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以后,传进了西方婚礼,时称“文明结婚”。婚礼一般缩为一天,俗叫“单日喜事”,也叫“学堂礼”(依学生派的新习俗办事)。这种新式婚礼,以城市知识分子为多,曾经风行一时。其婚姻,排除“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大多由双方相恋,取得父母同意,时称“自由恋爱”。其婚礼不尚繁文缛节,仅有订婚与结婚两项仪式。订婚时,双方互赠纪念品;结婚时,仅行简单仪式。礼堂借用公共场所。
婚礼仪式设有男女宾相和司仪,奏西洋乐。请亲友中资望较高者或当地长官为证婚人,不拜堂,珠冠蟒服改为结婚礼服,音乐改用军乐。用赞礼唱行礼次序。证婚人立于上位,介绍人立于旁,男女主婚人(家长)和亲属分坐左右,新郎西装革履,新娘礼服拖地,左右站立下方,面对证婚人。先由证婚人致词,再由主婚人、介绍人、新夫妻依次讲话,然后新夫妻交换饰品,各盖章于结婚证书上,主婚人、介绍人及证婚人继之亦在证书上盖章。礼毕赴宴,有钱者新娘坐汽车代花轿,上缀红绿花球,以乐队为前导,汽车缓缓而行。有的婚礼,如信天主教者,则在教堂举行婚礼,由神父主持,但当时在农村,仍行古俗。
建国以后,社会制度起了根本的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公布,保证了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各地除了继承传统婚俗中的有用部分外,还发展了新的婚姻民俗。建国初期,崇尚节俭,结婚不举行仪式,时称“革命婚礼”。凡男女双方都在政府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群众团体工作的,结婚时双方各自请本单位的同事喝茶、吃糖,由男女一方的所在单位,临时安排房间,让双方拼凑被枕就寝,就算作结婚。女方不置任何嫁妆,男方也不办酒席。当时农村的基层干部和群众,也群起仿效。
现在大都提倡自由结合,婚事新办、简办。一般都是男女双方自由交往,原来相识或不相识而承别人从中撮合,也就是经介绍人(或通过婚姻介绍所)介绍互相认识,经过一段时间,双方多次晤面,取得互相了解,认为彼此适合,就举行简单的订婚仪式。订婚由男方备办礼物送给女方,通常有喜糖、果饼、生果子、百子糕,有的还加黄鱼、猪肉等。凡亲戚、朋友、同事都分馈喜糖、喜饼、生果子、落地生(花生)百子糕,并装在印有龙凤和鸳鸯的尼龙袋中。订婚后,双方定日期去政府部门进行婚姻登记。结婚前,男方要雇木匠制作或向商店定购床、柜、桌、椅等木器。
结婚那天,新郎穿戴一新,先由陪郎陪同,随搬嫁妆者到女家,逢人就递给高档香烟两支,受者必口称“贺喜”以答谢。(有的女方在婚前设宴款待客人,称出嫁酒,凡送嫁礼的亲戚朋友,都被邀请入席)。嫁妆搬去后,新娘沐浴梳妆,穿戴一新,由未婚女伴(即所谓陪姑)二至四人陪同,按路程远近和交通条件不同,或坐船,或坐车,或步行至男家。
迎来新娘后,男家设午宴(现在大都到酒店办喜宴),有的达数十席之多。新郎大母舅坐首席首位,新娘的兄弟则依排行从第二席起依次坐首位。宴至菜出毕,堂前开始鸣花炮、百子炮。新娘与新郎一起由陪郎、陪姑陪同,依次到各席敬酒。
简化婚礼 在婚礼上逐步抛弃旧的封建性的繁琐仪式,而走向简化,革除了大摆酒席、铺张浪费的旧习。目前主要的结婚仪式有:
集体婚礼 这是移风易俗、婚事新办的一种好形式,体现文明、节俭、热闹的原则,使新郎、新娘满意,双方家长高兴,对社会有利。其具体仪式都从实际出发,灵活多样。一般的做法是:先由主办单位(团、工会等)发出举办集体婚礼的通知,由参加者持单位介绍信和结婚证书报名,然后确定时间、地点举行婚礼,有的单位敲锣打鼓迎送新郎、新娘。其婚礼程式为:放鞭炮奏乐;新郎、新娘就位(上婚礼台);主婚人(主办单位领导)致祝词;向新郎、新娘献花;新郎、新娘向来宾致敬(鞠躬),分送喜糖;领导(一般是上一级党团组织负责人)讲话;新郎、新娘致谢词;新郎、新娘家长发言;余兴、鸣炮、奏乐、放电影和演出短小精悍、健康有趣的文艺节目。
旅行结婚 男女双方在领取结婚登记证后,向亲友发过喜糖,即利用婚假期间出外旅游,一般都选择著名风景区或大城市,边游览边过新婚生活,时称“旅行结婚”。这是一种新兴的结婚形式,受到一些青年的欢迎。旅行结婚的目的,或为避俗和省钱,或为游山览胜,或为探亲访友,或兼而为之。旅行回来后,一般仅家中人或邀几位至亲好友,办一二桌喜酒,举行简易酒会,祝贺新婚,一般都没有仪式。但也有回来仍然大摆酒席,遍飨送喜礼者。
简易酒会婚礼 即领取结婚证后,在家中举行简易酒会或小型舞会,请至亲好友出席宴饮,也没有什么仪式。
结婚种纪念树有些新婚夫妇结婚时,寻找适当地点,两人共同栽下两棵纪念树,称为“同心树”,它象征夫妇永结同心,婚姻美满,家庭幸福。树种有选择松柏,也有选择其他树种的。
男嫁女娶 建国后,男尊女卑的封建陈腐观念有所消除,男女平等的风气逐步建立。因此,在婚俗上“男嫁女娶”也在城乡中间逐渐形成。一般男到女家“入赘”后,在法律上保持其同样的继承权。
晚婚少育 解放后,经过宣传教育,多子多孙得福的封建观念有所改变。目前,普遍实行计划生育,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孩;提倡晚婚、晚生、少生、优生。这种冲破千年陋习的新风俗,得到群众的拥护,正在逐步形成中。传说畲族的祖先是狗头王,人身狗头。为什么人身狗头呢?古时候,高辛帝宫中有个左耳奇大的大耳婆。一天,高辛帝请医生替大耳婆治耳朵。医生却在耳朵里扣出一颗蛋来,群臣把蛋拿到宫中的一个楼上。天上的凤凰领着地上...
孟轲之母因为“孟母三迁”和“断机教子”等故事成为天下母仪的典范。但是孔子母亲颜征在的教子故事,却鲜为人知。其实,孔母在孔子的成长中同样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孔子家族先祖微仲,是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王的弟弟...
车村,一个很奇怪的名字。车村每年年初六都要从姚夫人庙里请出姚娘娘到村里巡游,保各家各户平安,各家各户都会在姚娘娘到来之前准备好祭品和香火祭拜娘娘。当天是车村一年中最热闹的一天。对于乡间的神仙,我见得很...
山西民间普遍信奉财神爷,希冀发财致富,商人更甚,商号店铺大都供奉财神爷。民间一般把赵公明视为财神,大约来源于《封神演义》,因他助商纣王抗周,被姜子牙治死。姜子牙封他为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统帅招宝天尊萧升...
世界上最高的女人我们都说姚巨人,但是世界上有一个女人比她还高,虽然不会打篮球,这名“壮汉”的身高竟达到了2.31,成为了世界上最高的女人。印度人艾伦,这名世界公认的最高女性,2...
很多事情我们习以为常,但却不知来源,比如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羊到底是怎么了要替罪?男宠和面首两个词到底有毛关系?犬子的爸爸为什么甘心当犬爹……常见又难解,细思极困惑。1、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中国...
会龙山雷祖庙会(简称雷会)是河湟地区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有着悠久的历史。会龙山龙福观是道教、佛教、藏传佛教为一体的民间信仰多元文化并存的地区(道教殿宇:雷祖殿、斗...
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后来合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
布依戏是盛开在贵州高原的一朵鲜花。它最先是从祭祀仪式跳神活动中孕育出来的。在跳神的基础上,先后创立了布依板凳戏,布依彩绸(即八音坐弹戏)和布依地戏。以后一些民间艺人,再经过改造、融合,使它逐渐成为布依...
壮族人民能歌善唱,右江一带称为“欢”,左江一带称为“诗”,桂北一带称为“比”和“欢”,都是唱山歌的意思。有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歌圩日期各地不同。以农历三月初三为最隆重。大山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