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河南唐河白玉山普化寺

夏波子2024-02-22

河南唐河白玉山普化寺

普化寺位于唐南古镇黑龙镇东北角白玉山旅游风景区,距唐河县城25公里处,毗邻豫s240线,交通便利,历史悠久,建筑占地5620平方米,有山脚、山腰、山顶五座综合性庙宇数十座古建筑,是豫西南最大的佛教活动场所和宗教文化旅游圣地之一。

普化寺始建于元末,鼎盛于明清,几度风雨沧桑,几度毁坏重建,历经三百年悠悠岁月,至如今古迹犹存。近几年经重修扩建,直心道场、接引阁、舍利塔、迎香阁、普化寺五座综合性庙宇依山傍势,斗角飞檐,雕梁画栋,流光溢彩;青灯古佛,梵音唱晚,令人流连忘返。

普化寺主建筑群包括四重主殿、两厢殿、藏经阁、左右钟鼓楼、曲桥、观渔池、凉亭、殿前广场,管理房、客房、水、电等基础设施齐全,588级石阶把各景点连为一体,另有1000余米环山水泥路直通山顶。山下和山上有两处总面积7000余平方米的硬化停车场,便于游客往来。山脚西部,有仿古一条街,尽兴之余,可品尝一下风味小吃,购买一些纪念品。

白玉山三月三古庙会历史悠久,规模宏大。自元末建寺以来,每逢农历三月初三日,各地香客游人结伴赶会,祈福游玩,车如流水;贩夫走卒云集,流通有无,兜售南北奇货,叫卖吆喝之声此起彼伏;杂耍猴戏、歌舞戏曲、肘阁唢呐、腰鼓舞狮等民间文艺,纷纷登台献技。整个会场人头攒动,摩肩继踵,人行蜗步,车如蚁行,热闹非常。

百里方圆,两省八县,赶赴盛会,人流如潮。三日正会,日人流高达十余万人,是方圆百里群众的文化和经济盛会。

白玉山风景秀美。东部群山连绵,叠翠重峦;西部冲积平原,沃野千里,盖碧铺绿,唐枣路一路如带,贯穿南北;南看龙山全景,塔炉林立;北望唐河滔滔,赛镜胜玉。

白玉山原名发山,海拔255米,属桐柏山余脉。上树翠石莹,山顶有普化寺。相传元顺帝夜梦豫州南有一光芒四射的白玉,就命人四处查寻,众人寻到此山时,见山顶果有一块巨大白玉在阳光下发出七彩祥光,元顺帝勅命在山顶修筑白玉寺,并派少林方丈妙悟大师的师弟妙玄任白玉寺住持,保护山顶这块宝石。

据传,明朝永乐年间,明惠帝朱允炆曾在此避难,削发为僧,修佛法普渡众生,因此明成祖朱棣传旨,将白玉山改名为发山,白玉寺改名为普化寺。相传“阅罢楞严馨懒敲,笑看黄屋寄团瓢。南来嶂岭千层回,北望天门万里遥。款段久忘飞凤辇,袈裟新换衮龙袍。百官不知今何处,唯有群鸟早晚朝”之佳名,便是他出家后所作,且至今仍在此广为流传。

1940年,该寺改名为普化讲寺。十年浩劫,寺院被毁,变为废墟。1992年10月,地方政府批准重建。由真廓法师住持,并建大雄宝殿,毗卢殿,水陆殿,玉佛楼及左右配房数十间。2000年2月真廓法师舍报西归。由如真法师住持。

如真法师住持以来,为了师父遗愿,任劳任怨,身先士卒,亲自带领僧众搬砖运佤,担沙砌石。先后建有:塔院,下院“直心庵”,中院“接引阁”,念佛堂,天王殿,观音殿,客堂,钟鼓楼及寮房娄十间。

普化讲寺现存的古迹有卓锡泉。相传宋朝灵济禅师住持此山时,见山无水,卓“锡”而泉涌故名。汉朝建有三道山寨,是当地富家避难防匪之用,屡遭被毁。2001年寺院修复第二道寨墙。另有:佛号石,阴雨石,定心石等多处景点。

现在的普化讲寺规模已具,建筑面积约20多亩,房屋150多间,五重殿四道院。古刹又见重光。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