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夫人庙是陆丰市文物保护单位,纪念明代舍身救夫的烈女卓氏。
穿过闹市,南海夫人庙静静地矗立在民居中间。如果不是大门前两侧立着陆丰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立的“南海夫人庙”石碑及“说明”,光看大门上的匾额“李氏家祠”,很容易将它与海陆丰常见的家祠、家庙、宗祠、祖祠混为一谈。走进该祠,在一般祠堂供奉先人的正堂之侧,有一小门通往后进,进去之后,才发现这是乾隆十年版《陆丰县志》多次提到的南海夫人庙。
卓氏舍身救夫的故事在海陆丰流传甚广,在乾隆十年版《陆丰县志》有多次记载。
其一,《祠庙寺观》载:南海夫人祠,在今甲子所城内,祀孝廉李棠妻。事见烈女传。传钱牧斋对联云:抱儿誓葬鱼腹中四海鲸鲵破胆;全夫直占鳌头上九重日月争光。乾隆十年知县王之正详情易名节烈祠。
其二,《列女》载:卓氏,孝廉李棠妻。万历元年,海寇犯甲子城,棠被执。百计赎之不得。氏抱幼子登贼船,绐贼易棠归,密嘱赴乡试。目送远脱,遂抱幼子赴水死。棠随举乡,追悼葬其衣悦(记者按:“悦”字应为“帨”字之误。)立庙祠之,称南海夫人。旧府志论曰:“卓氏以身质夫应试,这点念头便足千古。”而邑志阙焉,士论惋之。夫当登舟时,卓氏死志已决,不死必不登贼舟,登贼舟必不苟生也。吊其烈,特表之。特讶神其说者,隆以南海夫人之号,反掩烈妇真面目耳。现详情易以新额曰:节烈祠,以正其称云。
其三,《魑魅》载:孝廉李棠妻卓氏救夫殉节,察院邓练赠匾额为南海夫人,立庙于甲子西门城内。忽一夜,棠梦氏约会于南海,嘱刻像祀之。明日,棠舟抵甲子港口寻氏死节处,忽见水面浮流樟木三段。棠默嘱:果系氏魂附本木,宜逆流而上。嘱毕,木果逆流近船。棠遂抱归,刻氏象及从难二子在祠祀之。棠痛氏节烈,誓不再娶,氏复梦告棠曰,无后为大。棠乃娶陈氏,无出。又娶林氏,生一子,名阳和,三岁。棠故母抚孤成立,子孙能继祖业。李棠有后,皆卓氏节烈之报云。
从这些记载可以知道卓氏舍身救夫的始末: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海盗侵犯甲子所城,捉走了卓氏的丈夫李棠。卓氏想尽一切办法想解救李棠都没有成功,无奈,抱着两个幼子登上贼船,要求以身代夫。海贼见卓氏美貌,遂答应了她的请求。李棠下船前,卓氏请借一步讲话,密嘱李棠参加乡试。当卓氏目送李棠走远,料海贼追不到时,抱着两个幼子投水而死。后来李棠考中举人,追悼卓氏,埋葬卓氏的旧衣服,并建庙祭祀。察院(监察御史的简称)邓练赠匾题为“南海夫人”。后来陆丰知县王之正(于乾隆九年七月至乾隆十年五月任陆丰县令,虽任职时间才十个月,却因主编首部《陆丰县志》而留名。)详察经过,认为南海夫人其名有意神化卓氏,反而掩盖其烈妇的真面目,因此更名为节烈祠。不过,民间对王知县的观点看来并不买账,口耳相传都称南海夫人。
《魑魅》的记载,堪入《聊斋志异》,也是卓氏舍身救夫的续篇:李棠为卓氏设庙后,有一夜,梦见卓氏约他到南海相见。次日,李棠坐船前往卓氏殉难处,忽见水面上漂来三段樟木,于是默祷:如果卓氏和两幼子的灵魂附着在樟木上,那么就逆流而上。默祷毕,樟木果然逆流靠近李棠的船,李棠遂抱木而归,刻卓氏和两幼子的像,供奉在南海夫人庙。李棠痛悼卓氏的节烈,发誓不再娶老婆。卓氏托梦给李棠,告诉他: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于是李棠才再娶陈氏,没有生孩子,复娶林氏,生了一个儿子名叫阳和。据李氏后人说,李棠传下的子孙如今约有数千人。
卓氏舍身救夫的故事,影响甚广。当时的广东省志、惠州府志均有记载,只是比陆丰县志的记载稍为简略,如今三志的记载一道镌刻在李氏家祠内墙上。
陆丰县志中与李棠有关的记载还有两处:《选举志·乡榜》载:李棠,号见伯,石帆人。《茔墓》篇“两淮节度使李琼墓”条载:在碣石卫北门外米筛冲后,子孙移居在甲子所。明万历癸酉科举人李棠即其遗裔也。”惜墨如金的县志,竟专门点出李棠系两淮节度使李琼的后裔,自然有传承有绪、后继有人的意味。
南海夫人庙两侧的石柱是旧物,上刻对联“抱儿誓葬鱼腹中四海鲸鲵破胆;全夫直占鳌头上九重日月争光。”据说是钱谦益(字牧斋)的手笔。钱谦益官至翰林院大学士,因降清而被视为失去气节的贰臣,不过他的诗文成就在当时是屈指可数的。正殿上供奉卓氏及两个罹难幼子的塑像。
在乾隆十年版《陆丰县志》附录的由黄墨园编的《陆丰乡土志》收有甲子举人张兆熹的《吊南海夫人七律二首》。前有小序言及:“夫人卓氏,明孝廉李棠妻也。棠为诸生时,教读新寨,归途掳于海寇。……后李公为台州学……历来诸咏颇多,佳者卒少……”
从小序中可以看出,李棠当年是在新寨“教读”时被掳的,后考中举人,官至台州学。而历代以南海夫人为题的吟咏不少,只是在张兆熹看来,缺少佳作。
直至晚清,陆丰知县徐赓陛(光绪四年至七年,即1878至1881年在任。曾著作《不慊斋漫存》一书,内中有关陆丰的著作67篇。)还为南海夫人庙题写碑刻:“绍贼脱夫非死不能明志;行权守正杀身乃以成仁。”今存庙内。
今人卓之也作有76行长诗《南海夫人卓氏赞歌》,中有“为全夫志甘舍已,钟情奇烈天下惊。”之句。另据李绪本整理的《甲子“南海夫人”传略》一文,卓氏系湖东华美乡人。
土库曼斯坦的饮食较为广泛地使用胡椒、洋葱、茴香、薄荷等调味品是土库曼斯坦乃至中亚厨艺的一大特色。比较有名的土库曼传统食品有烤肉、抓饭、烤馕、烤肉饼、炸馓子和包子等,饮料以茶为主,夏天人们往往喝酸骆驼奶...
玻璃银光刻是在制镜基础上进行的美术创作,即在玻璃上作画,故而又称“镜画”。又因其在镜画中的线条都是银色的,所以通称“玻璃银光刻”。约在民国初期,上海市场的衣柜门上出现了一种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实用性的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拉洋片,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表演者通常为一人,道具是一个约一人高两臂宽的大木柜,柜的前面有四个直径二三厘米的圆洞,洞上安了凸透镜,柜子的一侧安装有锣、鼓、镲,由两条小绳控制。透过柜子上圆洞观众可以看到...
利比里亚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Liberia)利比里亚国旗利比里亚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9∶10。由红、白相间的11道平行横条组成,左上角为蓝色正方形,内有一白色五角星。1...
孟加拉国人以米饭为主食,也喜欢各种各样的甜食。他们对中餐倍加喜欢。当地人除了在高级饭馆或正式社交场合使用刀叉外,平时一般用右手抓食取饭。男子和妇女通常是分开就餐。家中妇女常在男子吃过饭之后才用餐。在吃...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民间音乐主要包涵在传统的春节社火、木偶戏、锁呐和南北山区山民们哼唱的山歌,目前已濒临失传。传统社火曲传统社火主要有步社火、夜社火等形式。其中主要传唱的社火曲普遍为《渡船曲》,小曲有《十...
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云龙等地服饰的款式略异,但基本构件一致。男痕迹由对襟白衬衫、黑领褂、大筒裤、剪口布鞋等件组成。女装由蓝、白、雅布(淡蓝)等色布制成的右衽大襟衬衫、领褂、围腰(围裙)、飘带、...
竹板书形成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竹板书的表演方式为一个人右手持大板、左手持节子板站唱。竹板书老艺人口头传说:嘉庆年间,皇太后寿终,上谕京师百日之内禁止动用管弦乐器,致使北京许多艺人难以...
秦皇岛,是渤海湾西北岸一片普通而又神奇的土地,一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活剧。秦皇岛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因公元前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