闪电感应火雷水尾圣娘。但是当地人平时并不直呼水尾圣娘的名号,而是简单亲切地称其为“婆祖”。(“婆祖”最初是海南人...
西盟佤族衣服,多为佤族妇女自己纺织的棉、麻布做成,有衣、裤、裙、毯子、挎包、槟榔袋、包头等,也有从外民族购买的布匹、衣服和棉毯等。装饰品有银、锡制作而成的头箍、手箍项圈、耳环、手镯,还有用竹、藤制作而...
坦桑尼亚信奉基督教的人占44%(其中天主教占28.2%),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占32.5%,信奉传统宗教的人占22.8%,其他占0.7%。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的人忌讳13和星期五;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忌讳谈...
张家界“三分坪,七分山”,老百姓世代与高山相伴,也与背篓结下不解之缘。姑娘出嫁,要织“洗衣背篓”作陪嫁。洗衣背篓 小巧玲珑,蔑丝细腻,图案别致,花纹精妙,是新娘子巧手勤劳的“招牌”;女儿生孩 子,娘家...
驱车从塞浦路斯首都尼科西亚向西行驶,快到旅游胜地帕福斯时,眼前出现了一片宁静的海域。海水的颜色淡淡的,格外温柔,不像在其他地方看到的地中海那样蓝得深不可测。人到了这里,只觉得心化了,除了温柔地凝视着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