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山西晋中后沟古村

学海子2023-12-01

山西晋中后沟古村

后沟古村位于晋中市榆次区东赵乡门沟北岸的阳坡上,距榆次市区22公里。村庄依山而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村落。感受古村淳朴善良的风土人情,聆听了优美动人的故事传说,欣赏村口的牌楼亮起金黄的灯光,此番景色构成了一幅和谐宁静的世外桃源画卷。

后沟古村选址非常讲究,有村谚曰:“四十里龙门河正当中,二龙戏珠后沟村。”由于村东的黄土梁称黑龙,村西的黄土梁叫黄龙,村对面土梁军坪形似蜘蛛,所以被村民视为喜庆吉祥、红火热闹的“二龙戏珠”。后沟的古建依崖而建,层窑叠院,星罗棋布。有文昌阁、关帝庙、真武庙、三官庙、魁星楼、观音堂、菩萨殿、山神庙、河神庙等18座,还有保存完整的祠堂、戏台。其中坐南向北的观音堂规模最大。

后沟古村浓缩了黄土旱塬农耕文明的传统经典,保存了中国北后沟古村方汉民族自给自足的传统文明。民居建筑为典型的黄土高原土穴窑居,其特点是依崖就势、随形生变、层窑叠院、参差别致。遥相呼应的石窑、土窑、砖窑、明券窑、土挖窑、独体窑、里外窑等,形成了后沟村浑然天成的独特风景。后沟古村神庙系统相当完善,方圆不足一平方公里的村落共建庙13座,神塑18尊,观音庙、真武庙、关帝庙、文昌阁、魁星楼、河神庙、山神庙等神庙依风水而建,按方位而立,将佛教、道教、儒教囊括为一统,这一现象在国内尚为罕见。

古村地下排水系统可与一流的水利专家设计的工程相媲美,从村东北、西北的高处起,穿村过院,勾连各家各户,形成黄龙、黑龙两个体系,流经村西南、东南留水口最终归入龙门河中。

后沟古村完整的排水系统、等级分明的窑居建筑格局、威严的张家祠堂、精雕的古戏台、自给自足的生产作坊、防患未然的仓储制度等充分显示出族权势力的统治地位,是北方农耕文明活态文化的完整画卷,堪称“农耕桃源”。

观音堂

观音堂坐落于后沟古村西南方向的半崖之上,坐南朝北,与村中玉皇殿隔河相峙,俗称南寺。全寺占地面积490.17平方米,共有大小房间20间;依次由山门、钟鼓二楼、东西廊房、耳殿和南大殿三大部分构成,为长方形四合院堂式寺庙,是一座保持着明、清建筑风格且保存较为完整的砖木结构建筑寺院。观音堂大殿面阔五间,主祀观音及送子、财神等塑像;其 斗拱木雕龙首凤喙为民间寺庙所少见,檐板真金贴绘龙纹和梁间龙纹彩绘为明清两代盛世佳作,具有极强的时代特征和很高的艺术价值。观音堂始建年代不详,唯据寺内壁龛大明天启六年(1626)重修碑记载:“有古刹一座,年代替远,不知深浅”,后陆续又经大清康熙、乾隆、道光和清末民国等年代数次扩建维修,始成今日之规模。

古戏台

古戏台古称乐楼、乐亭,是酬神娱人的场所。这是一座前棚后殿的砖、木结构的古建筑。其前后衔接自然和谐,造型稳重大气,吊柱暗悬,斗栏明纹,檐角平缓,耳墙朴实,砖、石、木三雕俱精,卷棚顶弧线极美。有较高的审美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古戏台始建年份不祥,但从其遗存的部分构件工艺看,当不晚于清乾隆朝,清咸丰七年(1857)重修,文革初期“大破四旧”中曾遭部分损坏,2005年5月重修。

山神庙

山神,原由远古先民自然崇拜衍化而成,为管理一方(座)山域之神,司山固脉灵、林丰草茂之职。古时,狼狐较多,经常出没山村,伤害幼儿及猪羊家畜,故当地民俗祭 中对山神祈求又多了一项职能:镇山巡径,驱兽护民。

后沟山神庙始建于康熙五十年(1711),移址重修于嘉庆十九年(1814),毁于公元1963年间,2005年5月重建。

真武庙

玄天宫(真武庙)坐北向南,坐落于后沟村北高阜处,为村中最高建筑,和观音堂子午相对,与村南山岗上的魁星楼遥相呼应。玄天宫原称玄武庙,是北方正神安天玄武大帝的宫阙。中国道教中,玄武乃龟蛇结合的形体,传为玄武大帝的胃、肠所化,故玄武帝神通广大,道法无边。宋时因避帝祖名讳而该。“玄”为“真”,故后世又称真武庙。玄天宫始建于明朝崇祯十六年(1643),大清康熙五十年(1711)补修,嘉庆十九年(1814)重修,清末民国时期亦曾维修,毁于文革“大破四旧”中,2005年5月重建。

后沟的作坊区,集中着传统农耕时期和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豆腐坊、酒坊、米面坊、醋坊、酱油坊等,仍处在用石碾、石磨、小毛驴等近乎原始的生产阶段。日常食品依旧保持了古形、古状、古色、古味。后沟村的枣树、国槐、椿树、皂角树等古树随处可见。正如冯骥才所说,“后沟村静静地生活了几百年,也许是上千年,在商品文化所向披靡的今天,它的的确确是民间文化的一个代表、一个经典,是农耕黄土文化的‘化石’。”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