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被人们称为鼓类“活化石”的五蝠皮鼓就可以佐证。
五蝠皮鼓因为鼓面画有神态各异的5只蝙蝠,所以得名。由于它形似蒲扇,所以庆阳民间又俗称它为“羊皮扇鼓”。这种鼓主要流行于华池县民间祭祀和法事活动。据记载,周穆王曾出游北豳地,将羌戎部族迁徙到今庆阳市。随着居住在庆阳一带北方戎狄势力的不断强大,狩猎成为当地人重要的生产生活方式,人们穿戴的主要是皮制品。由于人们信奉神灵,向神灵祈祷保佑平安、解除疾病,这种鼓也就随之产生了。
据有关史料记载,华池的五蝠皮鼓鼓舞当起源于图腾舞或者傩面舞。周代居住在庆阳一带的北方戎狄势力异常强大,“荒服不朝”,西周历朝多次征讨,战祸不断。当时的先民们都十分信奉神灵,想依靠祈祷神灵来保佑平安,驱邪逐疫,鼓舞也就随之产生。随着类似活动的不断演变,出现了法师、神汉、巫婆,他们普遍使用这种鼓从事法事活动,流传至今,发展为民间自发的群众性娱乐活动。
五蝠皮鼓带有浓厚的原始信仰特色,其中沉淀着先民们与自然斗争的不息精神与美好愿望。从鼓面的图形看,5个蝙蝠充分显示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由于蝙蝠的“蝠”字与幸福的“福”字谐音,人们把蝙蝠用以象征幸福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吉祥物。而神汉、巫婆恰恰借助这种心理来满足人们的愿望。从鼓的形制与鼓手的着装和风格来比较,它与流行与山西的“威风锣鼓”、陕北的“安塞腰鼓”不属于一个体系。
根据考证和有关史料记载,这些鼓的类型几乎都是由宋代的“迓彭”演变发展而来,而华池县五蝠皮鼓的源渊明显要比它们早得多,显得更加原始一些。对于这一古老的民间鼓舞艺术,多年来经过地方与文艺工作者的携手合作,进行挖掘创作,在继承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赋予了时代的特色和现代生活气息。在1993年庆阳艺术节期间,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面世,演出获得一等奖。此后,经过华池县民间艺术研究人员的再次加工创新,2002年,在首届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上再次亮相后,被中国民俗学会命名为“五蝠皮鼓,庆阳一绝”。
五蝠皮鼓是舞蹈的主要道具,其鼓用铁圈或者钢丝为箍蒙上精致的羊皮做鼓面,外型如一面薄薄的大蒲扇,扇面直径一般在30到40厘米之间,厚度仅仅一毫米。这种鼓也叫“羊皮扇鼓”,在甘陕一些地方也有流行。但惟独华池的鼓面上绘制有五只蝙蝠和花纹图案,其舞蹈动作粗犷,技巧繁杂,呈现出丰富多采的内容,表现出形式各异的表演套路;阵容恢弘,场面壮观,威武雄壮,充分显示出北地雄风的强劲气势,展露出华池人的剽悍和勇敢。
五蝠皮鼓舞者的服饰具有鲜明的地方民俗特色。其男鼓手身着红缎镶白边的坎肩,肩头有一三角向外延伸寸许,并微微翘起,肩便显宽,以显鼓手体魄健美(男子以倒三角为美);下装为金黄色白腰挽裆裤,挽裆裤是庆阳传统服饰中较为古老的式样,它的宽大很适合于鼓手大幅度的舞蹈动作,舞动起来显得大方飘逸;头戴用三颗小绒球组成的小冠,类似戏曲头饰中的英雄花,既显威武又具装饰性。服饰色彩中有“红配黄,王中王”之说,这套服装在上红下黄的映衬下显得十分热烈,与火爆粗犷的鼓舞相得益彰。
其女鼓手服装是在庆阳民间传统大襟中式衣裤基础上修饰而成。衣短、裤长、腰窄,显示出女性美丽的线条;衣裤边镶有两寸精致沿边,在大襟左下端和右裤脚处各绣有一朵从皮影服饰中借鉴而被夸大了的花纹,特色鲜明。服装色彩用了粉底、兰边、白花,配在头梳单辫、怀抱皮鼓的姑娘身上,显得青春、含蓄、柔美,很有黄土高原的女人味。男女两种服饰搭配,刚柔相济,完美结合。五蝠皮鼓的舞蹈动作也别具一格。男舞主要以击鼓和步法完成。击鼓方法有手端鼓平击、侧击,手提鼓下击、举鼓上击、鼓手互击等。步法有陇东秧歌中缠腿、戏曲步法中左右“剁泥”,还有从女巫跳神中提取的摇头、趋步、跺脚等元素。女舞击鼓是以手拍鼓,方法大都来自陇东道情艺人的击法,如抢鼓击、压腿击等。另外,背后击和举鼓击则是艺术夸张。女舞动作还运用了陇东秧歌中的“小甩”、“抻臂”等,愈显其阴柔美。
五蝠皮鼓在曲式结构和打击艺术上的显著特点是:重章迭句、长短错落,象似古典诗词的句式结构,能给人以厚重紧凑,回环反复的印象。演奏中常加入陇东音乐和类似环县道情的“嘛簧”声腔,地方特色浓郁。同时常常使用急煞停顿,如乐谱中的休止,干净利索。演奏徐缓时如潺潺流水,急骤时则似大浪奔腾;轻敲时鸾铃叮当,重击时霹雳轰鸣。演奏者情态激奋,音响、感情、表演交织融汇,引人人胜。与此同时,搭配有和皮鼓同样数量的舞者为女性的吉祥伞穿插于鼓手之间。鼓的舞者与吉祥伞舞者相互交错,队列随时变换成各种造型,各种花色的吉祥伞,随着震撼人心的鼓点或者上下翻飞,或者左右旋转,或者前后摆动,变化多端,让人眼花缭乱。鼓声雄壮激昂,如同天边雷声隆隆作响,铁环清脆昂扬,犹如雄风卷过山原。随着“咚咚——锵锵”、“咚咚——锵锵”的惊天动地的响声,把观众带向那深沉的历史回忆,带到那遥远的洪荒世纪,带入欢乐的海洋。再看鼓锤梢部和鼓柄铁环上鲜艳的红缨,在滚滚的声浪里,只见红缨飘飘,缨穗如同游龙翻飞,光彩夺目。一忽而风卷残云,一忽而雨打枯叶;分开的似八卦,云集如阴阳双合。宏亮而不单调,刚劲而含有柔美。表演的多数为流传于华池民间特色的舞蹈。主要是农村生活题材,亦有历史故事、动物态势等。
古老而又精彩的五蝠皮鼓表演,粗犷奔放,刚健豪迈,充分显示出周人儿女们的阳刚、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与直爽、质朴的个性,一直受到当地群众的酷爱,相沿成习,经久不衰。
情人山头对唱歌(一)男:山歌没人起头我起头林光唱到西街头街上看看无限好 好比温州和杭州女:山歌很早妹起头天亮唱到没日头东边唱到水南户西边唱到张山沟男:唱起山歌没因由想妹和我同个枕头女:杜鹃开花红辣辣好...
来到杭州,除了欣赏西湖美景外,还有一个地方是必去的,那就是清河坊。清河坊自南宋以来,这里就是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是杭州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之地。据说,清河坊的得名,与南宋的太师张俊有关,...
香港的殡仪历史记载始于1930年代后期,当时香港的殡仪服务主要由义庄包办,但由于使用者的家境普通,所以义庄提供的殡仪服务通常只为灵柩暂存、大殓、出殡及下葬。而家境较富裕的,通常会光顾长生店的上门式殡仪...
死者、丧事礼称竹溪县对死者、丧事称谓,一直沿袭传统礼称,忌称“死”、“丧”。自己亲人死亡,称“走”。幼年死亡称“丢了”或“夭折”。病亡称“病故”。老年人死亡,加称“老”、“去世”、“过世”、“仙逝”、...
武当武术的发源地在湖北武当山,其创始人是元末明初的武当道人张三丰。张三丰将《易经》和《道德经》的精髓与武术巧妙融为一体,创造了具有重要养生健身价值,以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为主体的武当武术。武当武术具...
人类和所有生物都需要空气生存,受过污染的空气对人体是有害的,好的空气质量能带给人更高的生活质量,大多人都在追求健康的生活。大家知道世界十大空气质量最好的国家吗,现在一起和小编来了解一下吧。世界十大空气...
丹凤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因县城襟带丹江、背依凤冠山而得名,属商洛市管辖。地势西北较高,东南偏低,河谷相间,呈“掌”状地貌,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 的土石山区县。全县森林覆盖率70%,是...
“关老爷,骑红马,不见金钱只管打”----山东莱州民歌。现在很多朋友的家里,或者公司店铺都供奉着财神,财神真的可以招财吗?民间相信是可以的,但是自己连供的财神是谁,如何供奉都不明白,怎么为自己招财呢?...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
茶,是回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传统饮料,是回族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回族饮茶的历史悠久,相传回族先民在唐朝贞观年间就开始饮茶。“惟回教初传,曾有一部来自海路,盖居苏杭,产茶之区,回民或此时染有嗜好,...