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司是个水韵之镇,水上运动尤具魅力。每年,龙舟赛、独竹漂和激流回旋活动等,都吸引一批批来自全国各地的体育健儿云集于此,书写一个“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别样刺激。下司,也因水上体育而更有魅力,名扬天下,获得“中国龙舟冠军之乡”的美誉。
下司古镇的清水江河道(又称“马尾河”)自然条件好,水源丰富,水流平缓,水质清澈,水面笔直宽阔,很适合发展水上体育运动。1992年3月10日,“下司龙舟训练基地”项目破土动工,修建长滩龙舟赛场和两岸共6级、长度为928米、可容纳数万名观众的看台。后来通过不断改造提升,“下司龙舟训练基地”最终建成,有长1200米、宽110米、深3米以上的龙舟赛道,水质达到国家JB3838-2002地表水二类标准,可设250米、500米、800米、1000米的四条标准赛道。
2004年,下司镇被贵州省民委、省体育局和省教育厅联合命名为“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龙舟训练基地”;2005年5月,下司镇被贵州省民宗委、省体育局联合命名为“中国西部龙舟城暨贵州省龙舟训练基地”;2013年2月,下司镇被国家民宗委、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命名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示范基地”。
自1989年起,下司镇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龙舟体育人才培养,强化运动员训练,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普及水上体育文化。全镇组建有业余龙舟运动员30多人,教练员1人。队员均为身强力壮、有丰富竞赛经验的爱好者;教练员为体育学院毕业生,拥有丰富的专业培训经验。镇政府定计划,定任务,不断强化对运动员的训练,并要求每次训练都备有“集训计划”和“训练方案”,制定详细的“天训练”和“周训练”计划,以确保完成课程。
自2005起,下司镇政府加大对基础设施设备的投入,使基地拥有标准大龙舟8条,小龙舟6条,以满足平时训练和举行大赛所需。到2007年,下司镇政府将下司民族中学作为龙舟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将“小龙舟”训练技能带进体育教学课堂和课外活动,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培训,坚持做到每周开展课外训练3至4次,每次开展时间达1个半小时以上,参训学生达52.6%以上,培养出一大批后备人才。每年,民间七月半即吃新节,全镇都要举行一次龙舟比赛活动,让运动员有更多机会参加赛事,积累竞赛经验。截止2017年,共培训出专业龙舟运动员500人次,输送合格运动员80余名。
通过努力,“下司龙舟训练基地”积累出一整套独特完整的训练模式,逐步形成3支召之即来、来之能赛的龙舟运动劲旅,即下司男子龙舟队,组建于1989年6月,到2017年有队员15人,年龄在20到55岁之间,均为龙里村村民;下司女子龙舟队,组建于2008年7月,到2017年有队员15人,均为龙里村村民;下司民族中学男女龙舟队,组建于1996年4月,有男运动员30人,女运动员30人,均为在校学生。
从1989年8月起,下司龙舟训练基地先后迎来了“贵州省首次龙舟赛”、“贵州省龙舟赛”、“贵州省第四届少数民族运动会龙舟赛”、“贵州省第六届少数民族运动会龙舟赛”、“全省青少年水上项目锦标赛”、“贵州省首届农民运动会龙舟赛”、“全国龙舟暨独竹漂邀请赛”、“中国·凯里全国龙舟邀请赛”、黔东南州建州60周年中国·凯里国际龙舟大奖赛、“多彩贵州·凯里国际龙舟邀请赛”等重大赛事的成功举办。自2005年到2017年,下司镇龙舟队共获得全国龙舟大赛金牌40余枚。其中,2007年,在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下司镇龙舟队夺得8枚金牌;2011年9月,在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下司龙舟队因夺得12个一等奖。
独竹漂是下司镇一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技项目。2007年6月,下司镇在黔东南州体育局、民宗局和麻江县体育中心共同支持下,引进独竹漂项目,并在下司民族中学建起一支有20余人的男、女独竹漂表演项目专业训练队,将“独竹舟”表演项目纳入学校课外训练中。队员均从具备游泳能力、身体健康、体质较好的学生中选拔。2008年,下司镇进一步注重独竹漂项目的开展与训练,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大胆探索,甚至引入人体力学知识进行训练与研究,让运动员全面掌握独竹漂身体素质训练方法和水上划行技术要领,不断找到水中平衡性,能在水中做“金鸡独立”“燕式平衡”“仰卧起坐”和“府卧撑”等10多种高难度表演动作。
到2009年,下司镇独竹漂队员发展到56人,其中女队员29人。到2017年,发展有技术高超的男运动员12人、女运动员14人,均为在校学生。2009年7月,下司镇独竹漂队伍代表贵州省参加在下司举办的“全国首届独竹漂邀请赛”,获得6金4银6铜的成绩。
皮划艇激流回旋训练基地是下司镇体育运动的又一响亮品牌。该基地全长490米,其中引水渠道长180米,赛道长310米,全程落差6.8米,水流量15-20米/秒。整个赛道由不规则的人造异地障碍物构成,有连续变换的漫流、蜿蜒急缓的剪切流和左右回旋的涡流等,2006年8月建成投入使用,2007年10月13日被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命名为“中国皮划艇协会贵州下司皮划艇激流回旋训练基地”。该基地将世界上所有激流回旋赛道的典型水流集于一身,为“贵州唯一、亚洲最好、世界一流”,具有中国独立知识产权,是可调节的半自然与半人工的奥运标准激流回旋竞训场地,在中国激流回旋界流传有“冬训四川米易,夏练贵州下司”的美誉。
由于在体育方面做出了成绩,1991年11月,下司镇被国家体委、国家民委评为“全国少数民族体育先进集体”;1992年,下司镇被贵州省人民政府表彰为“全省体育先进集体”;1992年8月,下司镇被国家民委、国家体委授予“全国民族体育先进集体”;2006年,下司镇被贵州省体育局记集体二等功一次。
历史上,下司古镇为苗族、仫佬族、畲族和汉族等多元文化交融之地,因而形成以苗族建筑和徽派建筑等集于一体、交相辉映、借鉴吸收、互相依托、共存共融的建筑风景,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岸江边的古镇核心区内,即清江村内。凡街道两侧,多为成排的一楼一底苗族木质结构建筑,间杂有少数以黛瓦、粉壁、马头墙为表型的徽派土砖结构建筑。
苗族、仫佬族木楼重檐青瓦,多为三间两进,也有五间两进,中间为堂屋,大门上带有腰门,门窗、吊瓜等雕刻精美。木楼两头外间,多建有长四尺、宽一尺二寸的“壁笼”(货柜),既保留有吊脚楼风格,又增添有商业交易功能。内层卧室多铺木板(楼板),前面房间一般作休息用,冬天可烤火。而清水江东岸的一些村寨,由于环境较为陡险,因而“吊脚”的特征越是明显。其特点为“穿斗式”木质结构,多建造在斜坡上,分3层,高约7米,占地约七八十平方米。底层用于堆放杂物或作牲口圈,二层为人住,顶层很矮,用于存放粮食。齐脚式楼房风格为一楼一底,高约6米,分两层,且为“退堂式”三开间,一头附带“厢房”或“偏厦”,占地约八九十平方米。其楼下住人,楼上存放粮食、生活用品等,也兼作客房,畜圈、禽窝、柴棚、厕所等则建于宅旁。
在底楼里,又由于前半部光线充足,为生活区用;后半部光线较暗,为休息区用。其中,正房中间为堂屋,地下设有“火塘”,正墙上设有“祖宗”神龛,为祭祀、商议要事之屋,厨房多设在挡头“偏厦”。早期,楼顶上多盖交错重叠的杉木皮。民国后,逐步盖上平顺严密、整齐美观的青瓦。苗族木楼通风性能好且干爽,很适宜居住。每个村寨,吊脚楼连片建在一起,廊檐相接,聚集成寨,形成鳞次栉比、依山就势、蔚为壮观的建筑群景观。
具有徽派风格的汉族民居,飞檐翘角,雕柱镂砖,青瓦如鳞,显得宅高院深,其多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搭建,注重内采光。一般高约六七米,占地面积约七八十平方米。少数生活富裕人家建有四合院,用料硕大,且注重装饰,甚至采用石雕。自清代起,曾流行“印子房”且风行一时。这种民居在外观上很像官方的印章,四四方方,堂堂正正,故得名,为当时大西南地区汉族民居广泛流行的风格。其高约六七米,占地面积约七八十平方米。其每个四方形房间,均以木料作桩和梁,然后配合泥土搭建而成,上盖瓦片,具有冬暖夏凉、防火防盗等功能。畲族民居多为“三开间”或“长五间”平房形式,周围环境较宽,条件好的人家还建厢房。
下司镇各民族居住风格和方式,一直流行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自进入21世纪后,随着砖木结构和砖混结构建筑的普遍出现,下司各类民居逐渐被一元化的四方形砖房所取代,特点不断消失。但在古镇核心区,自清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以来修建的大街、小街等花街古巷,禹王宫、观音阁、万寿宫、天后宫等多个古殿宇,众多错落有致的古民居、古围墙等,仍然留存,构成古镇建筑群。2011年1月,下司古镇建筑群被黔东南州政府列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后,下司古镇经进一步升级打造,许多建筑均得到包装改造,且复建和新建了大门牌坊、张先培纪念馆、阳明书院、风雨桥、广东会馆、接官亭、芦笙广场、女子书院、古戏台、字库塔、鼓楼等诸多景观,成为一个楼亭林立、檐角飞翘、古街通幽、宅院幽深、古色古香,既有“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的徽派建筑,也有“木屋、青瓦、花窗”的苗族民居的4A级旅游景区。
生活中拥有许多潜在的危险,有可能随时会出现,尤其是无法阻挡的那种灾害,不仅仅是人类的死亡,还会给整个大自然带来难以磨灭的损伤。今天排行榜123小编就来为大家列出世界十大灾难,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什么是天才,天才就是在智慧上超乎常人的人,他们的事迹和成就都可以说能让人惊叹的,那么到底有哪几位天才是公认的呢?下面本站就整理了世界十大天才,一起来看看吧!一、牛顿在世界十大天才中牛顿是英国人,被评价...
迢迢牵牛星两汉 佚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燕歌行二首·其一魏 曹丕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
根据美国CNN的研究,认为七种最让阿根廷人喜欢的食物如下:1、烤肉 Asado虽然这道菜在其他国家不过被称为“烧烤”,不过阿根廷的烧烤却是具有相当学问的,对于阿根廷人来说,没有什么比家庭烧烤或与朋友在...
春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节日,俗称“过年”。农历正月初一,即大年初一,也称“元日”或“元旦”。“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元是首的意思,“三元”就是一年的开始、四季的开始、12个月的开...
中国古代阅兵有数千年的历史,第一部编年史《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指国家的公祭仪式,“戎”是国家的军事行动或战争。阅兵仪式,既是“祀”,也是“戎”,是当之无愧的国家大事。孟津观兵伐纣...
在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广场的绿树鲜花中,一座标志性建筑巍然矗立,这就是苏联红军烈士纪念塔。这座为纪念对日作战中英勇牺牲的23名苏联红军贝加尔湖方面军飞行员而修建的纪念塔,是当时苏军在东北各地所建纪念塔建筑...
“百鸟衣” 是苗家人不老的传说。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就流传着“百鸟衣节”这个古老的节日。在杆洞乡,苗家每年都会欢度这个盛会。苗家人无论男女老少,个个身穿节日盛装,精神饱满,围在村中的平地上。苗哥们兴高采...
“青砖碧瓦古民房,翘角雕檐图画廊。”好一幅炊烟袅袅、生活安详的民居图景,这就是广西灌阳县月岭村今天的写照。被称为桂北民居“神秘的大观园”的月岭村,以规划得体,施工精巧的古民居建筑而成名,现在是广西重点...
沈万三故居,位于周庄镇东垞。是周庄富贵园根据历史资料和历史原貌,在原址精心设计、精心修建、精心布置的仿明式建筑。故居参照沈万三致富的各种传说、经商的坎坷历史、一生的传奇经历和沈家生活起居的场景,通过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