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云南澄江关索戏(三国文化的“活化石”)

不懂我的爱2024-02-08

云南澄江关索戏 三国文化的“活化石”

“关索戏”是流传在澄江县小屯村的一个古老而稀有的特殊剧种,属于傩戏大家族中的军傩,与贵州地戏同源流变,是独有的傩戏剧种。主要表演三国故事,颂扬蜀汉功绩,突出蜀汉人物传说而戴有象征神的面具表演。

“关索戏”,以人名戏,顾名思义,是专以关索其人的事迹为中心的三国蜀汉故事为剧目内容,属古老傩戏范畴的剧种,是一种独特而古老的傩戏,与全国一些地区同类型的戏剧一样,被称为戏剧的“活化石”,受到国内外戏曲研究者的重视。

关索戏又称“玩关索”,仅流传于阳宗海管委会阳宗镇小屯村。在小屯村里,关索戏以关索的名字命名,走进这个小村子,也许你不经意间就步入了三国蜀汉风云,操刀立马,笑傲江湖。关索戏的魅力,就是这样浅浅淡淡地把历史拉得很近很乡土,在祈神赐福、驱鬼逐疫的原始渴求里,展示着其原始面貌的美丽,被称为戏剧的“活化石”。

早在2005年,张艺谋将关索戏搬上电影《千里走单骑》后,位于阳宗镇坝子南边,背靠大山的小屯村开始蜚声国际。慕名来小屯村看戏、拍摄的戏迷、记者、专家一直络绎不绝。关索戏已经成为阳宗旅游的厚重名片。

关索戏是中国一个古老的傩戏剧种。大约2000年前,现在云南这片土地上的“滇国”已经形成较为发达的农耕文明,从考古证据上看,古滇文化的核心是祭祀文化,而关索戏正是祭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索戏剧目内容都是颂扬蜀汉功绩的,专演三国故事,其中又以演蜀汉人物如刘备、孔明、关羽、张飞、关索、鲍三娘等为主,加上马童、龙套、锣鼓手等,演员共有36人。

在演出习俗上,关索戏有“祭乐(药)王”、“踩家”、“踩街”、“踩村”等仪式,演戏时,没有复杂的器乐伴奏,唱、白都用阳宗本地方言,转板换调均用锣鼓指挥。

关索戏出演时间,只限每年春节大年初一至正月十六日。历史上是“演三年停三年”,如今随着文化市场发展需要,每年结合迎送大香氛围改为了每年举行一次。每演出时,选腊月逢六日子选一吉日,在小屯村灵峰寺内举行庄重的“祭药王”仪式,等演出结束时在村西北角的龙潭泉口,举行肃穆的“送药王”仪式。

祭拜“药王”时,在村中撵抓一只鸡(无论是谁家的)领牲后宰杀,全体演员在长者带领下,跪拜“药王",并颂念:药王大将,今天我们大家诚心诚意替您家去玩玩。

村民演员表演前在寺庙里祭拜“药王”后,正式开箱取出面具在“药王"前依次摆放整齐,献上祭品,祭祀"药王"。然后,吃住在庙里不能回家,进行净身、练武、排练。

举行祭"药王”仪式后,村民演员要在寺庙里完成节目排练。进行演出前按规定的程式顺序穿戏服、戴面具、穿靴鞋、带兵器和其它道具,然后燃放鞭炮,锣鼓齐鸣,在飞虎旗的引导下,全体演员列队走出寺外,进行演出活动。

出演的时候,村民演员以三国英雄人物身份,进行“踩村、踩街、踩家”活动。每一村一家一街驱逐瘟疫,家家户户门前燃烧柏枝火,村负责人要到村口欢迎和放鞭炮,引领关索戏进村。

踩街期间,主要是与村民互动。在"刘备"的率领下,20名带面具的演员上阵开打,这里看到了小屯村人对祖先的崇拜心境。

关索戏的剧目,据说有七、八十出,目前演的只有十多出了。内容专演三国时期歌颂蜀汉英雄业绩故事,如《桃园结义》《三战吕布》《三请孔明》《古城会》《花关索战黄山岳》《战长沙》等等。

“关索戏”的由来与发展

至于关索戏的产生,根据小屯村民间传说,是因诸葛亮出征南中时,以关羽之子关索为先锋,并曾驻兵于今小屯村,故小屯村原名先锋营。据传,关索在这里扎营后出现了丰衣足食的景象,后来发生瘟疫,村落萧条,为恢复村落兴旺发达的面貌,便从外地请来师傅教唱关索戏,压住了瘟疫,小屯村又恢复了人丁兴旺的景象。从此,关索戏便在小屯村一代一代沿袭下来,其他地方则慢慢消失了。

而关索戏之所以得以保存和发展,主要有这样几方面原因:

首先,关索戏属于军傩,即由军队组织演出的傩戏。军队纪律严整和易于服从的特点,使其更容易组织和演出。此外,相对端公戏和潼梓戏这种较零散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演出,关索戏规模较大,更易于系统性地传习。

另外,从地理环境上说,澄江、阳宗一带属于云南的鱼米之乡,老百姓向来多祈风调雨顺,相比用来“祈神赐福”的端公戏和“求子还愿”的潼梓戏,“保饭碗”显然要列为首功。

历史上是否有关索此人,关索是关羽的亲生子还是义子,都有争论。然而当地三国文化十分盛行,关羽的亲家汉兴亭侯李恢就是澄江人,关羽的女儿关三小姐关银屏是诸葛亮做媒嫁给李恢的儿子李蔚,这一点史料有确切记载。关三小姐墓至今仍然保存完好。

关索戏的表演特点是不设舞台,不化妆,也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戴上面具,穿上戏服,带上兵器即可出场表演。关索戏的面具主要有20个,依次是张飞、假张飞、关索,一直到孔明、刘备。面具制作也多有讲究,须根据角色相貌特征,制作出的面具要比实际脸形大1倍多,显出威武勇猛气质。要表现三国时的风云人物,仅仅制作脸谱还不够,为使之形象化,必须把制作好的面具与头盔、发髻相连,把胡须等用胶粘贴,如此就成了一个完整的部分。演出时,演员只需把面具戴上,就完成了繁杂的化妆过程,既省事又方便。关索戏中的20个面具,无一丑角形象,在艺术上追求的是真善美。

演出时无弦索伴奏,全用鼓点指点起落。一般情况是由小军或马童先上场,道说情况以后,即开始各种各样的翻滚动作以吸引观众,在表演中说说唱唱,唱唱打打,没有固定程式,演员可以自由发挥。

关索戏的剧目目前尚难统计有多少,但经常演唱的有20多本,如《古城会》、《三请孔明》、《过五关斩六将》等,剧目最长的达3小时,最短的约30分钟。而每次演出时开头第一个节目必演《点将》。

现在,关索戏尝试着走出小屯村,已经不再是春节时才搬出来的祭祀演出活动。

关索戏,是一个古老而稀有的傩戏剧种,是云南傩文化表现之一,从人文历史、经济社会、宗教文化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传承千百年来古滇傩剧“活化石”的关索戏,自古以来,一直受到当地村民百姓的喜爱,于2009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