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有一条纵贯天山脊梁,连通南北疆的公路,堪称公路建造史上的绝笔。这条公路集数万官兵的力量,耗时十年,在茫茫荒野与草原雪山间蜿蜒而过。
在这条路上穿行而过,荒莽、狂野、沧桑、震撼冲击灵魂,都说G318是中国人的景观大道,可如今,有一条公路比G318更有诱惑力!这条路,每年10月到次年5月封路,天气向暖,一旦开封,就成了一条世界级的风景走廊,俘获自驾人的心!它就是:独库公路国道217,险峻壮美!这个被称作全国最美、最险峻的公路在6月5日正式开放通行了!
独库公路北起独山子,南至库车,全长562.25公里,超过一半以上的地段在崇山峻岭、深川峡谷中,很多地方是“猿猴欲度愁攀援”的危险地段。它的贯通,使得南北疆路程由原来的1000多公里缩短了近一半,堪称是中国公路建设史上的一座丰碑。
6月12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还表示,从开通之日起,独库公路交通量成阶梯式增长,已接近2018年旅游高峰期数值。
或许很多人会问:独库公路,这是一条怎样的公路?为何会让如此多的人痴迷?为什么每年要封闭大半年?为什么每年的通车时刻倍受重视?为什么有人说它比川藏线更美更壮观,更险更共同呢?
答案可能只需走过这条路的人才会真实理解。
10年筑路,13000多名兵士在这儿奉献了自己的芳华热血,乃至生命。每3km多就有一名筑路的兵士长逝,共有168人魂留天山。他们中,最大的只有31岁,而最小的才16岁。
行进在独库公路上,因为沿途笔直高度急剧改变,“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戈壁荒滩、雅丹地貌、高山湖泊、高山草甸、森林河谷、雪山草原等各种绝美的风光毫无保留地铺展在你的面前,未经人工雕刻,原始而又震慑,能够秒杀恣意一个5A景区。
有人说,独库公路是一条极端“固执”的公路。
唐边塞诗人岑参曾这样描绘:“天山有雪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唐代玄奘法师西天取经,想从这儿穿过天山到龟兹(库车),因为路途险恶而只需另择他途绕行。
独库公路翻越了4个海拔3000米以上、终年积雪的达坂。其间,以三座达坂姓名命名的3条地道“哈希勒根地道”(意为此路不通),海拔3400米,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公路地道;“玉希莫勒盖地道”(意为黄羊岭);“铁力买提地道”(意为不可逾越)。这些姓名的背后,隐隐暗示着这条公路的险恶和魅力。
不仅是景色,关于独库公路,几十年前的那段历史故事同样令人动容。
致敬,修路英雄
1974年6月,原解放军基建工程兵部队(原武警交通部队前身)及新疆军区一部奉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命令,挥师新疆,担负起修筑举世瞩目的天山公路的重任。
为修通这条公路,在长达10年的会战中,筑路部队数千名受伤致残,先后有178名官兵长眠天山,这其中就有退役军人、守墓老兵陈俊贵的班长郑林书、副班长罗强。
老照片—凿冰
1980年4月8日,是陈俊贵刻骨铭心的日子。这天,修筑天山公路的基建工程兵某部2团2营被暴风雪围困,电话线被刮断。5连4班战士陈俊贵奉命随班长郑林书、副班长罗强和战友陈卫星到40公里外的施工部队传达命令:开展自救互救,清除积雪,打通道路,等待山下的部队救援。
他们一行4人轻装前进,只带了1支防备野狼用的"54"式手枪、38发子弹,以及20多个馒头。在途中,陈俊贵和战友被大雪围困,他们在海拔3000多米的雪山连走带爬三天,筋疲力尽,大家都要倒下了。在生死关头,班长郑林书拿出了最后一个馒头。谁吃下这个馒头,谁就有可能活着出去。但大家互相推让,谁也不肯吃。最后:郑林书说:我和罗强是共产党员,应吃苦在前。陈卫星是老兵,也应带头吃苦。陈俊贵是新兵,年龄最小,馒头给他吃。陈俊贵说啥也不吃。郑林书发火了,命令陈俊贵吃掉这个馒头。就这样,他们坚持在风雪中向前挪动。走了不远,郑林书终于坚持不住了。
老照片—攀崖
“我死后就葬在部队附近的山上,让我看护部队和战友。我还有一个心愿,今后如果有机会,你去我老家看望一下我的父母”。这是班长郑林书留给陈俊贵的遗言。
陈俊贵和战友含泪用雪掩埋了班长,继续赶路。又走了不知多远,他们都倒下了,副班长罗强再也没有能够爬起来,陈俊贵和陈卫星被当地的哈萨克牧民所救。
事后,部队党委为郑林书、罗强追记二等功,追认他们为烈士,并将他们安葬在新疆新源县那拉堤镇部队驻地附近的山上。陈卫星左脚的5个脚趾冻伤,右腿肌肉萎缩,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陈俊贵则住院4年,被评为甲级二等残废军人。
老照片—攀崖
1984年,陈俊贵复员回到辽宁老家,担任了电影放映员工作。一次放映《天山行》,影片里的镜头使他一夜无眠。这部电影反映的就是他们当年修筑天山公路的悲壮故事。此后,陈俊贵茶饭不思,整天地思念班长。他迫切地想到班长的故乡去,看望班长的父母。然而,这时他才发现,自己和班长仅仅相处38天,只知道班长是湖北人,其他一概不知。
到哪里去找班长的父母呢?陈俊贵想自己的部队驻扎在新源县,到那里就会找到班长的家庭住址。当他再度来到天山时,部队却早已撤走了。
老照片—攀崖
一诺千金!陈俊贵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班长父母的寻找,可一直没有消息。2005年9月的一天,还是当兵的儿子陈晓宏从武警交通第二总队的几名战友那里得知,该部队的前身就是父亲的老部队等几个单位合编而成。从那里,陈俊贵终于找到了郑林书家乡的具体地址:湖北省罗田县白莲乡上马石河村。
老照片—挖隧道
2005年10月,热心的部队领导派政治部的干部陪同陈俊贵一道赶赴湖北省罗田县,寻找班长的家人。当陈俊贵找到班长的家乡后才得知:班长参军的第二年,他的父亲就因病去世。班长的母亲是2003年去世的,临终前还在念叨班长的名字。陈俊贵跪在班长父母的坟前,仰天长叹:“你们的儿子没能回来,我就是你们的儿子!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想念你们啊!你们不要牵挂,今生今世,我将守在郑林书坟前,让班长永远不寂寞!”
老照片—挖隧道
2006年的5月,新疆自治区交通厅、伊犁自治州和原武警交通部队等单位共同投资200多万元翻修乔尔玛的烈士陵园,2008年12月,部队和尼勒克县有关部门再投资50万元,征集烈士遗物及相关资料,建立烈士纪念馆,2009年6月对外开放。
乔尔玛烈士陵园
世间沧海桑田,惟有精神横亘天地。筑路兵为了天堑变通途,飞桥架南北,为祖国的繁荣稳定和新疆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独库公路的建成,在当时填补了我国公路建筑史上2项空白——拉尔墩防雪走廊是我国高寒地区防雪工程的首例;玉希莫勒盖隧道地质构造之复杂更是我国公路隧道施工中前所未有的。
乔尔玛烈士陵园,168位长眠于此的英雄
1983年9月,独库公路通车后,成为乌鲁木齐至伊犁的“大动脉”,担负重要的运输任务,是国道217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西部大开发和新疆建设发展步伐的加快,这条路的作用和意义越发显得重要了。然而,由于高原多年冻土热融沉陷,沿线许多地段断裂,凹陷,凸起,公路损坏严重。2008年至2011年,国家决定指派原武警交通部队把独库公路改建成国家二级公路,极大的改善了通行状况。
喀麦隆全称喀麦隆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Cameroun,法语:La République du Cameroun)。国土面积47.54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西部,西南濒几内亚湾...
1940年代初期,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开展了新秧歌运动,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学习秧歌、腰鼓,掌握了基本的动律特征和典型的舞姿动态后,升华为规范的、新农民形象的舞蹈动作,形成新型的秧歌和腰鼓,领头...
郎德上寨,属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是一个有百户人家的苗族村寨,距凯里市区29公里,距县政府雷山15公里,是贵州省东线民族风情游的重点村寨之一。朗德上寨古建筑群被列为我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
兰亭寺是一座千年古寺,始建于宋代哲宗元祐年(公元1086-1094年),是“院宇弘深的大寺,皇帝赐名为“兰亭禅院”(意为拜佛求学圣地),位于现在宝应县兰亭村内,兰亭村之前原为一座繁华的城镇,后由于发生...
现如今小青年们闪婚的现象非常普遍,当然离婚的现象也是不在少数,当然要离婚也要找一个可以离婚的理由,本站就来为你盘点中国之最中国最奇葩的十大离婚理由。中国最奇葩的十大离婚理由第十位:婚后还要AA制,离婚...
居住民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往往体现出当地人民在长期与自然抗争中产生出的避邪、求吉、审美、实用的复杂心理意象与价值观念。甘肃民居大多也表现了劳动人民普遍的讲实际、重伦理、求功利及尊神灵的传统民俗结构...
哈达,是蒙古族人民用来表示敬意的一种礼品。献哈达,是蒙古族人民最高的礼节。哈达,是一种生丝织巾。颜色很多,一般多用白色、蓝色和黄色。长度通常为1.5米,最长的有4米。宽度不等。两端有穗,约6厘米。哈达...
西马村,是明代雁门关所辖的古堡之一,旧称永和堡,现在该村东堡门上方的明代石雕门额依稀可辨,永和堡等三十九堡军事防御遗迹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村距鹿蹄涧村约5公里,现居人口中百分之七八十为杨姓。...
鱼的价格有高有低,并且鱼也遵从物依稀为贵的市场,越是难以捕捞到的鱼,越是名贵,很多人对于名贵的鱼都非常地向往,或是吃,或是把它们当作宠物养,知道能满足自己地需求就很满足了,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那些名贵地...
图瓦卢传统用餐方式乃保留原始的手抓法,不使用刀餐汤匙等餐具,客人席地而坐,地上铺满林投叶编制而成的手工席子。食物放置于长桌上,取食方式类似西方的buffet,由客人自行取用。土国传统男尊女卑,并重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