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集县位于广东省西北部,肇庆市北部,绥江上游,东接阳山县、广宁县,南连德庆县,西界封开县和广西贺州,北邻连山与连南。怀集于南朝宋元嘉十三年(436年)置县,民间艺术丰富多彩。桥头镇和下帅乡被评为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凤岗镇龙鱼舞、桥头镇贵儿戏、下帅乡春牛舞被列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龙鱼舞”是怀集凤岗镇最具特色的民间传统舞蹈。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7年)已在凤岗镇的龙凤村、怀城的富杨、柑洞和连麦的沙边等地流行,历经世代传承,最后扎根在怀集县凤岗镇龙凤村传扬。
“龙鱼舞”的龙鱼即是龙头鱼身。“龙鱼”被当地人民视为保护神与吉祥幸福的象征,舞“龙鱼”是他们对神兽“龙鱼”图腾崇拜的体现,实质上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和“龙”文化在岭南大地的延伸和拓展,而且承载着真善美丑道德教化和审美观念的真谛重荷,在漫长的历史浸润、积淀中从而形成一种民俗心态,成为当地民俗活动中历演不衰的节目。龙鱼是海中神物和如意吉祥的象征,具有蓬勃向上、团结一心 、满堂吉庆、兴旺发达的意愿。每逢喜庆丰收,欢度春节便表演此舞,以赞太平盛世国泰民安。
怀集县凤岗镇龙凤村有座名为石积善堂的清代建筑,头门上悬挂着一块清代牌匾,上面书写着“凤毛济美”四个大字。据龙凤村《石氏族谱》记载,牌匾为石勇光立于清道光十六年(1837)年,“石勇光是龙凤村石姓人的祖先,龙鱼舞就是他发明的。”
原来石勇光是嘉庆年间举人,曾在福建泉州等地为官。道光十六年告老还乡后,修建了石积善堂,并吸收了福建泉州等沿海地区舞蹈的艺术风格,别具匠心地发明了龙头引领鱼类等水族动物共舞的鱼龙舞。据龙凤村龙鱼舞的第七代传人石家中介绍,每年大年初一早上9点钟,龙鱼舞传承人来到石积善堂,拜祭华光神位后,用龙珠请出龙头等道具,然后在村中舞动龙鱼舞。从大年初二到正月十五,龙鱼舞还要到旁村邻镇表演。
龙鱼舞”构思巧妙,风格独特,奇趣盎然,闪动着民间的智慧和力量。一条两米长造型的水龙王,带着一群虾兵鱼将,分别有两只鲤鱼、两只青鱼、两只金鱼、两只虾一只蚌。后有日月排灯、彩旗飘扬,以遒劲的动作,诙谐的表演,在富有粤韵的锣鼓声中舞蹈。
相传商周时,朝中有一个阁臣姜子牙,因不满商纣王的荒淫、残暴、残害忠良,上谏陈述,返遭迫害,逃出京城。闻说西岐(今西部)周文王为明圣之君,便到西岐境内一溪边隐居垂钓自尝,静候良机。一天,巧遇青年樵夫武告,通过交谈,武告方知姜子牙“非为钓鱼,意在钓王侯”。随后,武告便把姜子牙的才干和他那刚正不阿,不为荣华富贵所动的品质,传到文王耳里。不久,文王即封其为宰相。姜子牙上任后,重修朝纲,制定许多利民措施,使西岐天下太平,最后统一了中国。后民间艺人为了歌颂周文王的功德及姜子牙“宁可直中取,决不屈(曲)中求”的品质,便以这节故事编出了“龙鱼舞”,以激励后人世间。
“龙鱼舞”舞蹈分五个层次,一是鱼嘴集汇,表示团结一致、同心协力。二是金龙穿四角、六角、八角,由鱼组成不同的角度,而龙珠龙王穿跃期间,呈现如意吉祥。三是织碧,将鱼排成一长行,由龙穿碧而过,寓意金碧辉煌。四是鱼跳龙门,由各种鱼跳越龙珠和龙王之间,象征旺气荡漾和蓬勃向上。五是龙鱼入室,是龙鱼一齐跃进厅堂,体现满堂吉庆,老少平安,万事如意,兴旺发达。
龙鱼舞的伴奏音乐分三种;一是开场的清锣调,二是舞蹈时的锣鼓调,三是舞蹈高潮时用的吹奏乐,本地俗称八音调。
“龙鱼舞”演出时1人举龙珠,1人举龙,2人举金鱼,2人举鲤鱼,2人举青衣鱼,1人举虾,1人举蚌,2人举日月灯,1人举幡(队)旗,4人举彩旗。伴以锣鼓,表达歌舞升平盛世,庆丰年之情。表达程式由“龙鱼出海”(龙珠引领龙、水中一族走园场出场亮相)“鱼嘴斗趣”(群鱼集汇游戏)、“金龙穿角”(鱼、虾、蚌四角、六角、八角企,龙珠引龙在其中穿跃各角位)、“织壁”(鱼、虾、蚌一字排,龙珠引龙中穿梭)、“鱼跃龙门”(鱼、虾、蚌中跳龙珠、龙之间对应之“龙门”)、“龙鱼入海”(龙珠、龙在前排中间、群鱼、虾、蚌在左右朝拱,灯、旗在后排衬托造型,结束。)等构成。伴奏音乐以打击乐为主,配有吹奏乐。打击乐有大锣鼓(表演伴奏)、小锣鼓(演前闹棚、散场行路)。演出服饰为黄色唐装衫裤,用红色布捆边,腰扎红绸带,头饰红布捆边黄布巾,布巾前额佩红缨球一只;舞步:龙珠、龙鱼按锣鼓点节奏行跑马弓步,其余的鱼、虾、蚌同样按锣鼓节奏跑马弓步和跑走圆台步。演出场地在广场、厅堂、舞台均可,多在春节演出。
“龙鱼舞”在清道光年间创立,吸纳了广东沿海地舞龙风俗,结合当地的民间习惯,经不断完善而成。相传,清道光十六年,怀集县教谕唐仪代表怀集儒学赠送给石氏维贡公老人一块“凤毛济美”的牌匾,是表彰维贡公重视文化教育事业,同时是因为维贡公和子勇光公、孙秀灵公三代入学,皆中秀才的缘故。当时石家三代人能不断创新出“龙鱼舞”这样有独特风格的舞蹈实属难得,也体现出岭南儒家先人们重视文化教育,秉承积德行善的家风遗训。
“龙鱼舞”独特的艺术风格为世人所赏识,特别是引起一些专家学者的关心重视和研究的兴趣。肇庆学院(当时称为西江大学)音乐系的老师首先对龙鱼舞进行了发掘研究,并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改编。1994年11月在广东省第九届运动会上借助怀集龙鱼舞的改编舞蹈在开幕式首次亮相。1995年9月,肇庆市群众艺术馆取自怀集龙鱼舞的改编舞蹈“龙鱼舞”在全省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上表演,轰动全场。从此,龙鱼舞闻名省内外。1999年,经怀集县文化局调查整理,怀集民间舞蹈“龙鱼舞”入选《中华舞蹈志•广东卷》。后来,肇庆市歌舞团继续根据怀集民间艺术“龙鱼舞”创编出来的舞蹈《鱼龙弄潮》在国内外重大活动登台献演,展示了肇庆人民奋发图强的精神,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怀集县传统民俗舞蹈《龙鱼舞》,是广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07年肇庆市歌舞团根据这一民俗舞蹈创编的《龙鱼舞》代表广东省参加中国第六届 “荷花奖” 民族民间舞蹈大赛荣获“表演十佳奖”。
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云龙等地服饰的款式略异,但基本构件一致。男痕迹由对襟白衬衫、黑领褂、大筒裤、剪口布鞋等件组成。女装由蓝、白、雅布(淡蓝)等色布制成的右衽大襟衬衫、领褂、围腰(围裙)、飘带、...
竹板书形成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竹板书的表演方式为一个人右手持大板、左手持节子板站唱。竹板书老艺人口头传说:嘉庆年间,皇太后寿终,上谕京师百日之内禁止动用管弦乐器,致使北京许多艺人难以...
秦皇岛,是渤海湾西北岸一片普通而又神奇的土地,一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活剧。秦皇岛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因公元前215...
人有生就有死,谁也逃避不了。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丧葬习俗,从古至今流传了几千年中国文化文明历史,它涵盖了儒、道、佛三教派思想理念。在湖南省郴州市最南边陲的桂东县,淳朴的祖祖辈辈对丧葬习俗历来非常重视,在...
水尾圣娘信仰的形成东郊水尾圣娘庙,位于海南省文昌市东郊镇椰海村委会坡尾村,庙中供奉着南天闪电感应火雷水尾圣娘。但是当地人平时并不直呼水尾圣娘的名号,而是简单亲切地称其为“婆祖”。(“婆祖”最初是海南人...
西盟佤族衣服,多为佤族妇女自己纺织的棉、麻布做成,有衣、裤、裙、毯子、挎包、槟榔袋、包头等,也有从外民族购买的布匹、衣服和棉毯等。装饰品有银、锡制作而成的头箍、手箍项圈、耳环、手镯,还有用竹、藤制作而...
坦桑尼亚信奉基督教的人占44%(其中天主教占28.2%),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占32.5%,信奉传统宗教的人占22.8%,其他占0.7%。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的人忌讳13和星期五;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忌讳谈...
张家界“三分坪,七分山”,老百姓世代与高山相伴,也与背篓结下不解之缘。姑娘出嫁,要织“洗衣背篓”作陪嫁。洗衣背篓 小巧玲珑,蔑丝细腻,图案别致,花纹精妙,是新娘子巧手勤劳的“招牌”;女儿生孩 子,娘家...
驱车从塞浦路斯首都尼科西亚向西行驶,快到旅游胜地帕福斯时,眼前出现了一片宁静的海域。海水的颜色淡淡的,格外温柔,不像在其他地方看到的地中海那样蓝得深不可测。人到了这里,只觉得心化了,除了温柔地凝视着海...
玉环是中国文旦之乡,文旦种植有上百年历史,该果营养丰富、清甜爽口、清肺润肠。玉环位于浙江东南沿海黄金海岸线中段,属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温和湿润。玉环县是国家级文旦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