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有关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道口正月古庙会源于宋末、元初,甚至更为源远流长,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道口,历史悠久。《浚县志》有“宋、黎南十八里有李家道口“……金朝有道口,称村多年,位于古黄河左金堤黎阳(浚县)——卫辉(汲县)官道之上”的载述。又据《滑县志》和有关史料记载:“贯穿豫北八个县的卫河,是古老的水行驿道,漕运畅通,直达天津。道口是卫河上游的一个重要码头,南北水路交通要道。”所以,古有“水旱码头”之称。由于地理环境优越,此地逐渐商贾云集,内地粮、棉下运,津货内输、商业发达、经济繁荣,人称“小天津”。
宋末元初,道口已成为一个在当地颇具影响的集镇,人口稠集、店铺林立、商贸交易繁荣。当时生活用火,均为明火,火灾事故经常发生,人们为了“消灾”,敬奉“火神”为圣明,请“火神”建宙宇非常盛行。特别是在每年正月二十九日(据传说是“火神”生日)前,各店铺商贾、各街民众备置香烛、供品,在“火神”像或“火神”庙前,烧香祈祷、祭祀、庆典以悦神明,求呵护於一方。届时“火神”庙前多唱大戏,香客云集,烟雾缭绕。有的请、送“火神”人员,为了表示虔敬神明的热烈与隆重,化妆、抹脸、扮妆成戏文,载歌载舞、持旗、擎伞、敲锣打鼓“共呈技巧”,引来众多观众,摩肩接踵,前来观看“道口正月庙会”由此逐渐形成。正如《浚县志》所述:“邑内镇市之大者为道口镇……道口正月二十九起一民间大会,客商来此购物,民间古玩为会助乐,热闹非凡。”
随着道口正月古庙会的兴起,各街各铺民众为了取悦神明,各类民间艺术玩会也应运而生。随着民间艺术表演形式的不断创新、成熟,古会规模也越来越大。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达到历史上第一个鼎盛时期,各类民间艺术玩会均由固定地点表演改为沿街行进表演,每支表演队伍旗、锣、伞、扇引导、鸣锣开道,尤如皇帝出宫,到处是锣鼓铿锵、彩旗飘飘,夜晚增设灯棚玩会,彩灯闪烁,观众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日本侵占道口后,古会萧疏,走向低谷。新中国成立后,民间艺术表演获得新生,古会规模走向一个新的高潮;文化大革命期间,民间艺术被列入“四旧”停演,古会也随之消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古会焕发了青春,达到历史上最高鼎盛时期,每逢“起会”之时,道口居民呼朋邀友,大家一起走上街头观看社火、欣赏街景,古镇城区虽然历经扩建,但“古会”期间大街小巷仍挤得水泄不通,据统计:每日“逛会”的人数有十余万之众,人称“中原狂欢节”。
道口正月古庙会是一个在社会上有着巨大影响的民间艺术表演“圣会”。民间艺术门类之众、技艺之多、规模之大是任何古庙会都无法比拟的。曾多次赴周边地市演出,在“殷商文化节”、“殷都之春”的表演轰动安阳古城。该庙会2007年被列入“河南省十大民俗经典”,2008年9月,被安阳市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道口正月古庙会的兴起和传承,与当地人民群众的民间信仰息息相关,历经700余年的发展,成为今天“河南省十大民俗经典”有着自己的风格特点,基本内容有
1、民间艺术表演是“古会”兴衰的关键。古庙会是因“共呈技巧,以悦神明”而兴起。她的兴、衰与民间艺术表演紧密相连。所以,自古至今,人民群众无不把民间艺术的创新、表演视为是“取悦神明、祈灵光四布,呵护一方”的虔诚,而尽力发展,从而使道口民间艺术种类繁多、技艺高超,表演队伍宠大,“古会”规模也随着扩大。目前,共有背阁、抬阁、拉阁、高跷、竹马、火龙、狮子、武术、花船、花车、花篮、莲花灯舞、古代秧歌、现代秧歌、盘鼓、腰鼓、扇鼓、二鬼打架、八卦秋、灯棚等20余个种类,仅2012年古会期间,就有表演人员3449人,乐队伴奏643人,导演、会首、后勤保障等820人,而20多个种类,6000多人在同一庙会表演,是举世罕见的。表演一般是3-4天(小月3天,大月4天)。
2、戏剧演出,是“古会”的特定习俗。古会请剧团演出,是常见的一种传统习俗。但“道口正月古会”与众不同,为表示对“火神”的敬畏、虔诚,在正月二十九日“火神”生日前,每个“火神”庙宇前,均高搭舞台演唱大戏以示热烈隆重,多则8台,少则4台;同时开锣演戏,同时结束。众多剧团在一庙会同时演出,这也是非常少见的。
3、现代艺术为古会增添新的色彩。随着“道口古庙会”的影响日益扩大,很多艺术团体不远千里慕名而来,抢占地盘、搭建舞台,更有众多的飞车表演、歌舞演出、杂技表演、动物展览、游艺活动等团体,在浚县庙会结束后,挥师南下,涌入道口,为古会的节日气氛增添新的色彩。
4、广告宣传,是古会新的特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广告宣传是新兴的一种文化产业,各个商家充分利用古会这一大好时机,组织各种宣传方式,为企业、为产品摇旗呐喊,仪仗队、宣传车接踵而至,产品发布会充满街头,一切可利用的空间和物体、图画满布,使游客目不暇接。
5、商贸交易是古会最大亮点。道口古庙会在晋、冀、鲁、豫、津等省市广大地区有较大影响,自古就是:“……商时居此购粮下运,津埠洋货亦多,籍此内输,道口镇正月二十九起一民间大会,客商来此购物,民间古玩为会助乐,热门非凡。”现今在古会期间四方宾朋、八方来客云集道口,在观赏民间艺术表演的同时洽谈贸易、走亲访友、购买货物,高兴而来,满载而归。
具有上述基本内容的道口正月古庙会是由敬奉“火神”、“共呈技巧”而兴起的,所以,每个民间艺术表演队统称“圣会”,每个圣会由仪仗、乐队、主会体(表演主体)组成。
1、器具:门旗(其某地表演队标志)、威风旗、彩旗、伞、扇、开道锣(大锣)、马锣、长号(尖子号)、大鼓、四大钐及表演伴奏的其他打击和吹奏乐器。
2、制品(即为表演主体)狮子、武术、高跷、竹马、秧歌、花车、花船、花篮、背阁、抬阁、八卦秋、火龙、莲花灯舞等二十多类民间艺术表演团队(圣会)。在沿街行进表演时,按照一个方向,依次排列,并然有序,决不紊乱。
三至四天的道口正月古庙会每天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锣鼓声、演唱声不绝于耳,到处是花的世界,旗的海洋,人们载歌载舞,共享欢乐和谐,古镇道口完全陷入了详和、喜庆欢乐的氛围之中,总之“道口正月古庙会”内容繁多,文化积淀深厚,内涵丰富,是文、经互补、成功传承发展的典范。
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孟连等地,其余散居在新平、元江等三十余县。人口102.5万多人(1990年第4次人口普查)。1953年1月24日成立西双版纳傣族自治...
八月月圆节是拉祜族的传统节日。农历八月十五这天晚上,要把自己的瓜果和谷等选最好的拿来献月亮,因为月亮为人们分明耕种的节令。当月亮升起的时候,各家把选来的南瓜、黄瓜、包谷、谷穗、水果等(其中梨是不可缺少...
梅山文化,点点滴滴的汇聚,集成古代文明的瑰宝,其中那些独特的地名传说,更是古老长河中迸出的浪花。地处新化县桑梓镇石窖村北面的前程村,俗名叫玉米冲,讲起这一地名原由,是一段沧桑久远而讽渝深刻的故事。康熙...
传说畲族的祖先是狗头王,人身狗头。为什么人身狗头呢?古时候,高辛帝宫中有个左耳奇大的大耳婆。一天,高辛帝请医生替大耳婆治耳朵。医生却在耳朵里扣出一颗蛋来,群臣把蛋拿到宫中的一个楼上。天上的凤凰领着地上...
孟轲之母因为“孟母三迁”和“断机教子”等故事成为天下母仪的典范。但是孔子母亲颜征在的教子故事,却鲜为人知。其实,孔母在孔子的成长中同样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孔子家族先祖微仲,是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王的弟弟...
车村,一个很奇怪的名字。车村每年年初六都要从姚夫人庙里请出姚娘娘到村里巡游,保各家各户平安,各家各户都会在姚娘娘到来之前准备好祭品和香火祭拜娘娘。当天是车村一年中最热闹的一天。对于乡间的神仙,我见得很...
山西民间普遍信奉财神爷,希冀发财致富,商人更甚,商号店铺大都供奉财神爷。民间一般把赵公明视为财神,大约来源于《封神演义》,因他助商纣王抗周,被姜子牙治死。姜子牙封他为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统帅招宝天尊萧升...
世界上最高的女人我们都说姚巨人,但是世界上有一个女人比她还高,虽然不会打篮球,这名“壮汉”的身高竟达到了2.31,成为了世界上最高的女人。印度人艾伦,这名世界公认的最高女性,2...
很多事情我们习以为常,但却不知来源,比如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羊到底是怎么了要替罪?男宠和面首两个词到底有毛关系?犬子的爸爸为什么甘心当犬爹……常见又难解,细思极困惑。1、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中国...
会龙山雷祖庙会(简称雷会)是河湟地区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有着悠久的历史。会龙山龙福观是道教、佛教、藏传佛教为一体的民间信仰多元文化并存的地区(道教殿宇:雷祖殿、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