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时风俗,主要记载大悟县内传统节日的一些风俗习惯。大悟县原名礼山县,1933年由河南罗山、湖北黄陂、黄安(今红安)、孝感等四县边陲地带组成,故此,有些节日的时间和习俗不尽相同。现在,这些传统节日的习俗大部分被同化或淡忘,只有少部分仍沿袭至今。为保留历史文化和传统习俗的完整性,此篇力求全面地向读者展现县内传统节日的各种风俗习惯。
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日,俗称“大年”,是最为隆重的节日,俗语称“叫花子也有三天年”。春节期间,各种俗礼、禁忌得以充分展现。新年初一大清早,男女老少旨着新衣,首先给本户族长者拜年,然后,同辈间依年龄长幼依序相互串门恭贺。初二,各地则有所不同,原从黄陂、红安划过来的新城、彭店、夏店、刘集、四姑、河口、吕王等地,外甥给舅舅拜年,已婚女子要前往娘家拜年;而从罗山、孝感划过来的丰店、宣化店、二郎店等地,则为忌日,亲朋间不许拜年。初三,已婚男子均要前往妻子娘家拜年,称之为“走丈人”、“拜丈人”。
由此可知,县内民俗尊卑之序为:一尊父,二尊母,三尊妻,在这三天内,如果不尊世俗,便会被人非议。此后,则为朋友间相互拜贺的时间,便没有什么礼俗约束了。这一风俗,至今变化不大。
农历正月十五日,亦称“上元节”、“月半”,是一年中最大的欢庆娱乐节日。元宵节期间,各地都有灯会的娱乐习俗。灯会的形式各异,有的玩龙灯、舞狮子,有的划彩莲船、赶竹马、捉蚌壳精、耍蝴蝶、挑花篮、踩高跷等。一般都是正月十三日晚上起灯,元宵节晚上(或正月十七)收灯,其热闹程度胜过春节,故有“月半大似年”之说。元宵节一过,便称为“年过月尽”,意味着新春佳节结束,各自又该忙生活去了。
农历二月十二日(有的地方为二日或十五日),传说是百花的生日。这天,姑娘们都打扮得花枝招展,结伴出外游玩。已婚妇女也穿戴一新,或走亲访友,或进寺庙朝拜观音,求子祈福。游玩后,都要在路边采摘一把青菜带回家中,谓之“采青”,其意思是指一年中有新的长进,预兆吉祥。此外,小女孩则要在这一天穿耳环,说是“二月花朝穿耳环,耳朵不肿不痛”。这一习俗,解放后逐渐淡化,现已不存。
农历三月初三日。传说,这一天为城隍诞辰。凡供奉有城隍的寺庙,都要举行迎神赛会,搭台唱戏,各地老百姓则前往上香、祭拜、看戏,甚为热闹。晚上,中、青年男女则结伴到户外高处看“鬼亮”。据说谁将在当年死去,其魂魄就会在三月三外出游荡,谓之“三月三,鬼邀伴”,人们看到的“鬼亮”就是未亡人的魂魄。这一习俗,已被视为封建迷信而淡化。
祭祀祖先的节日。节日前几天或节日当天,无论贫富老少,都要到祖坟地上坟土、燃香烧纸、放鞭炮祭奠,县内有“清明不祭祖,死后变猪狗”的说法。但是,清明节前一天,不能到祖坟地动土或祭祀,谓之“寒食节”。
又称端阳节,有大、小端阳节之分。农历五月初五日为“小端阳”,农历五月十五日为“大端阳”(四姑墩一带为十八日)。是日家家包粽子、发面馍,还采集带露水的艾蒿、车前草,洒上雄黄酒(勿饮)晒干储藏作药用,说是能驱虫祛邪,有的还将雄黄涂抹在小孩的面部、胳膊、小腿上,说是能避邪恶、驱毒虫、百病不生。现在,端午节仍要吃粽子、发面馍,以资纪念。接新姑爷(女婿)过端午的习俗尚存,其余尽废。
农历七月十五日,民间俗称“鬼节”。相传“七月十五是中元,阎王开放鬼门关。”这天,各个亡魂都跑出地狱,到人间吃祭品、领施舍、讨纸钱。家魂回各自家中享受祭奠。那些孤魂野鬼无家可归,则四处游荡,争抢祭品,如若抢不到祭品,便祸害人间。为了不让孤魂野鬼骚扰家魂和人间,县内有“七月十五鬼门开,燃烛烧纸免祸灾”的习俗。人们在各道路、河塘边,燃放油灯或蜡烛,撒放一些食物,称之为“点河灯”、“放路烛”。现在,此习已有较大变化,只有新亡人(即当年死去的)的家庭,在这天举行一次祭祀活动,亦称“新月半”,以示对新亡人的悼念。
农历八月十五日。因此时已到春华秋实的丰收季节,家家充满喜悦,全家团聚,打酒割肉、宰鸡杀鸭、煮汤圆、吃月饼、尝瓜果,以示庆贺。这一传统佳节,仍被人们所重视。
为农历九月初九日。以往,民间有举家登山爬高,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的习俗,意在免除全家人一年的灾祸;四姑墩地区在这天,还举行祭祀娘娘菩萨的庙会,称为“娘娘会”。
即农历腊月初八日,传说是佛祖的得道日,亦说是其出家日。据说,佛祖出家前,家境贫寒,经常断炊,腊月初八决定出家时,家中已无什么象样的东西可食用,只好将家中散落的零星五谷杂粮拾起,凑合着煮点稀粥,吃完后便出家了,从而得道成佛。后人为示纪念,每年这天都要食用一顿杂合粥,谓之吃“腊八粥”。特别是各寺庙,都要取香谷及果杂煮粥供佛。做“腊八粥”的原料不尽相同,主要有两种:或是柿饼、大米、麦面、豆子、红枣等合煮;或是大米、小米、红薯、绿豆、黄豆、花生米等同熬。现在,此习俗遗风很少。
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有的地方为二十四日。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清理厨具,打扫卫生,特别是积在墙上、屋梁上的灰尘,都要在这一天清除干净。晚餐时,还要备水豆腐、干张等素菜和糖糍粑,燃香烧纸,祭灶神(东厨司命菩萨),其意是请其上天后,在玉皇大帝面前多说好话,隐恶扬善,祈求“上天言好事,回来降吉祥。”至次年正月十五日(宣化为十三日),用同样的办法迎接灶神回归,称为“接灶”。这一习俗,在偏僻的农村尚存。
农历腊月三十日(月小为二十九日)为除夕。这天,各家各户无论贫富,都要准备三牲(即全鱼、全鸡、猪头)、点红烛、焚香纸、燃鞭炮,由家长率儿孙祭拜天地祖宗。祭拜完毕,再备丰盛的宴席,合家团聚,吃“团圆饭”,即吃“年饭”。傍晚,家家门前还都要贴上门神和春联,以祛灾避邪。夜晚,户户灯火通明,主妇忙着炒花生、瓜子、红薯干等,以备次日春节待客之用。其他人则围炉而坐,直到天明,说是如此可以守来财富,谓之“守夕”,也叫“守岁”。
吝啬鬼的存在不分时代,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吝啬鬼都是人们心中认为最小气的人,古代有很多吝啬鬼,他们有很多小气的方式。本站小编为你盘点中国古代最吝啬的人。一是曹洪三国时期的曹洪,是曹操的堂弟,曾数次舍命救...
毒蛇朝圣日是希腊的民间传统节日。每年8月6日在西法罗尼亚岛举行。这个节日的来源是这样的:几百年来,每年的8月6日这一天,总有上千条毒蛇聚集在岛上的两座教堂里,盘结在圣母像下,10天后悄然离去。而且它们...
开封菊花,河南省 开封市特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农产品地理标志)。开封菊花栽培历史悠久,北宋时期,养菊蔚然成风。作为当时的都城,开封的养菊之风更为盛行,形成了传统,家家户户都以养菊、赏菊为乐事。菊花...
按照传统观念,华人把传宗接代当作人生的重要任务,古语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婚嫁是终身大事,人们不怕辛劳,一定要找到个良好的终身伴侣,婚后多子多孙,让自己的家族人丁旺盛。明白了这一点之后,我们就不...
崇祯皇帝是明朝的第十六位皇帝,也是最后一位皇帝。崇祯继位之时,明朝内忧外患重重,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崇祯皇帝奋发图强,想要挽救危亡的江山社稷。可由于种种原因,崇祯最后还是失败了。但崇祯留下的那句:“朕...
话说很久很久以前,得道高僧玄能大师云游到新州东南部一座高山下,见此地风光旖旎,顿觉神清气爽。不知不觉攀登到山顶,举目远眺,只见山脉走向竟似蠢蠢欲动的巨蚕,不觉脱口而出:飞天蚕!据说海拔863米的飞天蚕...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很长一段时间都相信有鬼神的存在,并且存着敬畏之心,同时又感到害怕。虽说现在提倡相信科学,但是还是有一些科学也无法解释的存在,而这些就变成了口口相传的灵异故事。下面排行榜12...
在楚雄南华县五街镇,一个山青水秀、云雾笼罩的彝族村寨,如今依然完整地保留着一种原始而野性的彝族传统舞蹈——羊皮舞。羊皮一穿,气势如山;弦子一响,双脚发痒;调子一唱,浑身舒畅。这是对五街羊皮舞最生动的描...
摩洛哥人喜欢绿色和红色,并且以红色作为他们国旗的主色。在这个面积45.873万平方公里,人口2569.8万的国家里,阿拉伯人占了60%,其余为柏柏尔人。居民中信奉伊斯兰教的占99.4%。以阿拉伯语官方...
周王朝一共存在了八百年,分为西周和东周。周幽王是西周的第十二个国王,从公元前782年到公元前771年在位。他登基后,立申伯的女儿为王后,又立大儿子宜臼为太子,申伯为申侯。在周幽王统治的后期,国家政治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