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古代建筑,亭台楼阁,山庄水榭,造型独特,精致大气。而亭,却灵巧轻盈,楚楚动人。各式各样的亭,遍布大江南北,亭亭玉立,风采翩然。
《释名·释宫室》云:“亭,停也,人所停集也。”亭原是供旅人途中遮荫避雨,稍事停憩的简易建筑。大多坐落在村头,路旁,渡口和山野之间,供过往行人歇脚,称为路亭。有些路亭会有壁画和雕刻,有文人墨客途经此处,观其景致,品其联额,亦会借题发挥,即兴作诗,题于亭壁。而有不同见解者,便又加以点评,路亭成了诗亭。饶州干越亭上的题诗就有上百首。晚唐诗人薛能经过蜀地飞泉亭时,曾看到“亭中有诗板百余”。
两晋时期,文人雅士常在亭间集会,诗酒唱和。浙江绍兴西南的兰亭,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这天,王羲之与名士谢安、孙统、孙绰等42人于此宴集,众人列坐水边,酒杯盛满黄酒,放入曲折流动的水道中,随波逐流,酒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就饮酒赋诗,此次雅集,《兰亭序》得以诞生,天下闻名。
大凡风景胜地,多有亭缀其间。泰山天柱峰顶西面有望河亭,每至晚霞西映,山亭一片火红,可观“黄河金带”和“云海玉盘”。四川青城山的茅亭,杉木为柱,树皮盖顶,抑或干脆依树而建,就其干为柱,以其根为凳,枯枝古藤装修栏杆,不似雕工,胜似雕工,极具天然情趣,与清幽的山林景色融为一体,如自然生长,生机勃发。遇雨时滴水不漏,天晴,则沥下点点甘霖。绿盖红妆锦绣乡,虚亭面面纳湖光。潋滟湖水之上,亭更有一番韵味和浪漫气息。杨万里《池亭》一诗中言道:“小沼才阶下,孤亭恰水边。揩磨一玉镜,上下两青天。”且看小桥那头,绿树掩映中隐现翘角飞檐,青荷擎盖,绿柳垂青,倒影如画,别有天地在人间。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亭,自古送别之所,古驿站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楼中人望尽天涯路,柔肠百转难解相思苦。“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好去者,望前程万里!”那崔莺莺十里长亭送别张生,盼他早日高中归来,虽有离愁,更多的却是欢喜与企盼。
亭是大自然中的幽雅小品,它空灵,通透,极具诗词画意的一种空间美。亭之妙处,在于“虚”,在于“空”。虚空纳万境。清代画家戴醇士说:“群山郁苍,群森荟蔚,宁亭翼然,吐纳云气。”一座空亭竟成为山川灵气动荡吐纳的交点和山川精神聚积的处所。金元时期的画家倪云林每画山水,多置空亭,张宣题倪画《溪亭山色图》诗云:“石滑岩前雨,泉香树杪风,江山无限景,都聚一亭中。”
小红桥外小红亭,小红亭畔,高柳万蝉声。苏州网狮园,有亭名“月到风来”,风月为我所有矣。静坐亭中,观行云流水,鸟飞花落,佳境天成,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天地之间若是没有了亭,将缺失多少自然生命的生机意趣!
“关老爷,骑红马,不见金钱只管打”----山东莱州民歌。现在很多朋友的家里,或者公司店铺都供奉着财神,财神真的可以招财吗?民间相信是可以的,但是自己连供的财神是谁,如何供奉都不明白,怎么为自己招财呢?...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
茶,是回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传统饮料,是回族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回族饮茶的历史悠久,相传回族先民在唐朝贞观年间就开始饮茶。“惟回教初传,曾有一部来自海路,盖居苏杭,产茶之区,回民或此时染有嗜好,...
在陇东,差不多每个民间节日都要做面花。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迎请灶神,就要敬供枣山面塑。有的在除夕夜就要用未发酵的荞麦面做成12盏或8盏不等的面灯,12盏面灯代表12个月和十二生肖。到了正月二十三晚上,送...
古代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对外出旅行充满畏惧。不管是帝王,还是平民百姓,外出旅行之前一定要占卜,挑选吉日出行。天子即位、帝王出行、军队出征这样的国家大事,也会事先占卜,以测吉凶。比如汉文帝在即位之前犹豫...
需要防弹专座的人,非富即贵,一般都是有名的富豪或是国家领导人。大权在握或是富可敌国,都需要时刻提防遭人毒手,暗中不知道有多少枪口正对准着他们。十大世界上最贵的防弹车基本都是在原版豪车的基础上进行改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语言大师。是新中国第一个获得“人民艺术家”的作家。曾任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老舍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四世同堂》、《骆驼...
伊拉克节日伊拉克的新年就是回历(伊斯兰教历)的新年,09年的新年是12月18日,回历的1月1日。国庆日:7月17日阿拉伯椰枣节:9月15日...
喀麦隆全称喀麦隆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Cameroun,法语:La République du Cameroun)。国土面积47.54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西部,西南濒几内亚湾...
1940年代初期,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开展了新秧歌运动,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学习秧歌、腰鼓,掌握了基本的动律特征和典型的舞姿动态后,升华为规范的、新农民形象的舞蹈动作,形成新型的秧歌和腰鼓,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