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桥汪氏白陂塘祠堂,坐落于桐城市双港镇区(原属桐城西乡双铺)。
汪志伊(1742—1818)字莘农,号稼门,清代桐城西乡(今双铺白陂塘人),是乾嘉年间的封疆大吏、文学家。
据史书记载,汪志伊自幼饱读经书,融会贯通,乾隆36年举顺天试,充《四库全书》馆校对。他为官清廉,重民务实,早年由七品知县累官至知府、巡抚,嘉庆11年擢工部尚书,后又任湖广总督、闽浙总督。在任期间,他关注民生,革除弊政,大兴水利,巩固海疆,老百姓安居乐业。
著述方面,汪志伊也颇多建树,自成一家,传世文卷有《西湖诗》、《登岱诗》、《荒政辑要》、《官鉴辑要》、《稼门文钞》、《汪氏家范》等。有关汪志伊的故事传说举不胜举,桐城家喻户晓的“汪志伊慰亲”以及民间流传的“白菜尚书”、“豆腐总督”等,无不证实他崇高的官品人品,在清代日益腐败的官场犹如一汪甘洌的清泉,一缕强劲的春风。
乾隆11年(1747年),汪志伊族人(唐越国公长子建公后裔)在家乡白陂塘始建汪氏宗祠。祠堂是本族供奉祖先神位、祭祀的场所,小志伊家徒四壁,父母根本无力捐助。小志伊以商汤名臣伊尹为楷模,自名志伊。29岁那年,志伊金榜题名,光耀门楣,族人引为骄傲。志伊身为朝廷命官,克己为民,在外做官几十年,政绩卓著,然两袖清风。他关注老家宗祠,嘱告族人为官之道,并为《梅州汪氏宗谱》作序。
嘉庆22年,年逾古稀的汪志伊解官回乡。当时的社会名流济济一堂,挥毫泼墨,颂其功绩与祖德,镌刻于石碑并嵌于汪祠墙壁之上。据记载,现存碑刻共63块,其中完整无损的47块,断残16块,为横面竖行阴刻。撰书者近30人,有清代梁同书、袁枚、姚鼐、钱大昕、刘镛等人的手迹。宗祠集建筑、雕刻、绘画、书法、文学于一体,彰显了深厚的宗祠文化,在当地祠堂无与伦比。遗憾的是当年嘉庆皇帝亲赐汪志伊“福”子匾额现已流失,祠堂门前的一对石鼓与部分碑刻由政府部门征集,交桐城博物馆收藏。
汪志伊以封建时代的孝忠告慰族亲报效朝廷,以他的显赫功德光宗耀祖。后人为了纪念他,遂将他的石像连同尊贤重教的《汪氏家范》等著作供奉于祠堂之上,又将“重贤兴学,继尚书冠”编进了汪氏派行,以激励子孙,莫忘先祖,学有所成。从此,白陂塘汪氏宗祠亦唤作汪志伊族宗祠,说者自豪,听者羡慕。
历尽二百余年的风风雨雨和史无前例的文革浩劫,占地五亩、气势宏伟的汪氏宗祠最终摇摇欲坠,拆做他用,仅存的数间瓦房在文革时权当校舍,断壁颓垣伴着斜阳荒草向人们诉说曾经的荣耀与辉煌。
时光流转到二十一世纪,随着全球华人寻根热潮的兴起,各地纷纷续修族谱,翻新祠堂。宗祠帮助人们寻根问祖,缅怀先辈,团结族亲,励精图治,尤其对加强民族的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划时代的积极意义。无不例外,汪志伊后裔于2009年底向海内外所有族人发出倡议书,本着“尊重历史,修旧如旧”的原则,在老祠原址修复汪氏宗祠。汪氏族人热情高涨,有智出智,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经过两年多的精心筹划,一座由著名古建筑专家翟光逵设计、造价数百万的汪氏宗祠拔地而起。
重修后的汪氏宗祠,大门依旧对着月亮塘,预示着家族人旺财旺。全祠共分三进,首进东侧设有账房,西侧设有天井。院落中屹立着古色古香的八仙亭。中进为享堂,名“敦睦堂”,是族人祭祀或宗族议事之处。后进为寝堂,是安放祖先牌位的地方。全祠建筑呈轴线对称布局,用材硕大,做工讲究。
迈进汪氏宗祠的栅门,但见一对扁圆形巨石护立正门两旁,是原祠保存下来的遗物,历尽无数风雨的剥蚀,五蝠和云龙的图案仍清晰可辨,依然向后人兆示着祥瑞多福。门楣上方高悬着“汪氏宗祠”的黑字匾额,右行横书,笔力雄健,据说是汪氏一位在任县长所书。朱红油亮的大门,飞檐翘角的祠亭,浓抹重彩的雕梁画栋,镂花透格的窗扉,无不散发着古朴而又典雅的气息。院落内墙上的《二十四孝》图与马头墙及檐口的壁画相映成趣,墙边新栽的桂花树给偌大个祠堂带来一片生机。空阔的寝堂中,烛光闪烁,香烟缭绕,高处祭放着由族人保存二百多年的“天地君亲师位”的牌匾,下面是历代祖先的神位,显得庄严而神圣。
孟轲之母因为“孟母三迁”和“断机教子”等故事成为天下母仪的典范。但是孔子母亲颜征在的教子故事,却鲜为人知。其实,孔母在孔子的成长中同样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孔子家族先祖微仲,是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王的弟弟...
车村,一个很奇怪的名字。车村每年年初六都要从姚夫人庙里请出姚娘娘到村里巡游,保各家各户平安,各家各户都会在姚娘娘到来之前准备好祭品和香火祭拜娘娘。当天是车村一年中最热闹的一天。对于乡间的神仙,我见得很...
山西民间普遍信奉财神爷,希冀发财致富,商人更甚,商号店铺大都供奉财神爷。民间一般把赵公明视为财神,大约来源于《封神演义》,因他助商纣王抗周,被姜子牙治死。姜子牙封他为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统帅招宝天尊萧升...
世界上最高的女人我们都说姚巨人,但是世界上有一个女人比她还高,虽然不会打篮球,这名“壮汉”的身高竟达到了2.31,成为了世界上最高的女人。印度人艾伦,这名世界公认的最高女性,2...
很多事情我们习以为常,但却不知来源,比如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羊到底是怎么了要替罪?男宠和面首两个词到底有毛关系?犬子的爸爸为什么甘心当犬爹……常见又难解,细思极困惑。1、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中国...
会龙山雷祖庙会(简称雷会)是河湟地区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有着悠久的历史。会龙山龙福观是道教、佛教、藏传佛教为一体的民间信仰多元文化并存的地区(道教殿宇:雷祖殿、斗...
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后来合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
布依戏是盛开在贵州高原的一朵鲜花。它最先是从祭祀仪式跳神活动中孕育出来的。在跳神的基础上,先后创立了布依板凳戏,布依彩绸(即八音坐弹戏)和布依地戏。以后一些民间艺人,再经过改造、融合,使它逐渐成为布依...
壮族人民能歌善唱,右江一带称为“欢”,左江一带称为“诗”,桂北一带称为“比”和“欢”,都是唱山歌的意思。有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歌圩日期各地不同。以农历三月初三为最隆重。大山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
吕蒙正故里位于洛阳城东南10余里偃师市西南佃庄镇(现属伊滨区)相公庄村。北宋名相吕蒙正(944~1011年),洛阳人,幼贫苦读,孜孜好学。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进士及第,为将作监丞,通判昇州,不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