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他北拥黄河,南融洛阳,自古就是人类生息的绝佳居处。各式古迹随处可见,古老村寨在这片土地上星罗棋布,但这些古老而美丽的村寨你都去过吗?
在孟津县小浪底镇刘庄村乔庄自然村,散落着80多座古朴的清代民居建筑。在“第一批中国传统古村落名录”中,就有乔庄村的大名。其中乔氏家庙、窑院天地、村寨遗址是古民居最具代表性的建筑。
乔氏祠堂、西大院、东大院呈阶梯式分布,错落有致。村内可见石磨、石碾、古皂角树。
其别致的田园风貌,吸引了不少艺术爱好者。现已成为中国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等20多所高等艺术学校的写生基地。
听说,躺在乔庄的窑洞里,早晨听着窑洞顶的牛铃声自然醒来,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情。
横水镇为豫西重镇,历史上曾是洛阳西北商贸和军事重镇,这里的民居院落属清代建筑群,保存较为完整,是十分宝贵的建筑文化遗产。
随着时代的变迁,这里部分清代建筑已经破损,但仍存古院落和古祠堂100多座。分布于正街、南街、北街等多条南北向街道两旁。这些清代建筑大多为二进或三进式院落,房屋为土坯墙体,外包有青砖,墙体内有木梁和立柱,脊高瓴逸,瑞兽威坐,砖雕精美。
庙护村位于小浪底镇,相传该村历史上曾接连遭遇灾害,民不聊生,后村子四方各建一座庙宇,村子因而五谷丰登、太平美好,因而得名。
庙护村现保存有57座清代民宅,古民居因历经风雨显得古朴苍凉,但从精美的砖雕、木刻上仍能看出当初的辉煌。
村中还保存有1948年孟津解放初期的“孟津县人民民主政府”遗址。
村北高岭上的一棵古柏树龄超过1700年,因此庙护村也叫孤柏村。村中20多棵皂角树、国槐,树龄已有200多年,仍苍翠茂盛。
孟津县常袋镇石碑凹村,矗立着两通5米高的石碑,是北宋开国元勋石守信的儿子石保兴、石保吉墓的神道石刻。
石保兴墓碑上刻有“大宋故赠 州观察 石公碑”篆书大字,石保吉墓碑上刻有“大宋西平石公神道碑”篆字。
清道光年间,村中姓张的人家还修建了东西长500米,南北宽400米的古寨。现尚存东西相连的三进院落10座、窑洞80多孔。
四周有寨墙,墙上有寨垛;东边建有寨门(仅剩半道砖墙),地下还有地道,可想当年,一定有着极强的防御能力。
现在石碑凹已被录入河南省首批传统村落名录,相信这里会得到更好地保护,期待着它以全新身姿出现的那一天。
魏家坡(又名卫坡)古村落是豫西地区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建筑群,这里不仅记录着一个家族的兴衰,更承载了光阴的穿梭。
这里不仅有古街、正宅、祠堂、私塾、靠山窑、天井窑院、房屋,还有磨房、花园、织造院、车马院及仆人住所等设施,是魏氏家族兴盛时期建设的住宅群。现存的16所明清古民居,被一条以青石铺成的小街分成两大建筑群。
街南全是七进院,街北则是五进院。精美的木雕、砖雕、石雕、太师椅、顶子床等随处可见,充分显示出清代私宅的建筑风格。庭院侧门互通,厅堂格局气派,格调自然,建筑庄重古朴。
卫坡村有“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历史文化名村”两张“名片 ”,现在,慕名前来参观的游客越来越多,魏家坡也迎来了自己新的发展机遇。
鹞店古寨又名跃店寨,位于平乐镇西2公里,是洛阳现存唯一古堡式村寨,始建于元朝,东西宽152米,南北长210米,南北正街和东西街成丁字形格局。有南门、东门、北门三个寨门,西面则是深沟。
南门是古寨正门,门外有几十米青石台阶。东门是石拱门,门前有城壕。北门已经破损,但有大路向北通外。西面深沟内有2公里长的地道、瞭望台。寨内有二仙庙、鉴池、小亭、古树、民宅。
古寨立于邙山半腰,地势险要,雄伟壮观,视野开阔。站在南寨门上可以俯瞰白马寺香烟缭绕。
牛家寨位于北邙山上,距孟津县城东十公里,紧靠孟扣路,依图河而建,三面临沟,寨子修在伸进图河故道的“半岛”上面,只有西面与平地相接,建有寨门楼一座。
据村中老人介绍,此寨建于明嘉靖年间,历经三次重修。古寨现存有道光十四年重建的寨门一座,寨门上“牛家寨”三个字,赫然镶在其上,历经风雨剥蚀,斑斑驳驳的它,记载着岁月的沧桑。
青砖门垛上刻有两块铭碑,碑上“道光十四年吉日重口”“民国廿三年重修”的铭文依救清晰可见。周围的夯土寨墙虽已坍塌不全,但寨门却气势如故。
在孟津扣马村的老寨门右边,有一青石台,台中心竖着一块红色石碑,上书隶体“会盟台”三字。
古老的会盟台,向人们讲述着此地三千年前的辉煌。商朝末年,纣王无道,八百诸侯会于孟津。推举周武王为盟主,并发表了史称“孟津之誓”的著名演说——《太誓》,从此拉开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武王伐纣的序幕。
孟津县送庄镇凤台村,村南侧的高台古称凤凰台,相传是周代遗址。台上旧有石柱,石柱上托石盘,高约3米,有石碑记载古时曾有凤凰栖息于此地。
村内有西晋石崇的金谷园遗址、唐代开元初年的宰相刘幽求墓、南陈后主陈叔宝墓、百济国王扶余义慈墓、唐朝诗人孟郊墓等众多遗迹,参天古树随处可见,是闻名中原的历史文化名村。
凤凰台还曾是伏羲和女娲的故居,伏羲是羲皇,女娲是娲皇,兄妹姓风,合称“风皇”因与“凤凰”同音,人们就将他们居住的地方称为凤凰村。
南石山村是中国唐三彩文化第一村,其唐三彩仿古技艺精湛,所制三彩艺术品曾被国家领导人作为礼品赠送外宾,是“工艺唐三彩”的肇始地。
因中国·洛阳三彩小镇项目的启动,这里成为了中国唐三彩产业领域内历史最传统、资源最丰富、人才最集中、工艺最优秀、产品最畅销的唐三彩专业村和唐三彩文化产业基地。
一缕缕旧时的灰尘,一片片青灰的屋瓦,都是古寨沧桑岁月的见证……
达斡尔族是一个民族特点非常鲜明的少数民族。特别是达斡尔族长期以来的饮食文化方面表现出的爱吃“库木勒”,即柳蒿芽,后又成功地创办了“库木勒”节,把这种饮食文化现象转化为社会文化现象之举,就颇有自己的独到...
情人山头对唱歌(一)男:山歌没人起头我起头林光唱到西街头街上看看无限好 好比温州和杭州女:山歌很早妹起头天亮唱到没日头东边唱到水南户西边唱到张山沟男:唱起山歌没因由想妹和我同个枕头女:杜鹃开花红辣辣好...
来到杭州,除了欣赏西湖美景外,还有一个地方是必去的,那就是清河坊。清河坊自南宋以来,这里就是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是杭州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之地。据说,清河坊的得名,与南宋的太师张俊有关,...
香港的殡仪历史记载始于1930年代后期,当时香港的殡仪服务主要由义庄包办,但由于使用者的家境普通,所以义庄提供的殡仪服务通常只为灵柩暂存、大殓、出殡及下葬。而家境较富裕的,通常会光顾长生店的上门式殡仪...
死者、丧事礼称竹溪县对死者、丧事称谓,一直沿袭传统礼称,忌称“死”、“丧”。自己亲人死亡,称“走”。幼年死亡称“丢了”或“夭折”。病亡称“病故”。老年人死亡,加称“老”、“去世”、“过世”、“仙逝”、...
武当武术的发源地在湖北武当山,其创始人是元末明初的武当道人张三丰。张三丰将《易经》和《道德经》的精髓与武术巧妙融为一体,创造了具有重要养生健身价值,以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为主体的武当武术。武当武术具...
人类和所有生物都需要空气生存,受过污染的空气对人体是有害的,好的空气质量能带给人更高的生活质量,大多人都在追求健康的生活。大家知道世界十大空气质量最好的国家吗,现在一起和小编来了解一下吧。世界十大空气...
丹凤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因县城襟带丹江、背依凤冠山而得名,属商洛市管辖。地势西北较高,东南偏低,河谷相间,呈“掌”状地貌,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 的土石山区县。全县森林覆盖率70%,是...
“关老爷,骑红马,不见金钱只管打”----山东莱州民歌。现在很多朋友的家里,或者公司店铺都供奉着财神,财神真的可以招财吗?民间相信是可以的,但是自己连供的财神是谁,如何供奉都不明白,怎么为自己招财呢?...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