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子巷原名糖子巷:唐子巷在老城区中部偏南一带,位于南大街向南第一个十字路口路东,街道大体上是东西走向。东边起自主事胡同,由东向西直到南大街东口,长250米,宽6米。这是一条历史悠久的古街,据明朝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刻的石碑《创开义巷记》载:该街原名叫糖子巷,由于糖与唐同音,唐字系独体字,笔画少并且容易写,故逐渐演变为唐子巷。一直沿用至今,没有变更改名。
以前,唐子巷居住的大户、老户有6家,巷子路南有王家、褚家、孟家,路北有沙家、周家和阴家。这几家有大宅院,房屋多,人口也多。巷子东头有一口苦水井,人没法吃,街上的人都为吃水发愁。王家和沙家商量决定再挖一口甜水井,经过认真勘察地形,在街的西头选定井址。王家、沙家急公好义的善举感动了上苍,最后,终于挖出了一口甜水井,井中的水清凉甘甜,好吃得很。巷子里的人家从此吃上了甜井水。
当时,西大街东段、东大街西段、南大街、市府前街、书院街等附近好多条街上的居民都来这里打水。附近一些无业居民便来此井打水,以卖水来维持生计。有的人推小木轮车送水,也有买不起小木车的,就用一根扁担,两只水筲担水到街上去卖。附近有一个单身汉,是个聋哑人,他就是靠担水卖水为生的。当时十字街周边各街上有药材行、药材栈、客栈、饭店,比如官封酒楼、翠英阁饭庄、一分利饭店等,用水多。推车送水的、担水沿街叫卖的,大都是给店里或大户人家送水。
也称“小回巷”,因明朝有“小颜回”之称的崔铣家住这里而得名。(1478年--1541年)字子钟,号后渠,也字父敏,颂谓“敏公”,在高丽(朝鲜)曾被称为圣人。自幼聪明好学,11岁--18岁随父居延安。他曾两次进京参加会试,均不第。于是刻苦攻读,明弘治十八年(1508年),考中进士,名列第四,入翰林,任编修,参加《孝皇实录》的编撰。正德三年(1508年)他主持会试,认同考官。
宦官刘瑾专权,不少元老大臣或被囚禁,或遭流放。朝中官吏有的对其阿谀逢迎,有的敢怒不敢言。而崔铣见刘瑾仅长揖而已。刘瑾借故将崔铣外放为南京吏部验封司主事。
五年(1510年),刘瑾伏诛,崔铣被召还北京翰林院吏馆。次年,再为会试同考官。崔铣看到武宗不理政事,上书规劝,谏以救民、荐贤、理财、强兵、毋事锁末之策,恳恳千余言。十二年(1517年),崔铣因病请求辞去侍读之职,回归乡里。少傅梁储一向看重崔铣,执意挽留,崔铣只好暂时留了下来。并第三次充任会试同考官。事毕,方得以回籍。在家乡安阳,崔铣悉心于读书、讲学和著述。并于正德十四年在县西修盖了一座书斋,名之曰“后渠书屋”。
宗即位后,朝中大臣纷纷举荐崔铣,于是,他于嘉靖元年(1522年)被招人京,参加修撰《武皇实录》。
次年,擢迁升南京国子监祭酒。嘉靖三年,因议“大礼”(世宗的承继名分问题)冒犯世宗,罢免回到安阳,潜心学问。
年后,即嘉靖十八年(1539年)春,崔铣从被起用,任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不久,升为南京礼部右侍郎。崔铣的著作甚多,主要有《洹词》和嘉靖元年所修的《彰德府志》。如同春秋孔子的门徒颜回,为此,后人将他住宅前的小巷称为小颜回巷。现小颜巷路北有崔铣的祠堂,路南的小颜巷小学校址,是崔铣府。
安阳的神路街以前是人们不走的路。我国的古都大都有以“神”命名的路。安阳的神路街,位于老城中心,城隍庙门前向南,路长约200米。历史上的神路,路西因为府衙门的围墙很高,路东院墙也曾多次加高。
神路街,曾叫东马道,亦称东便道,是衙门的卫兵巡逻,夜间打更的通道,同时,衙门卫兵骑的马也经常拴在这里。
人们把城隍爷看作安阳城的灵神,若要逢凶化吉、征婚求子、进京赶考、都到城隍爷这里烧香请愿。于是,在庙里帮工的巫婆、信徒便散布传言:“城隍庙的大小神灵日夜都接待民间百姓的求助,各路神仙都要经神路(东马道)出入”。地方官员认为有些神、鬼貌丑吓人,为了让百姓避开,便将这条路改为“神路”,人们也不再走这条路。西华门北路东是徐家大院,西华门街10号都是前后通街,附近的人到城隍庙,或去楼东街更远的地方,都要从徐家大院过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对“神路”有了正确的认识,神路才重新有人走了。
乔家巷:忠诚、尽责的故事。
安阳老城的胡同里有过很多名人,但没有谁能像韩琦这样引起人们长久不衰的怀念;安阳的土地上曾有无数座庙宇,没有哪一座能像韩王庙这样,让人生发无限的崇敬、无尽的思考。
韩琦,字稚圭,相州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天圣进士。他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在军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人称“韩范”。韩琦一生,历经北宋仁宗、英宗和神宗三朝,亲身经历和参加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如抵御西夏、庆历新政策等。
韩琦曾有为相十载、辅佐三朝的辉煌时期,也有被贬在外前后长达十几年的地方任职生涯。但无论在朝中贵为宰相,还是任职在外,韩琦始终替朝廷着想,忠心报国。在朝中,他运筹帷幄,使“朝廷清明,天下乐业”;在地方,他忠于职守,勤政爱民,是封建社会的官僚楷模。
韩王庙坐落在乔家巷与东南营东街路口东北角,是安阳人为韩琦立的生祠。踏门而入,映入眼帘的是一处幽静的小院,院子中间一株石榴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给古朴的小院平添了几分生机。
过二门,三间大殿巍峨耸立,气象森严。正殿内供奉着韩琦的坐像,端庄肃穆。木质匾额“器博道宏”和“适时济物”悬挂在高高的门头上,这是清光绪十七年庚子事件以后,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从西安返京,路过安阳拜韩王庙时所题写的。
韩王庙东面是韩琦的故居:昼锦堂。史载,昼锦堂红墙绿瓦、环境优雅,如今只剩下一座奎楼和部分房屋遗址,以及几株古槐。院内有一碑亭,亭内立有昼锦堂记碑。碑高两米,刻于北宋治平二年,碑首上刻“昼锦堂记”四个纂书大字,碑文谒为楷书,字字力透石背。此碑由北宋宰相、大文学家欧阳修撰文,“一代绝手”、礼部侍郎蔡襄书丹,记述三朝名相韩王的事迹,号称“三绝碑”。
安阳老城的胡同,从历史中走来,在岁月里坚守,见证着这座城市的沧桑变迁。但是,随处可见的斑驳墙壁、陈旧木门、门前石雕,还有那锈迹斑斑的门栓,又似乎显示着老城胡同无可奈何地衰老了。就在南大街南段,富有特色的胡同正消失在推土机的铁铲下,有些胡同随着旧城改造的推进加速消逝。
老城的胡同还有存在的价值吗?老城还有保护的必要吗?这些问题考问着我们的城市管理者,考问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如何面对历史、面对文化、面对发展,在历史文化与时代发展中寻求平衡,让老城的胡同真正成为古城安阳的一张文化名片,值得我们深思。
胡同,已经成为安阳的符号。漫步在老城胡同里,在寻找什么?是安阳人日常生活的真切面孔,是安阳的历史和文化,是某种不该忘记的情怀与精神。
生活中拥有许多潜在的危险,有可能随时会出现,尤其是无法阻挡的那种灾害,不仅仅是人类的死亡,还会给整个大自然带来难以磨灭的损伤。今天排行榜123小编就来为大家列出世界十大灾难,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什么是天才,天才就是在智慧上超乎常人的人,他们的事迹和成就都可以说能让人惊叹的,那么到底有哪几位天才是公认的呢?下面本站就整理了世界十大天才,一起来看看吧!一、牛顿在世界十大天才中牛顿是英国人,被评价...
迢迢牵牛星两汉 佚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燕歌行二首·其一魏 曹丕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
根据美国CNN的研究,认为七种最让阿根廷人喜欢的食物如下:1、烤肉 Asado虽然这道菜在其他国家不过被称为“烧烤”,不过阿根廷的烧烤却是具有相当学问的,对于阿根廷人来说,没有什么比家庭烧烤或与朋友在...
春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节日,俗称“过年”。农历正月初一,即大年初一,也称“元日”或“元旦”。“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元是首的意思,“三元”就是一年的开始、四季的开始、12个月的开...
中国古代阅兵有数千年的历史,第一部编年史《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指国家的公祭仪式,“戎”是国家的军事行动或战争。阅兵仪式,既是“祀”,也是“戎”,是当之无愧的国家大事。孟津观兵伐纣...
在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广场的绿树鲜花中,一座标志性建筑巍然矗立,这就是苏联红军烈士纪念塔。这座为纪念对日作战中英勇牺牲的23名苏联红军贝加尔湖方面军飞行员而修建的纪念塔,是当时苏军在东北各地所建纪念塔建筑...
“百鸟衣” 是苗家人不老的传说。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就流传着“百鸟衣节”这个古老的节日。在杆洞乡,苗家每年都会欢度这个盛会。苗家人无论男女老少,个个身穿节日盛装,精神饱满,围在村中的平地上。苗哥们兴高采...
“青砖碧瓦古民房,翘角雕檐图画廊。”好一幅炊烟袅袅、生活安详的民居图景,这就是广西灌阳县月岭村今天的写照。被称为桂北民居“神秘的大观园”的月岭村,以规划得体,施工精巧的古民居建筑而成名,现在是广西重点...
沈万三故居,位于周庄镇东垞。是周庄富贵园根据历史资料和历史原貌,在原址精心设计、精心修建、精心布置的仿明式建筑。故居参照沈万三致富的各种传说、经商的坎坷历史、一生的传奇经历和沈家生活起居的场景,通过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