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是清代的大才子,是“扬州八怪”之一,书画和诗文,都是响当当的水平,是读书人很崇敬的一位人物。他在60岁大寿时撰写一副对联,很长,但仔细研究,对人启示不凡:
郑板桥的楹联功夫非常高,写的对联都是精品,被很多人高价邀请写对联。但是如果郑板桥看不惯那个人,就算是再多的钱,他也不会给人家对联墨宝。
郑板桥有一首诗,借用了茶壶的形象,讽刺那些眼高于顶、各种和别人闹矛盾的小人:“嘴尖肚大柄儿高,才免饥寒便自豪。量小不堪容大物,两三寸水起波涛。”可以说非常贴切。
在郑板桥六十岁的时候,他给自己写了一副寿联:
常如作客,何闻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叶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枚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俗话说“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这首对联真的意韵十足,非常经典,含有郑板桥六十年的生命感悟,就像是一个智者在跟大家阐述他的人生经验。
上联与下联对仗工整,通俗易懂,一点不深奥,但内涵丰富深刻。
上联“三余”,就是说口袋里有点余钱,坛子里有余酒,缸里有余粮。如今的退休老人,丰厚的退休金,还是足有“三余”了,不说“小康”,也将趋近了。但郑板桥“三余”之后还要“取数页赏心旧纸”,作画,吟诗,“兴要阔”,高兴时豁达,“皮要顽”,老人有顽童心态,“五官灵动”耳聪目明,活到六十岁还如少年。
这里包含了老人生活态度,除应有一定物质水平外,更重要的是精神上宽阔,有所追求,有所爱好,一切听其自然,活得潇洒,活得自在,活得欢快。
下联“三俗”,超凡未必,但“脱俗”必需,不要烦恼,不要世俗,还是一个生活怡然自乐之心态,“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无一定陈格,听其自然,随心所欲,力求“一日清闲似两日”,这种心态多难得呀,活一天比人家活两天还舒坦,还自如,还开心。这么一算,60大寿不是已达120岁高龄乎?
一副寿联,看出了郑板桥的胸襟和气度,也告诉了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郑板桥不愧是大才子,这样的一副对联,真的让人拍案称奇啊。
郑板桥一生家境贫困,但他生活态度一直豁达乐观,超凡脱俗,淡泊名利。此对联虽长,却有丰厚哲理耐人寻思,实乃修性养生之作也。愿吾辈老人努力领悟并付之于行,至要。
郑板桥在清代为官,活到72岁,在那个医疗事业很差的年代,能有“古稀”之龄,当属长寿矣。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
茶,是回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传统饮料,是回族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回族饮茶的历史悠久,相传回族先民在唐朝贞观年间就开始饮茶。“惟回教初传,曾有一部来自海路,盖居苏杭,产茶之区,回民或此时染有嗜好,...
在陇东,差不多每个民间节日都要做面花。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迎请灶神,就要敬供枣山面塑。有的在除夕夜就要用未发酵的荞麦面做成12盏或8盏不等的面灯,12盏面灯代表12个月和十二生肖。到了正月二十三晚上,送...
古代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对外出旅行充满畏惧。不管是帝王,还是平民百姓,外出旅行之前一定要占卜,挑选吉日出行。天子即位、帝王出行、军队出征这样的国家大事,也会事先占卜,以测吉凶。比如汉文帝在即位之前犹豫...
需要防弹专座的人,非富即贵,一般都是有名的富豪或是国家领导人。大权在握或是富可敌国,都需要时刻提防遭人毒手,暗中不知道有多少枪口正对准着他们。十大世界上最贵的防弹车基本都是在原版豪车的基础上进行改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语言大师。是新中国第一个获得“人民艺术家”的作家。曾任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老舍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四世同堂》、《骆驼...
伊拉克节日伊拉克的新年就是回历(伊斯兰教历)的新年,09年的新年是12月18日,回历的1月1日。国庆日:7月17日阿拉伯椰枣节:9月15日...
喀麦隆全称喀麦隆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Cameroun,法语:La République du Cameroun)。国土面积47.54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西部,西南濒几内亚湾...
1940年代初期,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开展了新秧歌运动,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学习秧歌、腰鼓,掌握了基本的动律特征和典型的舞姿动态后,升华为规范的、新农民形象的舞蹈动作,形成新型的秧歌和腰鼓,领头...
郎德上寨,属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是一个有百户人家的苗族村寨,距凯里市区29公里,距县政府雷山15公里,是贵州省东线民族风情游的重点村寨之一。朗德上寨古建筑群被列为我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