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阳县城东18公里的黄河西岸,天造地设了一座形似巨蝎的神山名福山,俗称蝎子山。因环壑而显高,非平地现突兀。山上建有祈福灵验的福山寺,清同治年间“福山募化碑记”载:“予庄东南壑,孤峰耸出,翠柏森列,庙貌巍峨,神像庄严,载在邑志,厥名福山”。贾平凹题诗道:“人人都说石山好,哪知土山庙中妙。无水遍山林木秀,无峰四周沟壑明。”游人题有“聚宝盆,福寿山,蝎子爬在盆中间。藏身露影壮志远,盆景妙趣出天然。文革中,因村内十几名产妇连续暴亡(因食用生榨棉子油、身体抵抗力差所致),村人疑因动了蝎子山、致山神震怒,遂在山门处筑墙阻绝上山破坏,庙宇建筑得以幸存。”
2003年9月24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将“福山寺”确定为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蝎子山头部从沟壑缺口中瞅向东边的黄河,尾巴甩向西边的灵泉村。传说蝎子把灵泉村叮肿了、叮发了。此言果然不虚,该村辈辈出能人、名人(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大将党守素、现代学者党晴梵等),村里相当富庶,号称财东村。村西村南两个古城门、村内明清古民居、古石雕保存完好。西城门外雕“金汤巩固”,内刻“笏拄西爽”。南城门砖洞外额上题“人心安堵”,内题“财阜南熏”。 紧挨南城门的关帝庙里的石雕旗杆、石刻栏杆,村子里的祠堂、拴马桩、上马石、古老的四合院保存至今。
游蝎子山,要从南边合洽路大转盘处进入。高大的牌坊横跨晴空,正面的“福山”二字系由陕西省原书协主席、本县书法大家雷珍民题写,背面的“厚德载福”四字则由公认的合阳第一笔西河王德荣题写。宽敞笔直的福道两边,塔柏、中槐绵延710米。
景区大门口贾平凹题写的“福门”二字,镶嵌于雕梁画栋的红柱琉璃瓦间,煞是气派。福门外,两边设有生态化停车场,绿树掩映,安全监控全方位覆盖。西设售票厅,东边洗手间(里外都有)。福门内外均有售卖以蝎子为特色的工艺美术纪念品,价格公道,绝无其他旅游胜地的缠售和宰客现象。
进入福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只巨型蝎子造型的主题石雕,是理想的留影之处。东边登高有陈忠实题写的“福音”阁、直行可临土崖边红木栏杆围成的、由长安茹桂题写的“览福”台,蝎子山全景在这两处均可尽收眼底,留影背靠福山很吉利。西边的万福广场,福地、福墙上雕刻着无数福字和12生肖图案,更神奇的是中间福轮周围几米之内发声,东西北三面福墙都会有回音。
沿着两边雕有二龙戏珠的17级台阶拾级而下,党宪宗撰写的《福山赋》石壁横矗眼前。左边是法会时香气缭绕、铙钹叮咚、僧影憧憧的千手观音殿,右边是登蝎子山的竞秀门,门口南边挺立的一块白色花岗岩石,就像一个庄严的士兵在常年站岗,上刻吴三大题写的“天蝎赐福”四个大字。门口的一对石狮子一定要摸一摸。因为这里是蝎子刺,一摸被叮就发。
伫立蝎子刺坡头东顾,一座玲珑的袖珍山头被万束翠柏环绕,红墙黄瓦掩映其间。北边隔沟三丈多高的古土城墙上,硕大无比的红色“福山”二字颇显气派。依次连下坡道地面上雕着的“福禄寿喜财”五级平台,洞穿肖云儒题写着“福路”的探幽亭,漫步走过弯曲的旁边是悬崖峭壁的甬道,顿觉形神俱似蝎子尾巴。道旁山墙遮挡,倒也不觉两边悬空。
拾级而登,山腰被一土地亭拦住去路。右边是“渐与俗尘远”,供奉着土地正神(俗称土地爷、土地神,是村社守护神,保佑丰收添口六畜旺,宋后有人烟处皆有土地庙,明清后以历代名人作各方土地),左边是“时闻山鸟鸣”,供奉着护山神,提示游人已脱离红尘,进入禅地。
再登几十级台阶,一白色牌坊凌空飞架,全是石头构造。正面竖书“钟灵”,横书“更上层楼”,两边题联“长歌游宝地,徙倚对珠林”。背面竖刻“毓秀”,横题“白云深处”,两边题联 “半岭通佳气,中锋绕瑞烟”。
穿过两边交接的兄弟祈福柏,来到山顶,始建于唐贞观年间、重修于明万历23年(1595年)的福山建筑群赫然眼前。庙门坐东向西,面对灵泉村庄。庙门后有块保存完好的大明万历二十三年“重修古佛三清三官十代名医碑记”石碑,上载:“先是此地原有神庙一座,遇地震庙宇倾颓,地势四面决绝,只留此峰,耸然秀出,至今上二十一年。” 山门外书“秀夺终南”,内书“天开一峰”,极其雄伟。门口两边砖雕对联一副:“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池”,外方内圆,四角蝙蝠环绕。砖雕下大门两边有面黑多须、头戴铁冠、手执铁鞭、座骑黑虎、一鞭打死姜子牙(被广成子救活)、后被姜子牙封为“迎祥纳福、追逃捕亡”的武财神赵公明和王灵官二位守门护法,保护福山平安。门内有抽签算卦处,特别灵验。门殿两边,南设钟楼,北树鼓楼,晨钟暮鼓,余音袅袅。
寺庙前后两进院落,西南角挎一书院,共有各种古建筑20座。 前院四角各有一颗柏树,挂满吉祥红带。院中安放一座铁制香鼎,香烟缭绕,使人顿生烧香祈福之意。据说烧高香时,香的高度不能高过神像的鼻子,否则神明不能请受香火。甲骨文中,“福”字是“两手捧酒献于祭台之上”的会意字,是人们祭祀神佛祈祷得到福报的意思。《尚书》中有“五福”之说:“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在“福禄寿喜财吉”六大吉祥中“福”居首位。
前院东边正前方是大雄宝殿,中间供奉释迦牟尼(又称如来佛、佛祖、佛陀、佛),身前协侍是迦叶(佛教第一次结集的召集人,有第一祖师之称)和阿南(意为欢乐喜庆,因谨记佛陀言行,被称为“多闻第一”)两弟子(罗汉、和尚、比丘)。
两边协侍,南有文殊菩萨(佛陀左协侍,众菩萨之母之师,道场在山西五台山,左手持青莲花,右手执犀利宝剑,坐骑威猛青狮,象征“大智”,与“大慈”观音、“大愿”地藏、“大行”普贤并称四大菩萨)、大势至菩萨(手捧莲花,以智慧之光普照一切)、药王菩萨(手捧药葫芦);北有普贤菩萨(佛陀右协侍,诸佛之子,和佛陀、文殊菩萨合称“华严三圣”,坐骑六牙白象,理德行德,住四川峨眉山)、地藏王菩萨(冥界主宰,发誓“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以安徽九华山为道场,手捧阴阳镜,救度沉沦地狱的罪鬼,农历7月30为诞辰日)、眼光菩萨(手捧一眼)。
背面是观世音菩萨(略称观音、大士,意为观世人呼叫而垂救,即“觉有情”“道众生”,管领浙江普陀山,相传唐代在舟山群岛潮音古洞现身,有33化身,可变换性别身份,宋代后变为女士,农历2月19诞辰日、6月19成道日、9月19出家日统称“观音香会”),左右协侍是金童善财和玉女龙女。
拜佛时,要双手合十,跪在佛前,焚香祈福,真诚地默念祈祷内容。
正殿南厢的“夫妻殿”是华岳三圣母和夫刘彦昌的塑像。
北厢是“送子观音殿”,有3 个送子娘娘(送子观音、九天玄女娘娘和宋太祖时的花蕊夫人)和6个“娃娃大哥”的塑像。
前院两庑,南边是“十代名医殿”,供奉着战国时神医扁鹊、东汉医圣张仲景、唐代药王孙思邈、明朝集医学大成者李时珍等历代名医的彩色泥塑像。北边是刘关张“三义庙”。关圣帝君是唯一被佛道儒三家崇拜的神,佛教是护法加蓝神;道教尊为荡魔真君、伏魔大帝、昭明翊圣天尊,简称关公、关帝,俗称关老爷;儒家把关羽当作“忠孝节义”的象征,尊称为“关圣帝君"、“武王”、“武圣人”,俨然与“文王”、“文圣人”孔老夫子并肩而立。全国各类庙宇中,关帝庙最多,山西运城解州关帝庙最大。
孟加拉国人以米饭为主食,也喜欢各种各样的甜食。他们对中餐倍加喜欢。当地人除了在高级饭馆或正式社交场合使用刀叉外,平时一般用右手抓食取饭。男子和妇女通常是分开就餐。家中妇女常在男子吃过饭之后才用餐。在吃...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民间音乐主要包涵在传统的春节社火、木偶戏、锁呐和南北山区山民们哼唱的山歌,目前已濒临失传。传统社火曲传统社火主要有步社火、夜社火等形式。其中主要传唱的社火曲普遍为《渡船曲》,小曲有《十...
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云龙等地服饰的款式略异,但基本构件一致。男痕迹由对襟白衬衫、黑领褂、大筒裤、剪口布鞋等件组成。女装由蓝、白、雅布(淡蓝)等色布制成的右衽大襟衬衫、领褂、围腰(围裙)、飘带、...
竹板书形成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竹板书的表演方式为一个人右手持大板、左手持节子板站唱。竹板书老艺人口头传说:嘉庆年间,皇太后寿终,上谕京师百日之内禁止动用管弦乐器,致使北京许多艺人难以...
秦皇岛,是渤海湾西北岸一片普通而又神奇的土地,一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活剧。秦皇岛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因公元前215...
人有生就有死,谁也逃避不了。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丧葬习俗,从古至今流传了几千年中国文化文明历史,它涵盖了儒、道、佛三教派思想理念。在湖南省郴州市最南边陲的桂东县,淳朴的祖祖辈辈对丧葬习俗历来非常重视,在...
水尾圣娘信仰的形成东郊水尾圣娘庙,位于海南省文昌市东郊镇椰海村委会坡尾村,庙中供奉着南天闪电感应火雷水尾圣娘。但是当地人平时并不直呼水尾圣娘的名号,而是简单亲切地称其为“婆祖”。(“婆祖”最初是海南人...
西盟佤族衣服,多为佤族妇女自己纺织的棉、麻布做成,有衣、裤、裙、毯子、挎包、槟榔袋、包头等,也有从外民族购买的布匹、衣服和棉毯等。装饰品有银、锡制作而成的头箍、手箍项圈、耳环、手镯,还有用竹、藤制作而...
坦桑尼亚信奉基督教的人占44%(其中天主教占28.2%),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占32.5%,信奉传统宗教的人占22.8%,其他占0.7%。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的人忌讳13和星期五;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忌讳谈...
张家界“三分坪,七分山”,老百姓世代与高山相伴,也与背篓结下不解之缘。姑娘出嫁,要织“洗衣背篓”作陪嫁。洗衣背篓 小巧玲珑,蔑丝细腻,图案别致,花纹精妙,是新娘子巧手勤劳的“招牌”;女儿生孩 子,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