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湖北武汉地名及由来(2)

超爱2023-06-06

四官殿的由来

四官殿是汉口沿江大道四宫殿码头至民权路口一带的泛称。四官殿原是一所庙宇,供奉天、地、水、火四官,建于清初。附近人烟稠密,住的多是板房茅舍,易起火灾,居民惶恐,乞灵于四宫殿中的"火官",祈求"火神"祝融保佑平安,所以又把四官殿称为火神庙。但火神不灵,连他自己的庙宇也保佑不了,在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的一场大火中,化为灰烬。从此没有四官殿,但这一带却仍称四官殿至今。

姑嫂树的由来

姑嫂树是汉口新华下路与京广铁路相交处以北至张公堤一带的泛称。这一带是汉口后湖地区的高地,附近有陈家河。

有个姓刘的船民在陈家河上以撑船为生,他和他的妻子、妹妹在此筑墩建屋居住,称为刘家墩。刘家姑嫂在家,除种地外,还在农闲时到墩西的余家塘埂上摆摊卖茶、卖稀饭。为了便于过往行人歇息,她们在塘埂上种了一棵棠梨树。此树长大后,枝繁叶茂,粗壮高耸,不仅可为行人歇息时遮荫,而且成为这一带水陆通道的显著标志。从此,人们称这一带为姑嫂树,而不再称刘家墩。

阅马场的由来

阅马场位于武昌城区的中部,东至蛇山洞延伸出来的武昌路,南至阅马场小学,西至湖北剧场,北至蛇山南麓,东西长100米,南北宽300米,是个知名度很高的广场。清代初年,巡抚刘兆麟在明代楚王府之东辟建练兵演武的校场,场上有演武厅,是举行武科考试的场所,名阅马厂。解放后在书写时改“厂”为“场”,己经约定俗成。

积玉桥的由来

积玉桥泛指武昌解放路北端以东之中山路南北两侧地带。这一带原来有座桥,每年夏季湖水上涨时,附近的居民就在桥孔处捕鱼捞虾,所捕之鱼多为鲫鱼,遂称此桥为鲫鱼桥,并泛指附近之地。后来这里成为运送铸造铜元材料的车辆至铜元局的必经之地,便取堆金积玉之意,将鲫鱼桥谐音雅化为积玉桥。积玉桥作为区片名称则沿用至今。

楚材街

取自《左传》“虽楚有材,晋实用之。”该句用来比喻楚国的人才都被晋国吸纳、使用了。

十里铺

汉阳曾经筑有古城,城外百姓遂以到古城的距离为标准命名地名,因此就有了五里墩、七里庙、十里铺等地名。

升官渡

古有一书生赴京赶考,途径一渡口却无渡船,便呼舟欲渡。不一会一农人撑舟而来,见是书生赶考欲渡,欣然渡人,待上岸后农人非但不收钱,还祝福书生:“此去定能金榜题名,升官晋级。”果然书生高中,回时又经该渡口,书生万分感慨便命此渡为“升官渡”。

千家街

大约在1906年,为便于粤汉铁路武昌火车站的交通,张之洞下令破开武昌城墙,在炮校东大门附近增辟一新城门——通湘门,又在通湘门附近辟街市,计划安置人丁千户,是为千家街。

昙华林

按文言文“花”、“华”通假的说法,昙华林即昙花林。在武昌昙华林,不见昙花,更不用说昙花林。一说是,此处从前多小型庭院,居者多善植昙花,故名;另说,此古巷人家,多喜植花,花开之时,置坛于户外,于是,一年四季,一坛一花,坛坛花花,蔚然成林,故名。

积玉桥

积玉桥泛指武昌解放路北端以东至中山路南北两侧地带,东至沙湖北巷,南连得胜桥(街)北端,北至和平大道与一马路交汇处。这一带原来有座桥,《江夏县志》记为鲫鱼桥,建于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是一座宽一丈多的石桥。每年夏季湖水上涨时,附近的居民就在桥孔处捕鱼捞虾,所捕之鱼多为鲫鱼,遂称此桥为鲫鱼桥。因附近有铸造货币的铜元局,此桥为运送铸造铜元材料至铜元局的必经之地,便取堆金积玉之意,将鲫鱼桥谐音雅化为“积玉桥”。

户部巷

户部巷命名的由来,民间传说很多,比较可信的为:明清两朝,管理武昌府粮食和户籍的“粮捕府”衙门,曾坐落于此,而粮捕府相当于京城的“户部”,因而名之。据推算,户部巷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一元”至“六合”

一元路,取“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意;二曜路,取“日月光曜”之意;三阳路,取“三阳开泰”之意;四维路,取“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之意;五福路,取“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五福之意;六合路,取“六合同春”之意。

司门口

司门口是今武昌解放路与民主路交叉地的泛称。在明、清两代是布政使司衙门,即藩司衙门,又称藩台衙门,俗称藩署。衙门坐北朝南,大门正对长街,即今解放路。历史上的长街被蛇山所阻,止于蛇山。蛇山以北至藩司衙门大门口的街道,称为司门口。

循礼门

晚清太平天国运动时,汉口修筑了城墙防范侵扰,为便于城内居民出行同时还开辟了循礼门、大智门等数个城门。修建京汉铁路时,城门处自然成为了设站的最佳选择,故有循礼门车站,名称也就沿用至今。

新安街

徽商是我国十大商帮之一,又称新安商人,是因为古代徽州曾为新安郡,同一地区不同时期的名称而已。汉口自古商贸繁荣,自然不乏徽商,一度引领汉口商界。徽商聚居处便以新安命名,故称新安街。

取水楼

古时此处曾是附近人们取水的地方,故名取水楼,并且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取水楼附近有一财主,财主的女儿心地善良,总会接济穷人,她发现有一个俊朗的书生经常帮助取水的老人,后来得知书生父母早亡孤身一人寒窗苦读,便暗中资助。后来二人互生爱意,书生上门提亲反被财主奚落拒绝,小姐让书生进京赶考以求得功名再回来提娶,还给了书生赶考所需钱物。书生走后,财主强迫女儿嫁一纨绔子弟,小姐宁死不从自尽身亡。待书生中得进士衣锦还乡,闻知小姐已死,万分悲愤,便命人在二人相识的取水处建楼纪念心爱之人。取水楼于是被众人所知。

宝善街

儒家经典四书之一的《大学》中有名句:“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取其意,故名宝善街。

花楼街

汉口开埠后,租界也被外国人开辟出来,带动了商贸的发展。汉口本地富商巨贾纷纷在租界旁的一条街买地建楼以便贸易,同时也相互攀比,所建楼阁无不雕梁画栋,被老百姓俗称花楼,这条街也繁华一时,花楼街也因此得名。

汉正街

汉正街,古汉口之正街。16世纪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后,长江汉江交汇处,尤其是沿汉江一带逐渐成为汉口商业的中心地带。清朝康熙年间,此地因设立汉口巡检司而成为汉口镇的正街,又称“官街”,故名“汉正街”。

江汉路

江汉路,全长1210米,是武汉市著名的百年商业老街。1861年英国人在汉口强行划定英租界,其中广利巷即是华人和洋人租借的分界线,后广利巷拓建,改名太平路。之后,由汉口地皮大王刘歆生出地,又将原路延伸,取名为歆生路。1927年3月15日,汉口国民政府正式收回英租界后,合并太平路和歆生路,取江汉关“江汉”二字为之命名,是为江汉路。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