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县子贡墓目前是浚县县保。
在元代之前,凡是来到浚县的达官显贵们,经常会到子贡墓谒拜祭祀,香火很盛。元末,东张庄一杜姓村民,恨官府来祭祀子贡拢乱了生活,乘红巾军入浚之乱,夜间平子贡墓,砸碎石碑,并将子贡石像移到了大伾山脚下的一处墓冢处,自元末到明末,子贡伪墓竟被误祭200余年。
后来随着政局的稳定,民众的安居乐业,官府重拾对子贡的祭祀活动,先后在明正统和正德年间对大伾山南的子贡假墓地进行过两次修建。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县令宁时馍在阅读旧县志时,发现子贡墓在大伾山东南8里许的东张庄村的记载,遂对大伾山南的子贡墓产生了疑惑,就到张庄察访,在一名叫孟博的80多岁的老人指点下,在张庄村北找到了墓穴和子贡墓碑碎石,找到子贡墓后,宁县令随又命人开挖大伾山下的所谓子贡墓,见墓穴洞门石头上题着“萧平川林丘”五字。经查考方知是北宋萧平川与契丹族世婚的贵族之墓,宁时馍报请郡台,将子贡石像移回了张庄,在原址重建墓祠,“轮人为值,筑崇墉,树嘉木,”并立《改正先贤子贡墓祠记》碑。
清代,子贡墓经过多次修葺和扩建后,墓地有了相当规模。墓祠坐北朝南,南端有四柱三间式石坊、过石坊门、南北甬道直达大殿、石马、石羊、文武翁仲排列左右,正殿三楹,供子贡雕像,两翼为东西簃室,大门两侧各建小室,为看守者居住,祠院四周,筑有高墙。正殿之后,是子贡墓,高达3米余有余,整个墓园占地30余亩,建筑“栋宇丽整像设俨备”,古柏参天,百株有余。
东张庄村的老人们回忆说,一九五八年以前,子贡墓挺气派,前边立着石牌坊,进了牌坊门,是甬道,甬道两旁和柏林里,立着各种石兽、石人,5间大殿,殿中立子贡石像,大展西边各有3间廊房。
目前子贡墓仅土堆一个,土堆墓冢前立有新近立的“先贤端木子贡之墓”碑。
端木赐,字子贡,春秋时期卫国黎(今浚县)人,孔子高徒,七十二贤之一,在儒学方面很有造就,被人们称“亚圣”。唐玄宗时,被追封为“黎侯”;北宋真宗时又追封为“黎阳公”,后又改称“黎公”。子贡故于齐,归葬故里浚县。子贡墓在大伾山东南东张庄村西北隅。浚县自宋代就开始建有子贡专祠。宋微宗政和五年,孟昌龄为都水使,因浚县为子贡故里,请建专祠于浮丘山。明弘治间,又建专祠于城东南。明嘉靖年间,复建别祠于城西之宜沟镇。熹宗天启九年,县令宁时馍又重修祠于城内南大街路东。
浚县子贡墓和宜沟镇的子贡祠曾得到清康熙皇帝的圣眷。康熙皇帝曾亲谒宜沟子贡祠,遣皇子谒浚县子贡墓,并御笔“贤哲遗庥”匾赐给子贡墓祠。
子贡家居浚县,为何在汤阴的宜沟镇建祠堂呢?原来,清雍正以前,宜沟分南镇和北镇,南镇属浚县管辖,是浚县地。古代有“官不入民家”之礼俗,南来北往的文武百官要祭拜子贡很不方便,所以,明万历年间,端木子贡后人就在宜沟的官道旁修建了子贡祠,以供官民祭拜,祠内供奉有子贡塑像,子贡祠坐落在南门外铜佛寺左前方,驿路西侧。据说,子贡祠堂为四楹,重门列於前,松柏列其侧,名黎公别祠。立坊于大道,题曰“子贡故里”。创于明嘉靖三十九年,浚县县令葛慈始建,继任县令徐廷裸完成。宜沟镇南1公里处有地30余亩,人称僧地,每年收入供祠内开支。
为什么浚县子贡祠能得到康熙皇帝赐匾呢?这得从子贡的第七十代孙端木谦说起。端木谦父端木秀,端木秀生镒、晋、颧、谦四子,谦最小。原居于山东济宁,端木益为济宁州儒学奉祠生。端木谦字吉六,号霁青。康熙二十三年,康熙帝东巡。周公后裔七十三代孙世袭奉祀生员东野沛然上疏吁恩,康熙帝封沛然世袭五经博士,和孔、颜、曾、孟、仲氏同样待遇。是时,子贡后裔端木谦、端木直亦上疏请,部议不允。(王士禛《池北偶谈》)。后来康熙南巡,驾幸孔林,端木谦得以觐见,呈上《端木氏家谱》,康熙见其宗谱,方知端木谦为子贡七十代后裔,康熙帝非常景仰圣门贤人子贡。据说,孔林里的“子贡手植楷”,遇雷焚毁,仅留残桩。康熙皇帝得知此事,诏令在旁重植楷树一株,并立碑刻石纪念。为表彰子贡功德,康熙帝敕封端木谦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端木谦具呈大名府,回浚县修理家庙,栽种树木。端木谦回归祖居,迁移至河南浚县,成为北宗始祖,其后代以长门长子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主持续修族谱,南宗仍留居曲阜。自此,清祀子贡活动中心由东鲁之阙里,迁移至河南浚县。
康熙四十二年(1703)十二月初七日,康熙帝玄烨西巡回京,路经浚县宜沟镇。康熙帝拜谒了子贡祠,并召见了端木谦。端木谦在宜沟陪同康熙帝拜谒了先祖,并乘机跪拜,乞求御书匾字。康熙帝玄烨当场答应,但当时宜沟镇地方太过简陋,不便圣驾久停。康熙帝到达直隶磁州杜村铺后,摆开御案,亲笔御书“贤哲遗庥”四字赐给浚县子贡墓祠悬挂,又遣其子至浚县谒子贡墓祠。此事《清史稿·圣祖本纪》有记载,《浚县志·大事记》(1990版)也有载述。(朱中月)
八月月圆节是拉祜族的传统节日。农历八月十五这天晚上,要把自己的瓜果和谷等选最好的拿来献月亮,因为月亮为人们分明耕种的节令。当月亮升起的时候,各家把选来的南瓜、黄瓜、包谷、谷穗、水果等(其中梨是不可缺少...
梅山文化,点点滴滴的汇聚,集成古代文明的瑰宝,其中那些独特的地名传说,更是古老长河中迸出的浪花。地处新化县桑梓镇石窖村北面的前程村,俗名叫玉米冲,讲起这一地名原由,是一段沧桑久远而讽渝深刻的故事。康熙...
传说畲族的祖先是狗头王,人身狗头。为什么人身狗头呢?古时候,高辛帝宫中有个左耳奇大的大耳婆。一天,高辛帝请医生替大耳婆治耳朵。医生却在耳朵里扣出一颗蛋来,群臣把蛋拿到宫中的一个楼上。天上的凤凰领着地上...
孟轲之母因为“孟母三迁”和“断机教子”等故事成为天下母仪的典范。但是孔子母亲颜征在的教子故事,却鲜为人知。其实,孔母在孔子的成长中同样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孔子家族先祖微仲,是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王的弟弟...
车村,一个很奇怪的名字。车村每年年初六都要从姚夫人庙里请出姚娘娘到村里巡游,保各家各户平安,各家各户都会在姚娘娘到来之前准备好祭品和香火祭拜娘娘。当天是车村一年中最热闹的一天。对于乡间的神仙,我见得很...
山西民间普遍信奉财神爷,希冀发财致富,商人更甚,商号店铺大都供奉财神爷。民间一般把赵公明视为财神,大约来源于《封神演义》,因他助商纣王抗周,被姜子牙治死。姜子牙封他为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统帅招宝天尊萧升...
世界上最高的女人我们都说姚巨人,但是世界上有一个女人比她还高,虽然不会打篮球,这名“壮汉”的身高竟达到了2.31,成为了世界上最高的女人。印度人艾伦,这名世界公认的最高女性,2...
很多事情我们习以为常,但却不知来源,比如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羊到底是怎么了要替罪?男宠和面首两个词到底有毛关系?犬子的爸爸为什么甘心当犬爹……常见又难解,细思极困惑。1、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中国...
会龙山雷祖庙会(简称雷会)是河湟地区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有着悠久的历史。会龙山龙福观是道教、佛教、藏传佛教为一体的民间信仰多元文化并存的地区(道教殿宇:雷祖殿、斗...
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后来合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