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芳始建于春秋末期,原为水乡,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至明清时期鼎盛一时,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水旱码头。其间衍生出胜芳花灯、传统花会、说唱艺术、渔歌夯号等文化瑰宝。其中元宵灯会规模宏大、特色鲜明、久负盛名。
胜芳花灯,与胜芳花会的历史相当,当地把农历的每年正月十五称为灯节,从正月十三开始,胜芳的花灯与胜芳花会相互呼应,形成一道亮丽的民俗风景。
在胜芳,逛花灯的习俗由来已久。胜芳花灯始于明中叶,鼎盛于清末民初,成规模的灯展已存在一百多年。据记载“人手一灯,万人万灯”。发展至今,既有苇篾、竹、绸缎扎制的传统花灯,又有融声、光、电为一体、体现了现代科技含量的大型灯组,小不盈寸,大至数十米。2008年,胜芳灯会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已成为京津冀知名民俗文化品牌。
胜芳花灯不仅仅做工精湛、生态各异,而且与当地人的民风习俗紧密相连,相关联的传说典故层出不穷。2008年,胜芳花灯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在胜芳花灯中,鸭子灯享有盛名、数量最多,其中,最常见的是鸭子驼楼灯。一只活灵活现的鸭子背上驼着个古式阁楼,阁楼的高度可达四五十厘米,每层楼顶的四个挑角,分别垂吊着四个小巧玲珑的金属铃铛。
在当地,鸭子谐音“押子”。第一个灯节前,娘家人就要给婆家送鸭子灯,祈盼早生贵子。孩子出生后,姥姥家照例年年送灯,包含着对孩子的祝福。孩子稍大后,爷爷奶奶、姑姨娘舅在正月里也会给孩子买灯,哄孩子开心。
胜芳花会是一种传统民俗活动。属于民间花会,始于明,盛于清,为春节、灯节等重大节日或庙会的娱乐活动。它与社会风情、地域经济、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为百姓喜闻乐见,是劳动人民自己的娱乐组织。
在民国乃至清朝以前,每年大体出会三次,即春节、四月初八、五月十三火神爷出驾,为出会日期,每次出会为四天。
胜芳花会在出会时有严格的规定:首先是摆会时每道会排列顺序都有一定的规矩,不能打乱;其次是在大会集合时,也有礼仪规定,会见会交帖子。帖上印有**会拜等字样,以示互相尊重。第三是会在行走当中敲锣打鼓,当前边有会在“撂场”表演时,后边的会就偃旗息鼓。另外每年冬至各会成员齐会。
每年农历的大年初三至初六、正月十三至十六,胜芳镇均有花会表演。主要有中幡、小车、高跷、武术、音乐、跨鼓等。
胜芳花会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挎鼓、中幡、什锦、狮子、杠子、武术、音乐等内容。乾隆下江南时,曾观看胜芳的花会表演,钦封“杠子会”使用“龙头杠”,即杠子的两头一边是龙头,一边是龙尾;特许“挎鼓会”可以使用黄色名帖,系黄色袢带。挎鼓会的黄帖、黄袢带以及杠会的龙头杠一直作为胜芳花会引以为荣的传统保留至今。鼎盛时期,胜芳花会总数达72道之多。历经时代变迁,器具散佚,很多花会已失传。目前,已经恢复的花会有30余道。
近年来,胜芳镇加大民俗文化的挖掘力度,形成了胜芳灯会、花会、火神信仰、胜芳古镇等一批民俗文化品牌,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提升了胜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如今,随着津保高铁的开通,更有来自天津等地的游客来古镇感受这种花会文化。
1、乾隆皇帝乘船下江南取道胜芳,正赶上胜芳出会,皇上看完会后,赠给“大头会”两个宫灯,每灯二字。即:“御亲”、“御览”。并为该会写了“御览转秋千”五个大字,特许挎鼓会可以用黄帖,披黄带,封杠子会可以使用“龙头杠”,即杠子两头一头是龙头,另一头是龙尾。
2、清末时,有一次天津出会,请胜芳的高跷会到天津一起玩耍,当时胜芳高跷会和天津要了一个条件,即到天津后和天津的高跷挨着一块踩,天津答应可以。胜芳高跷到天津后,天津的高跷看不起胜芳的高跷,嫌彩衣太破。但是踩起来,胜芳高跷艺术高超,如劈叉、坐腿、反腰、骑骆驼等,均表演精湛。在摆会中过一道浮桥,天津的高跷卸了腿子,走了过去,而胜芳的高跷腿子不但比天津的腿子高多半尺,而且踩着过桥,到桥中间玩了一个骑骆驼,受到天津人的赞扬。胜芳的高跷回来两天后,天津给胜芳送来两箱彩衣,从此和天津人交下了朋友。
3、清咸丰九年,文安县当滩里村有个恶霸姓赵,人称赵四阎王。为给他老娘过寿辰许下愿,来赶五月十三胜芳庙会。乘船来到海月庵三道河咀,他把船横在了河当中。因此,摆会的船不能前进。胜芳有四道镖子会,让四阎王把河道让开,赵四阎王不肯让。最终打了起来。赵四阎王到三衙去告状。三衙让去文安打官司。这场官司最后打到了顺天府。这段真实的故事,被当时的人改编成夯号,叫“闹庙”。
4、各会的表演,各有各的特色。仅以跨鼓会为例。又名“雷音会”,称“驾前鼓会”,在出会时的配器有18面鼓、6个铛子、12对小钹等。12个童子身着彩衣彩裤,边敲边舞,鼓声震天,响器铿锵,有跨鼓一震三里响之说。鼓谱有七十二套。头套鼓、小豆腐、小对子、头套串、三套串、五套串、大对子、开头等。该会在中国独具特色。建国后还参加过省里的表演并获奖。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语言大师。是新中国第一个获得“人民艺术家”的作家。曾任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老舍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四世同堂》、《骆驼...
伊拉克节日伊拉克的新年就是回历(伊斯兰教历)的新年,09年的新年是12月18日,回历的1月1日。国庆日:7月17日阿拉伯椰枣节:9月15日...
喀麦隆全称喀麦隆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Cameroun,法语:La République du Cameroun)。国土面积47.54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西部,西南濒几内亚湾...
1940年代初期,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开展了新秧歌运动,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学习秧歌、腰鼓,掌握了基本的动律特征和典型的舞姿动态后,升华为规范的、新农民形象的舞蹈动作,形成新型的秧歌和腰鼓,领头...
郎德上寨,属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是一个有百户人家的苗族村寨,距凯里市区29公里,距县政府雷山15公里,是贵州省东线民族风情游的重点村寨之一。朗德上寨古建筑群被列为我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
兰亭寺是一座千年古寺,始建于宋代哲宗元祐年(公元1086-1094年),是“院宇弘深的大寺,皇帝赐名为“兰亭禅院”(意为拜佛求学圣地),位于现在宝应县兰亭村内,兰亭村之前原为一座繁华的城镇,后由于发生...
现如今小青年们闪婚的现象非常普遍,当然离婚的现象也是不在少数,当然要离婚也要找一个可以离婚的理由,本站就来为你盘点中国之最中国最奇葩的十大离婚理由。中国最奇葩的十大离婚理由第十位:婚后还要AA制,离婚...
居住民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往往体现出当地人民在长期与自然抗争中产生出的避邪、求吉、审美、实用的复杂心理意象与价值观念。甘肃民居大多也表现了劳动人民普遍的讲实际、重伦理、求功利及尊神灵的传统民俗结构...
哈达,是蒙古族人民用来表示敬意的一种礼品。献哈达,是蒙古族人民最高的礼节。哈达,是一种生丝织巾。颜色很多,一般多用白色、蓝色和黄色。长度通常为1.5米,最长的有4米。宽度不等。两端有穗,约6厘米。哈达...
西马村,是明代雁门关所辖的古堡之一,旧称永和堡,现在该村东堡门上方的明代石雕门额依稀可辨,永和堡等三十九堡军事防御遗迹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村距鹿蹄涧村约5公里,现居人口中百分之七八十为杨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