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马顶位于丰城镇驻地西北部,离丰城3 公里,海拔157 米。“响马”听来是贼寇之类,实则这里有一个悲壮的故事。
传说,明朝末年,这一带住着一户人家叫李单。李单和母亲一块过日子,李单的父亲出海打渔,一次因海上起了大风浪,身葬大海,所以就剩下他母子俩。母亲韩氏怕儿子再遭父亲的下场,说什么也不叫他出海,便变卖家产置了几亩地,叫他勤奋耕种,务农为生,小日子过得挺好。人过日子若是起了浪头,村里人早就上了眼。西屋二婶见李单这几年过得不错,亲自登门将娘家侄女说给他。韩氏一听年纪合适,又道是“侄女随姑姑,不随也呼呼!”看他二婶这贤惠德行,不用打听就知道她侄女也好。
别看李单的小日子过得好,其实李单的身巴骨长得很瘦弱,性质温顺,村里不三不四的人都欺负他。常言道:“好汉无好妻”。反过来“弱汉有好妻”。李单说的媳妇又高又粗又俊又贤惠,村里人像风一样传开了。
村中有一人,外号叫“煮不烂”。此人吃、喝、嫖、赌都占着,和官府关系密切。李单父亲在世时,“煮不烂”就去借钱,因光借不还再没借给他,就对李家恨之入骨。这时一听李单说了个俊媳妇,气得两只眼珠子直冒火星,想法要把李单的美梦打破。怎么个破法?他想了一夜,终于想出个坏主意来。
原来李单的一块地和“煮不烂”的地近靠着。时值春天都是白地。“煮不烂”把界石往自己地里一拔,回头就去找李单,硬说李单霸了他的地,不问青红皂白,就将李单好打一顿。李单本来体弱,那抗得了五大三粗的“煮不烂”,被他打得死去活来。这还不说,“煮不烂”打完人骑着马进城去了,他来了个恶人先告状。见了县官道:“老爷,你大堂前不种三亩麦子二亩谷,那里来的零花钱,今日小的可给你做了笔买卖,那李单的小日子过得挺肥的,你可千万别忘了我‘煮不烂’!”接着,“煮不烂”就把如何拔界石、打李单一事说了一遍。县官吃惯了“红苗谷”,听了有官司恣得眉开眼笑。
李单挨了打,被街坊邻居抬回家去,气得死去活来,非要告官,理摆理摆这个“煮不烂”不可!李单有个二大爷,在村里出名是个“明白人”,听说他要去告官,就来劝他说,当宫的像开店的,没有诉讼也就没有买卖了,没有买卖自然也就没有财发。不信我说段《劝世真言》 你听:
劝人有事莫经官,人也安然已也安然。
听人刁唆到衙门,告也要钱诉也要钱。
差人奉票又奉签,锁也要钱开也要钱。
行到州县细盘旋,走也要钱睡也要钱。
约邻中证日三餐,茶也要钱酒也要钱。
三班人役最难见,审也要钱和也要钱。
自古官廉吏不廉,打也要钱枷也要钱。
唆词本来是奸贪,赢也要钱输也要钱。
听人唆讼官事缠,田也卖完屋也卖完。
劝人怠讼使人安,德也积焉善也积焉。
……
李单在火头上,哪里能听这些文绉绉的话,刚能抬起头来,就雇车拉着进了城,一心想伸冤告状。来到城里先花钱找讼师写了状子,讼师也说这官司保证能打赢,要是打不赢我再给你写状上告,看他到底能不能“煮烂”。来到大堂上,一通报姓名,县官就把惊堂木一拍道:“好大胆刁民,你不本分为人,竟敢霸占人家良田,有人已将你告官,把他收入南牢!”
韩氏一听儿子被关进监牢,去找他二大爷商量,二大爷说:“没有别的办法,送几个钱去把人赎回来!” “送多少?”“这是条活人命,送少了怕是不行!”“一担铜钱!” “往哪儿拿这么多钱?” “卖地。”韩氏只好托人卖地,凑了两粪篓子铜钱找李单他舅送进县衙。
等了几天,仍不见放人,韩氏又去找二大爷。二大爷道:“平民百姓搪上这桩事,就得拿钱打漂,再没有别的办法!找门子吧,不说咱没有,就是有门子也不能干找,还得花钱!再卖地吧!”这一回把地全卖了才凑起一担铜钱,又挑着送去,那天傍黑天下雨,李单他舅走不了了,就找着一处大门楼底下准备过夜。天黑时,家人出来关门,见门楼里头有人,便问明身份。李单他舅将外甥如何受冤一事简单说了一遍。原来这是一大户人家,主人是城中的望门贵族。家人见了李单他舅怪可怜的,便引进和老爷细说了一遍,老爷听了很生气,说:“这事包在我身上!”。
“李单有救了!”他舅听了这家老爷要救他,高兴得一晚上没眨眼。第二天一大早就返回来和姐姐韩氏说了。女人的嘴浅。一听李单他舅在城里奔了门子,在村里到处传开了。
“煮不烂”一听李单奔了门子,莫不是县太爷的门子?急忙骑马进城去问个究竟。县太爷一听说没有的事,你放心!“煮不烂”道:“我自当老爷变卦了呢?” 县官道:“我看李单的身份(指经济)折腾的也差不多了,今日一大早一家大人来讲情,我想放他出去!”“煮不烂”道: “不行,李家还有五间小瓦屋,嗵嗵地,值钱呢!”
韩氏在家盼儿归,一等不来,二等不来,等急了又去找他二大爷,二大爷说:“那唐朝张谓《题长安主人壁》 中有这样一句诗:“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你没想想,李单他舅在人家门楼里头过夜,人家是怕咱去盗他,才应了给办事,还是想法弄钱吧!”
无奈,只好把五间小瓦房卖了,挑着钱又去县城。县官把钱接了,又派人去请了那家讲情的大人来到公堂上,将李单提出押在大堂上。县官道:“李单,本官看这位大人的面上,亲自出面将土地纠纷一案调解,使原告撤诉,此案现已了结,你回去可要本分为业,不许惹是生非,好好孝敬老母,无事退堂!”
李单一场官司没打赢,落了个房地卖净,只好和母亲一块讨饭为生。好端端的日子,如今却饭不充饥,衣不遮体,地无一棱,房无一间,细想来都是“煮不烂”给造成的,如果我有个结实的身子骨儿非和“煮不烂”拼了不可!
村里都可怜李单娘俩,为了使他生活有着落,村里大户便雇他到山上去看山,住在山庵子里。
有一天,李单下山去讨饭,年景不好,天又下雨,饭也没多要着。这点饭给娘吃许差不多,往回走时,自己也饿了。他是个孝子,看看要的这点饭又舍不得吃。当走到半山坡时,发现有一堆说黄不黄、说黑不黑的蘑菇。心想,这东西也能充饥,不如把它吃了。于是,就蹲在那里大口大口地吃起来,一边吃一边想,想我这样人要打人没有劲,要打官司没有钱,就是死了也不可惜。这一堆蘑菇也吃完了,也吃饱了,拿着要的饭回到庵子。李单躺在炕上,叹了口气说:“我什么时候能长成个将军,非去杀了‘煮不烂’报仇不可!”韩氏坐在炕边眼泪汪汪地说:“孩子,你这是说梦话,连吃都吃不饱,还能长呢?”
正说话间,就听“嘎巴嘎巴”地响起来,韩氏忙瞅瞅屋巴道:“不好,是不是檩子要断了?”李单道:“不好,我怎么肚子痛!”只见李单的身子又粗又长,一堵壁子被脚顶倒了,“扑嗵”一声砸在锅上。韩氏惊得目瞪口呆,半天说不出话来,突然,她想到长这么大条汉子吃什么?便从炕上捞起一个条帚疙瘩,照着头上打了一下道:“你这穷长来!”这一打不要紧,只身子长而头不长,显得身子大头小不相称。
没过多久,皇帝下诏书,要在全国选镇殿将军,自然要选那些长得又高又粗的人。李单突然变成个大汉子,在全县闻名,县官准备选他进京。“煮不烂”一听这信,忙跑到县官那里道,李单原是个坐牢的刁民,你若把他选到皇帝那里,出了事可是掉头之罪,再说,他长得小头小脑的不成大器。就这样,县官再没过问此事。后来,李单知道选将军一事,又是“煮不烂”捣的鬼,便想杀了他报仇。
一天,“煮不烂”要给县官去送一份厚礼。李单等在半路,“煮不烂”走到跟前又想去打李单。李单像捉小鸡似地把他抓起来,也不打也不杀,用胳臂夹达着送到大海里喂了鱼虾。李单拿着财物上了山。后来几个被地头蛇逼得家破人亡的人,也来此山聚伙。他们专劫贪官污吏、地皮、无赖等,对过往的好人不抢不劫。因行劫之前先放一支响箭,便称为响马。自从这里有了响马。贪官污吏不敢再来敲诈,地皮无赖都规矩了,一方百姓安宁度日。
响马虽能为民除害,官府却恨之入骨。尔后,派兵来抄抓,官兵怕吃了响马的暗亏,便将山四面包围,放火烧山,李单背其母跳崖自尽,其余的响马被烧死。人们为了永记这些响马,将此山称为响马顶。
情人山头对唱歌(一)男:山歌没人起头我起头林光唱到西街头街上看看无限好 好比温州和杭州女:山歌很早妹起头天亮唱到没日头东边唱到水南户西边唱到张山沟男:唱起山歌没因由想妹和我同个枕头女:杜鹃开花红辣辣好...
来到杭州,除了欣赏西湖美景外,还有一个地方是必去的,那就是清河坊。清河坊自南宋以来,这里就是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是杭州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之地。据说,清河坊的得名,与南宋的太师张俊有关,...
香港的殡仪历史记载始于1930年代后期,当时香港的殡仪服务主要由义庄包办,但由于使用者的家境普通,所以义庄提供的殡仪服务通常只为灵柩暂存、大殓、出殡及下葬。而家境较富裕的,通常会光顾长生店的上门式殡仪...
死者、丧事礼称竹溪县对死者、丧事称谓,一直沿袭传统礼称,忌称“死”、“丧”。自己亲人死亡,称“走”。幼年死亡称“丢了”或“夭折”。病亡称“病故”。老年人死亡,加称“老”、“去世”、“过世”、“仙逝”、...
武当武术的发源地在湖北武当山,其创始人是元末明初的武当道人张三丰。张三丰将《易经》和《道德经》的精髓与武术巧妙融为一体,创造了具有重要养生健身价值,以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为主体的武当武术。武当武术具...
人类和所有生物都需要空气生存,受过污染的空气对人体是有害的,好的空气质量能带给人更高的生活质量,大多人都在追求健康的生活。大家知道世界十大空气质量最好的国家吗,现在一起和小编来了解一下吧。世界十大空气...
丹凤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因县城襟带丹江、背依凤冠山而得名,属商洛市管辖。地势西北较高,东南偏低,河谷相间,呈“掌”状地貌,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 的土石山区县。全县森林覆盖率70%,是...
“关老爷,骑红马,不见金钱只管打”----山东莱州民歌。现在很多朋友的家里,或者公司店铺都供奉着财神,财神真的可以招财吗?民间相信是可以的,但是自己连供的财神是谁,如何供奉都不明白,怎么为自己招财呢?...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
茶,是回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传统饮料,是回族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回族饮茶的历史悠久,相传回族先民在唐朝贞观年间就开始饮茶。“惟回教初传,曾有一部来自海路,盖居苏杭,产茶之区,回民或此时染有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