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广西桂林叠彩山 名人留迹最多的山

喜兰2023-09-19

广西桂林叠彩山 名人留迹最多的山

叠彩山旧名桂山,位于桂林市中山北路与叠彩路交汇处,东临漓江。叠彩山与城中的独秀峰、漓江畔的伏波山鼎足而立,同为城内的游览胜地。

名人到广西留迹最多的山是桂林叠彩山。

早在1100多年前的唐代,桂管观察使元晦就已开发叠彩山,筑道路,建亭阁,植花木,他撰写的《叠彩山记》和《四望山记》刻在岩石上。此后,中外的名人学士、政要嘉宾慕名纷至沓来,络绎不绝。

刘克庄、朱晞颜、袁枚、康有为、孙中山、宋庆龄、朱德、陈毅、邓小平等及诸多的外国国王、总理、政要,都在叠彩山留下了足迹,许多人还有诗文碑刻流传。

广西桂林叠彩山 名人留迹最多的山

如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广西巡抚梁章钜于风洞前立“常熟瞿忠宣、江陵张忠烈二公成仁处”碑;抗日战争期间,在僧舍遗址建成“仰止堂”;1959年又集魏碑刻匾于堂内,刻瞿、张画像、生平传略和就义诗《浩气吟》、郭沫若的诗作《瞿、张二公像赞》;均是纪念1651年(南明永历五年)在桂林抗清被俘、不屈被害的南明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兵部尚书瞿式耜和兵部右侍郎、总督诸路军务张同敞的。

又如1895年初(清光绪二十年十二月)和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变法维新著名代表康有为两次来桂林,在叠彩山景风阁住了40天,他发现于越山东麓和北侧的2个岩洞,命名为康岩、素洞并题刻,康有为还书写了一首七律诗。

1922年孙中山先生北伐住在桂林时,与夫人宋庆龄在桂林叠彩山合影留念。

人赞“心赤貌慈人瑞人师,形神宛在坚弥高弥”的著名学者,抗战时期积极参加救亡运动,被尊为爱国老人的马相伯,应李宗仁邀请来桂,在景风阁住了一年。现风洞内刻有马相伯夫子侧面头像。

1963年1月,朱德、徐特立、吴玉章、谢觉哉四老同登明月峰,并在峰顶留下了唱和诗刻。同年2月,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陪同柬埔寨国王诺罗敦•西哈努克游叠彩山,现风洞口刻有陈毅的诗句“愿作桂林人,不愿作神仙”。

叠彩山历代名人的摩崖题刻200多件,摩崖造像90多尊,主要分布在风洞和仙鹤洞两处。风洞造像多为唐末宋初的佛教艺术品,仙鹤洞多为明清时期的诗文、题名、图榜等。

广西桂林叠彩山 名人留迹最多的山

叠彩山石刻造像1981年列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叠彩山占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由明月峰、仙鹤峰和四望山、于越山组成,横亘市区,景色优美,又易于攀登,为桂林山景中的一个热点。

山中佳景甚多,有叠彩亭、于越阁、瞿张二公成仁碑、仰止堂、风洞、叠彩楼、望江亭和拿云亭等名胜。山上历代名人的摩崖石刻尤多,为文物的精华。若登上明月峰,驻足拿云亭,全城景色画书眼底。“一面晴风四面山,望疑仙境在人间”。

叠彩山名,是由唐朝元稹的侄子元晦游览了叠彩山之后,写了篇《叠彩山记》,记中说:“按图经,山以石文横布,彩翠相间,若叠彩然,故以为名。”叠彩山山石如锦彩绸缎,层层相叠而得名。在清朝文人秦焕创建的叠彩亭的右角,看明月峰横断的崖壁,若“彩翠相间”的锦缎。这里是摄影“叠彩”的最佳角度。

在叠彩山东麓的漓江边上,有一高4米,宽2~3 米,长10米,南北穿透的山洞,叫木龙洞。相传从前洞口有一株酷似蛟龙的古树,因生在悬崖上,根曲枝虬,有一年洪水突涨时化龙入海,只留下了这个“空明一径通人游”的木龙洞。洞口北约20来的一块巨大的蛤蟆石上,建有一座喇嘛古塔,塔高4米,用一块巨石雕凿而成,塔基成鼓形莲瓣,塔身如瓶形,四面雕行佛像,塔顶为12层相轮,六角屋形伞盖及葫芦形宝顶。该塔建于唐代,是广西最古老的石塔之一。宋代谭舜臣的《木龙洞游览题名》描绘道:“下临江岩,参唐代佛塔,览风帆沙鸟,江山之胜,此为最焉。”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